話說清朝乾隆時期的銅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器的製造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的歷史。

古代「國之大事,在祭與戎」, 進行祭祀、征討等國家大事需要大量的青銅器。

先秦青銅器不僅與我國的歷史、冶金、文字都有著重要的聯繫,還為工藝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仿古青銅器的出現是人們出於復古宣傳傳統禮教之目的,或出於對古代文化的尊重與愛好。

仿造先秦青銅器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至宋代,當時金石學興起,公私以收藏商周青銅器為樂事,宮廷曾據內府所藏商周青銅禮樂器大量仿製,以為郊廟之用。

作為滿族貴族建立的清王朝,從入主中原至清中晚期,經歷了一個從生活方式、語言文字、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全方位吸收漢文化的過程。

乾隆時期,疆域一統,海宇又安,經濟發展,清王朝處於全盛時期。

乾隆帝大力提倡文治,「帝王敷治,文教是先」。

乾隆年間仿《宣和博古圖》編纂宮廷收藏古器1436件為《西清古鑒》四十卷,復出《西清續鑒》二卷,後又出《寧壽鑑古》十六卷,這三部書對於推動宮廷和達官顯貴的青銅器收藏起了很大的作用。

乾隆時期銅器

乾隆朝是製作仿古銅器的鼎盛期,但無論在用途上,還是性質上,清代銅器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是截然不同的。

商周時期,青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貴族為了弘揚祖德、刻紀功烈,鑄造銅器並記錄在銘文中。

禮器使用的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徵。

到了清代,銅器已失去了這些意義,它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器皿,或是人們手中賞玩的藝術品。

清乾隆時期宮中先後設立了銅作和爐作,大量製造各種銅器,以為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

尤以乾隆朝宮廷仿古器最盛,這當然與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與情懷有關。

當時製作的仿古銅器造型與原器相似,如鼎、觚、爵、壺、鍾等。

紋飾則有繼承也有創新,器物上常見的紋飾有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這些紋飾有的在商周青銅器上尚未出現,有的圖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器物上常鑄有「大清乾隆年制」銘文。

銅器的鑄造方法仍然沿襲古代的失蠟法。

到了清代,這一鑄造技藝已達爐火純青,能夠製作出各種複雜的造型,而且形體規範,端莊精緻。

裝飾方法亦多種多樣,有鏨刻、鏤空、燒古、鎏金銀、嵌金銀絲、灑金等,在繼承的同時又力求發展。

在器物的皮色方面更是變化多端,造辦處檔案記載的就有石青斑、石綠斑、硃砂斑、豬肝色、銅綠色、茶葉末色、翡翠綠、蟹殼青及鱔魚黃等。

這些生動的色澤柔和溫潤,寶色內涵,珠光外顯。

從中可以領略清代宮廷銅器的精美考究,以及古意盎然的韻味。

乾隆時期銅器

清代宮廷鑄造仿古銅器的風格與明代近似,即外形有商周銅器部分特徵,但往往對局部加以多方面的改造,如上述清仿古方鼎,饕餮紋作蝴蝶狀,口頸下夔紋口、身皆臆作,底紋呆扳無變化,扁足形制與其上紋飾亦均不合古制,較典型地體現了這一時期仿古器的風格與水平。

明清兩代的仿古銅器,有幾種常見而形制較特殊的器型,如百環尊,出戟大尊等。


清代早期。

研究青銅器銘文已形成風氣,也促進了仿古銅器的生產。

清代仿古銅器分宮廷仿和民間仿兩種。

乾隆年間,宮廷設立了內務府造辦處。

設有銅器作,專門仿製古銅器。

宮廷製作仿古銅器是為了陳設,民間製作仿古銅器是為了當假古董賣,故風格有所不同。

宮廷仿古銅器大多有依據,故器形與原器大致相似。

由於制器是用於宮廷陳設,故也會投帝王之好而做一些改動。

例如北京故宮藏清代仿古扁足方鼎。

腹上飾以獸面紋,但獸面及獸身都變了形。

另外,乾隆帝嗜好鑲嵌、鎏金之器,故內務府造辦處也大量製作鎏金器。

如故宮藏乾隆年間仿古鳥車尊,便是造辦處的精心之作,做工精美要超過宋代銅器。

清代仿古銅器一般採用分鑄法,即將器物各部分分別鑄出,然後焊接,焊接前會將各部分的鑄痕摩平,故清仿器上沒有鑄痕卻有焊接之痕,不見墊片卻有補痕。

三代青銅器的墊片是合范時放上去的,擺放有一定的規律,而仿器的補痕是鑄造時銅液未流到或因氣孔而造成凹缺,一般用焊錫來彌補,故補痕的分布是沒有規律的。

若把作舊的黑地子或浮銹去掉,便可看出焊錫所補的痕跡。

清代仿古銅所用銅料為黃銅。

質色泛黃,與黃金色相近,分量較重,常做成黑地子再後打蠟,冒充「熟坑」器。

乾隆時期銅器

自清代乾隆、嘉慶年間開始,到同治,光緒年間,金石學家極為重視青銅器銘文。

所以,是否有銘文或銘文的長短:都成為一件青銅器是否能賣好價錢的重要因素,所以也誘發了古銅器作偽銘的風氣。

在真器上增添銘文便是此期特點。

尤以西安仿古銅器為甚。

清咸豐二年(1852年)刊刻的《長安·獲古編}卷二記載了一則故事:西安知縣劉喜海喜歡研究金文。

凡帶銘文的古銅器均加價收買,而無銘文之器卻一件不收。

於是,西安的古董商便設法在無銘的真器上鏨刻偽字,投劉氏之所好。

由此可知至少從清代咸豐年間起,增刻偽銘便成了西安古銅器行的一大特色。

曾見有刻廿六年詔的銅方斗,整體是焊接的,銘文刻得很差。


另外,山東濰縣是清代後期以來仿古銅器的著名產地,特點是以仿製帶銘文的青銅重器為主。

濰縣有叫胥倫的人善做仿古銅器。

結識了濰縣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陳介琪,使在陳介琪的指導下,開始仿製陳介琪家藏的三代彝器,仿得惟妙椎肖。

一時成為名品。

濰縣古銅器的作舊,是用鹽酸浸泡後埋入黃土中,再蓋上濕麻袋讓器表生出綠銹紅銹,然後打蠟,成為「熟坑」。

還有以鏨劉花,銘見長的范壽軒;有擅刻細筆造銘文,又能翻砂制鏡范的王藎臣和他的兒子王海等十幾位。

故宮藏有半片殘鼎。

鼎內有銘51字。

就是王海仿西周后期克鼎刻的,鏨工甚精。

若不是眼力好的專家也很難辨出真偽。

清代是我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各種類別與形制的器物枚不勝舉,爭奇鬥豔,堪稱大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之器——青銅器

青銅器;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

青銅器的分類、鑑定方法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國之重器一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