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傳承與中醫藥現代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光明日報記者 田雅婷)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的403冊《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首發,收錄了散佚海外的珍善中醫古籍427種,多為國內已經失傳或存藏極少的珍稀書種和版本。

此舉雖是當代域外漢籍回歸的示範性成果,但當下,諸多古老的疾病已被現代醫學破解,重溫中醫古籍,到底價值幾何?

溫故知新才能不斷發展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叢刊》主編鄭金生指出,「溫故而知新」這句古訓,同樣適合重溫中醫古籍。

鄭金生認為,中醫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到現代,與不斷溫故而知新大有關係。

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重溫獲新知的例子是青蒿素的發明,至於歷代中醫在古籍啟迪下產生的新理論、新體驗的事例就數不勝數了。

「危害千年的天花最終被消滅,中醫發明的人痘接種法其功甚偉,但在天花消滅後的今天,古代產生的許多痘疹書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鄭金生介紹,2003年,非典突如其來,那時電視台播放了《抗疫史話》等節目,其中就展示了許多古痘疹書的記載,展現了先醫們是如何面對瘟疫「亮劍」拼搏的史實。

不去重溫前人抗擊疫病的勇氣與經驗,我們就會失去抗擊瘟疫的信心,也難以得到抗擊未知疫病的經驗。

同時,古代痘疹書內容非常豐富,牽涉到天花及其相似疾病的診斷鑑別、治療思路與方法。

所以天花雖滅,但消滅天花過程中的失敗與成功經驗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許多治療用藥經驗仍然值得發掘。

而且,這樣我們才能舉一反三,為當代某些疾病的治療,以及防治突襲人類的其他未知疫病提供歷史借鑑。

鄭金生坦言,現代中醫痘疹類的古籍,其收藏與出版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屬短視。

如今古代痘疹書有不少已經在國內失傳或稀見,我們這本《叢刊》,從日本等國複製回歸了數十種痘疹書,正是為了彌補國內的空缺。

民族瑰寶源於修正創新

「中醫藥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的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醫影響世界論壇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改革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洪虎表示,中國經典傳統醫學具有獨特理論風格的醫藥學體系,理論體系包括陰陽、五行、精氣神、運氣諸學說,以及藏象、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

在上述理論指導下,以望、聞、問、切為診病方法,遵循理、法、方、藥進行辨證論治。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中華民族的瑰寶展現出的智慧,也並非「與生俱來」。

明清時期,傳統中醫藥理論基本定型併到達高峰,但同時也出現了少數「離經叛道」之作。

鄭金生介紹,例如明代趙繼宗《儒醫精要》一書,屬於醫論著作。

趙氏論辯前人之說,無所顧忌,所以,當時就有人指責他「妄立邪說、乖悖經旨、得罪名教」。

趙氏指責朱丹溪專欲補陰以並陽、辯王叔和命門屬火之誤、論張仲景傷寒汗吐下法之誤、辯張潔古無中暑中熱之分等,成為守舊者攻擊他的最大罪名。

此書大概也因此未能在我國立住腳跟,到清代就消亡了。

然而此書流傳到日本後,卻反覆刊行,並有闡發類的著作出現。

此次《叢刊》回歸併出版,也可以讓現代讀者去評判其中的是是非非。

鄭金生表示,趙繼宗具有批判性的論說,說明中醫古代並非一味尊經泥古,也能檢討反思。

此書與清末《醫林改錯》一樣,是中醫內部自我修正、不斷爭鳴的體現。

諸如這樣的例子,《叢刊》中還有很多,這些書籍的再度問世,也從側面顯示了我們中醫在古代是不斷總結髮展的,並非守舊停滯,證明了我們有能力在現代,繼續總結髮揚傳統醫學理論並有所創新。

民間抄本亟須加強保護

「除了搶救回歸流落海外的漢籍,中國古籍保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鄭金生認為,當前我國對民間抄本不夠重視,即使有所收藏,更多的也是關注其市場價值,例如名家稿本、名著抄本,以及有實用價值、書法品相甚好的抄本。

《叢刊》除了收錄古代的印本古醫籍之外,也收錄了國外的百餘種抄本,其中有7種都是當代流出國外的民間中醫藥抄本。

鄭金生說,所謂「當代流出」,是指在當今經常在地攤上出售的民間醫藥抄本。

這些抄本抄寫年代甚晚,不屬於國家限制帶出國的善本古籍。

它們大多為民間百姓抄寫,品相不佳甚至破爛不堪,因此不受一般醫生與藏書人的重視,古舊書店、圖書館也看不起它們,不收購、不入藏。

然而,這些難入人們法眼的抄本,固然魚龍混雜,卻反映了古代形形色色的民間醫藥實況。

其中既有古代醫家無法出版的書稿,也有民間口口相傳的自療經驗記錄,還有走方醫師徒相授的秘本、藥商的帳本或生意經等,價值不言而喻。

許多重視考察中國民間醫藥實際狀況的外國學者,早就認識到這些民間抄本的價值,加以收集。

德國柏林的國家圖書館,就藏有此類抄本881種。

在日本,只要是古舊醫藥抄本,都可以被圖書館收藏。

此次這套《叢刊》收錄的113種日本抄本,就全部複製自日本公私圖書館。

鄭金生還透露,在講述保護古籍成就的時候,我國也不會把收集散落民間的各類晚近抄本作為業績,這樣一來,大量能夠反映中國民間醫療知識與實踐,以及能反映民間原生態醫藥狀況的抄本,常常在現代流出國外。

因此,呼籲將所有不可再生的古舊抄本全部收藏,進而編制目錄,供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使用。

全面了解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

當前,中醫藥自身正處在能力提升關鍵期,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

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發揮中醫藥在對外交流合作中的獨特作用,因而,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古老的中國智慧,是傳承弘揚的關鍵。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指出,由於文化差異,外國人對於中醫藥存有偏見很正常,但國人一定要破除偏見,呼喚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自信,同時處理好中醫藥傳承與中醫藥現代化的關係。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長嚴昭柱表示,要讓世界了解中國,就要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當然也包括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嚴昭柱強調,宣傳傳播是好事,但若內容不當,也會出現偏頗。

例如當下很多介紹中醫藥的節目,多偏向具體疾病治療或醫療技術,缺少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和特性,這會讓很多人誤以為,中醫藥學的觀念或模式是以疾病治療為中心。

事實上,中醫藥學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優秀文化。

現在全球整個醫學發展的方向,就是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維護健康轉變,其所提倡的新的醫學理念,與中醫藥學理念相一致。

因此,在傳播過程中,一定要展示出其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我們在傳承和發展中醫藥過程中,萬萬不能忽視的。

為此,太湖世界文化論壇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醫學研究所等,正在拍攝製作多語種版本中醫藥文化大型紀錄片《大道本草》,旨在將中醫藥的精華放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平台上展示。

該片以《本草綱目》為核心內容,探尋看似平凡的草木世界與經濟、環境、文化及人類命運的關係。

此舉不僅有利於全方位、準確地傳播普及中醫藥,也是對中醫藥文化進行一次縱深和縝密的梳理。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30日 10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化藏為用 普惠眾生

光明日報記者 李苑當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捧起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她告訴世界,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其實很多同樣珍貴的傳統醫學禮物,中國早已送給世界。承載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和診...

《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出版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專電(記者史競男)《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403冊,收錄散佚海外的珍稀中醫古籍427種,多為國內已經失傳或存藏極少的珍稀版本。22日在京舉辦的該書...

國內失傳中醫珍善本古籍「回家」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收錄散佚海外的珍稀中醫古籍427種的《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11月22日上午,中華書局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出版發布會,慶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