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機織漢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成功複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杭州5月21日電(記者馮源)「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1995年在新疆尼雅遺址出土,轟動世界。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經過1年多的努力,成功地「以漢機織漢錦」,用復原的西漢提花織機織出了「五星錦」。

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織造館裡,博物館技術部研究館員羅群手持梭子,腳踩踏板,正在一台「滑框式一勾多綜提花機」上織造「五星錦」。

複製的「五星錦」幅寬48厘米,已經織出21厘米的長度。

這台機器的原型是2012年出土於成都老官山漢墓的西漢提花機模型。

2014年,作為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的專項課題,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成都博物院、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按一比六的比例成功將其復原。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研究員說,提花技術是紡織史上的里程碑,其核心技術就是編制提花程序,把它貯存在織機的綜片或是連接綜眼的綜線上,可以說是電報、計算機等近現代科技的先聲。

201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部門和中國絲綢博物館合作復原「五星錦」。

羅群回顧說,最繁重的工作是「穿綜」,要把10470根經線在84片花綜和2片地綜上穿插到位,為此,他們從去年2月起,忙活了將近1年。

「真可謂『錯綜複雜』,而且要織出來方知『穿綜』是否正確。

84綜應該是上限,再增加綜片,給絲線施加的張力就太大了。

現代紡織『五星錦』也要用最先進而非普通的電腦提花機,可見漢代織錦工藝的精湛。

之所以要使用如此多的經線,一方面是因為在唐代以前,中國人織的是「經錦」,即用經線生成花紋的錦,像「五星錦」就用上了五種色彩的經線,以紅黃藍白綠五色對應五行,體現了漢代一度流行的黃老哲學思想,另一方面則是「五星錦」或是由幅度更大的錦裁剪的,因此復原幅度可以更大,以利裁剪。

趙豐介紹說,他們將「五星錦」和其他多片漢錦作了對比,最終把復原的文字確定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不過,「漢機織漢錦」進度並不快。

羅群說,史書有「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的記載,當時就算一個老練的織工,一天也只能織出約13厘米長的錦,由此可見,錦在當時何等貴重,「匹值萬錢」也不足為奇。

在20日舉行的課題中期研討會上,當時的尼雅考古隊隊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齊東方教授說,成功復原讓他重溫了發現「五星錦」的興奮,更為他推測「五星錦」是蜀錦提供力證。

同為隊員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李軍則對「五星錦」出土時的光彩照人記憶猶新,建議進一步研究其染料工藝。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表示,復原工作成功挖掘詮釋了文物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等多方面價值,對研究絲綢之路歷史意義重大。

趙豐介紹說,接下來他們還將運用高科技手段,進一步探究漢錦中蠶絲產地、染料使用等課題。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蜀錦織機工匠有男有女 男織工畫柳條眉

內容摘要:天回老官山織機的出土,吸引了全世界相關領域專家的目光,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大學等單位均受邀參與了織機技術的復原研究。而天回老官山發掘出土的西漢提花織機模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

老官山漢墓織機見證先進織造術

本報記者 吳曉鈴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一舉轟動全國。這批精巧的織機模型究竟有何價值?4月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員羅群在論壇中表示,它以實物的形式,讓今人見到了當時最先...

漢代提花機亮相絲路特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毛枚菁)由國家文物局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浙江、河南、湖北等26家文博考古單位參展的「絲路之綢:起源、傳播與交流」特展,開展近一個月來,受到了專家學者和杭州市...

漢機織出漢錦 重現千年華美

走進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一台織機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在一塊織就的錦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文字及一些動物花草圖案十分醒目,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

漢機織漢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成功複製

中國絲綢博物館用復原的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提花機,成功複製了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錦,成為業界首例對「五星錦」的原機具、原工藝、原技術復原。當時的尼雅考古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