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的發掘到底是失敗的考古發掘?還是無知的文化毀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 它是分布於北京的十三座明代皇陵中唯一座進行了考古發掘的陵墓。

定陵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

明定陵

本身是一次嘗試性的考古發掘,可是對出土文物的保護很失敗,甚至到現在還沒有完善。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 李自成農民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築大部分被焚毀。

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

清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時,祾恩門、祾恩殿被縮小規制重建,但民國年間再次被焚。

陵園建築中只有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未遭嚴重破壞。

重門

回憶起當年發掘過程,趙其昌感慨萬千,不由想起老前輩夏鼐先生在定陵發掘三十年之後的遺憾:「如果現在挖,後果會好些,再推遲三十年也許更好。

」定陵發掘之後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帝王陵不能隨便挖。

從這之後就定下規矩,堅決不動帝王陵。

明定陵挖掘在我看來是很失敗的考古案例。

明十三陵闖王入關未動,清朝入關未動,日軍侵華未動,到了吳晗當市長的時候非得挖此公原本是要挖成祖的長陵,後來覺得不保險就先挖定陵試試。

然後開始考古,導致定陵的破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