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專家稱:明定陵的教訓太深刻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考古工作者來說,能夠參與挖掘帝王陵是一件很光榮很難得的事情,值得一生回味。

但是,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考古界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在未來,我們再也不會主動挖掘帝王陵。

為什麼會有這個約定呢?專家的解釋是:明定陵的給人的教訓太深刻了。

那麼,在明定陵的發掘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與他妻妾的合葬陵,一般來說,人死後以入土為安,不希望被人打擾,尤其是身份尊貴的皇家貴族。

但是,包括定陵在內的明朝十三陵,在後來都屢次遭到破壞,先是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然後又是清軍,接著又是民國時期的軍閥。

最後,到1956年,一些考古工作專家對定陵進行了發掘,雖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由於考古技術的落後,萬曆的遺體跟一些珍貴的陪葬品遭到了重大破壞,精美的絲織品失去光澤,包括皇帝的龍袍和皇后的百子衣等等。

此次挖掘過後,萬曆的棺材被扔進了山溝里,被人當做柴火燒了個乾乾淨淨。

除了得知他是個跛腳皇帝以及得到蛀牙外,想要知道關於他的死因,究竟是死於梅毒還是鴉片,已經不太可能找到準確結論了。

可以說這次定陵的挖掘,給考古工作者們帶來了的教訓,是深刻而巨大的,參與了挖掘的工作者在後來也多次表示非常遺憾,稱以後再不可輕易發掘帝王陵。

所以現在,一般不會再去主動發掘,除非是無意中發現需要進行搶救的開挖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