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醫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著:《中國醫學通史簡編》

編輯摘錄:謝侗林

銀杏

1972年初至1974年初,考古工作者相繼對長沙市東郊的一、二、三號漢墓進行了發掘。

經考證,其中一號漢墓的墓主是西漢長沙國國相侯利蒼的妻子,名叫辛追;二號墓的墓主即利蒼本人;三號墓的墓主則是利蒼的兒子。

在這群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稀世的文獻資料,包括許多已經失傳了的醫藥文獻。

在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古醫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侯》、《五十二病方》、《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導引圖》、《養生方》、《雜療方》和《胎產書》等。

以上十一種,由於《陰陽十一脈灸經》有甲、乙兩種本子,文字基本相同,可以算一種,所以實際上是十種。

馬王堆三號漢墓還出土竹木簡200支。

全部是醫書,分為《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至道談》等四種,以上帛書和訂木簡醫書共計為十四種。

這些都是後世已經失傳的古醫書。

1、兩部古脈灸經

馬王堆漢墓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以下簡稱《足臂》)和《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本(以下簡稱《陰陽》),全面論述了人體十一條經脈的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

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論述經脈學說的文獻。

從成書的年代來看,在兩部脈經中,《足臂》最為古樸,《陰陽》則稍晚,而《靈樞·經脈》比兩部脈灸經都晚,我們可以說,兩部脈灸經是《靈樞·經脈》的祖本。

其主要依據是:

第一,兩部脈灸經只記載了人體的十一條經脈,和《靈樞·經脈》相比,少了一條手厥陰經。

《內經》的十二經脈,是在帛書十一條經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第二,在經脈的循行走向上,《內經》所述十二經脈互相銜接,循行走向很有規律;而帛書所載十一條經脈互不銜接,循行走向只偏重於某些部位。

第三,在兩部脈灸經中,看不出各條經脈與臟腑有什麼必然聯繫,即使偶有聯繫,也無規律可循。

第四,兩部脈灸經對經脈的命名尚不統一,有些命名比較原始。

2、帛書《五十二病方》

帛書《五十二病方》,現存一萬餘字,全書分52題,每題都是治療一類疾病的方法,少則一方、二方,多則二十餘方。

現存醫方總數283個,用藥達247種,書中提到的病名有103個,所治包括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

內科病的治療在全書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治療內科病的水平。

如該書對「癃」即淋病的治療,處方合理,且大多為現今臨床所沿用。

尤其是血淋、石淋、膏淋、女子淋的分證治療,可以說是對淋病進行辨證論治的雛型。

全書以外科病所占比重為最大,也最為突出。

該書在論述疽病的治療時,已初步運用了辨證論治的原則,其處方講究加減化裁,注意對證用藥。

例如:「睢(疽)病,冶白薟(蘞)、黃蓍(耆)、芍樂(藥)、桂、姜、椒、朱(茱)臾(萸),凡七物。

骨睢(疽)倍白簽(蘞),(肉〕睢(疽)(倍)黃蓍(耆),腎睢(疽)倍芍藥,其餘各一。

並以三指大最(撮)一入懷酒中,日五六飲之,……。

這就是說,一般疽病用白蘞、黃耆、芍藥、桂、姜、椒、茱萸等七味藥物通治,但必須注意辨證,症狀不同,則用藥的分量亦各有區別。

《五十二病方》在論述痔瘡的治療時,除了運用各種藥物療法外,還記載了精彩的手術療法。

其它所載治法多種多樣,除了以內服湯藥為主之外、還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貼法、煙燻或蒸氣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療法、角法(火罐療法)等。

治療手段的多樣化,也是當時醫療水平提高的標誌之一。

3、《卻穀食氣》與《導引圖》

帛書《卻穀食氣》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氣功導引專著。

帛書《卻穀食氣》篇幅較長,原文有將近500字,惜因殘損太甚,現今可辨認者僅270餘字。

從現存《卻穀食氣》的殘文來看,它主要記載的是導引行氣的方法和四時食氣的宜忌。

該篇認為,要根據月朔望晦和時辰早晚及不同的年齡特徵來行氣,講究呼吸吐納,儘量吐故納新,做好深呼吸。

帛畫《導引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療體操圖。

經復原後,此圖長約100厘米,高約50厘米。

在這幅色彩絢麗的導引圖上,描繪了44個不同性別年齡的人在做各種導引動作。

他們分別列成四排,每排11人,人象高9~12厘米。

這些人物形態逼真,姿勢各殊,服裝各異,一個個栩栩如生,都在凝神操練。

這44人的動作姿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為呼吸運動,一為活動四肢及軀幹的運動,一為持械運動。

如「引聾」,即以導引防治耳聾,「引脾病」,即以導引防治痹證或腹痛。

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在帛畫《導引圖》中,還有許多模仿動物動作的導引術式。

在以仿生動作作為導引術式這一點上,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

槐角

4、帛書《養主方》、《雜療方》和《胎產書》

帛書《養生方》殘損相當嚴重,估計原書有6000字左右,現僅存3000餘字。

該書正文在前,目錄在後,原有標題卅二個,經整理後尚可辨認者有27個,如「老不起」、「為醴」、「益甘」、「病最種(腫)」、「莖(輕)身益力」、「除中益氣」等。

從全書內容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類是健身補益方,主要用於強身健體,增強筋力,黑髮益氣美色等。

一類是補益性機能的。

該書在敘述胎兒逐月發育的狀態時,曾經明確地寫道:「三月始脂,果隋宵效,當是之時,未有定義(儀),見物而化。

是故君公大人,毋使朱(侏)儒,不觀木(沐)侯(猴)等等。

這是最早對胎教的論述,認為孕婦的飲食起居,所見所聞,思想情志等,都將對胎兒發育的優劣,乃至胎兒性別的形成等,產生直接的影響。

枇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