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專家稱:明定陵的教訓太深刻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考古工作者來說,能夠參與挖掘帝王陵是一件很光榮很難得的事情,值得一生回味。
但是,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考古界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在未來,我們再也不會主動挖掘帝王陵。
為什麼會有這個約定呢?專家的解釋是:明定陵的給人的教訓太深刻了。
那麼,在明定陵的發掘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與他妻妾的合葬陵,一般來說,人死後以入土為安,不希望被人打擾,尤其是身份尊貴的皇家貴族。
但是,包括定陵在內的明朝十三陵,在後來都屢次遭到破壞,先是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然後又是清軍,接著又是民國時期的軍閥。
最後,到1956年,一些考古工作專家對定陵進行了發掘,雖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由於考古技術的落後,萬曆的遺體跟一些珍貴的陪葬品遭到了重大破壞,精美的絲織品失去光澤,包括皇帝的龍袍和皇后的百子衣等等。
此次挖掘過後,萬曆的棺材被扔進了山溝里,被人當做柴火燒了個乾乾淨淨。
除了得知他是個跛腳皇帝以及得到蛀牙外,想要知道關於他的死因,究竟是死於梅毒還是鴉片,已經不太可能找到準確結論了。
可以說這次定陵的挖掘,給考古工作者們帶來了的教訓,是深刻而巨大的,參與了挖掘的工作者在後來也多次表示非常遺憾,稱以後再不可輕易發掘帝王陵。
所以現在,一般不會再去主動發掘,除非是無意中發現需要進行搶救的開挖保護。
郭沫若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惹怒一個大主管,從此立下一個規矩
歷史上,考古界有一個悲劇的案例,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當時做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提出挖掘明定陵的建議。建議提出來的時候,就遭到了眾多歷史學...
為什麼現在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吧
觀今亦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來到歷史觀古易今。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1955年,郭沫若以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了發掘明朝皇陵的計劃。
為何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墓?明定陵的教訓太深刻了,定陵一口棺材害死七條人命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帝陵被發掘,考古專家打開棺木,發現皇帝身上隱藏一個大秘密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帝王陵墓向來崇尚厚葬。從秦始皇開始,到光緒結束,除非是遇到什麼特別大的動亂。否則,帝王陵都需要精心修建。很多帝王陵都是在皇帝生前開始修建,耗費幾十年的力量,就為了死後...
考古為何不再挖帝王陵?因為這座陵墓的教訓太深刻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1965年考古隊挖掘明定陵讓人痛心疾首
眾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件,由於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環境已經恆定,如果這是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就盲目發掘勢必會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考古挖...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為何結局詭異而悲哀
考古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型墓葬,比如秦始皇陵,雖然發掘的都是陪葬坑,但是引起世界轟動,無數人期待對秦陵的挖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秦陵始終沒有挖掘,其中離不開一個考古國策「萬不得已不准挖帝王陵」,...
明明知道帝王陵中有大量文物,但是國家三令五申不讓挖
國務院曾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正式發文,強調暫不發掘帝王陵。由此,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鐵律」。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郭沫若提議要挖掘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並定下一個規矩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中國考古界第一次主動開掘帝王陵,卻變成一場災難,至今無法挽回
不論是摸金校尉還是考古專家,大家都對帝王陵墓情有獨鍾,帝王陵對於他們有著無盡的吸引力和征服欲,對於盜墓者,帝王陵代表著數不清的無價的陪葬品,而對於考古學家,帝王陵又有著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隔...
帝陵被發掘,考古人員打開棺木,發現皇帝身上隱藏一個大秘密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帝王陵墓向來崇尚厚葬。從秦始皇開始,到光緒結束,除非是遇到什麼特別大的動亂。否則,帝王陵都需要精心修建。很多帝王陵都是在皇帝生前開始修建,耗費幾十年的力量,就為了死後...
郭沫若生前最想發掘的三座皇陵,沒有明定陵,最後一座是終極目標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考古界的鐵律,完好的皇帝陵墓不准挖,和我國一個考古學家有關
在我國歷史上,皇帝的身份之尊貴,是普通人所無法比擬的,可是皇帝也是凡人,也難逃生老病死,最終都會化作一捧黃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所以很多皇帝在位時都很渴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傳說徐福就是遠渡重...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萬曆皇帝為何25年不上朝?當郭沫若打開他的棺材,找到驚人答案
開國初期,盜墓分子猖獗,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加快了許多考古工作。1955年10月4日,一份題為《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送到了國務院,落款是文化界赫赫有名的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是沉湎於酒色?錯了,真正原因讓人心疼
明朝的萬曆皇帝,後世對他是褒貶不一。他雖開創了明朝的盛世,但是也親手造就了明朝的衰亡。而他所犯的諸多過錯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三十多年不上朝這件事。很多人都說他不上朝是因為沉湎於酒色之中,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