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禁止挖掘帝王陵:1965年考古隊挖掘明定陵讓人痛心疾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考古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件,由於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的環境已經恆定,如果這是沒有良好的保護措施就盲目發掘勢必會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

定陵考古挖掘號稱是經過慎重選擇、認真論證、報經審批、由專業考古人員實施、有明確學術目的的科學發掘工作。

1956年,郭沫若等考古學家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最開始遭到了很多學者反對,但郭沫若復等人一在堅持下,終於獲得了批准,300年前的明定陵的修建耗時6年,花費800萬兩而建成,雖然規模相對於其他帝王陵不是很大,但由於是帝王的規格埋葬,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1958年開始明定陵的發掘,經過兩年時間,歷時1年半才找到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也就是所謂的地宮入口,當考古人員進入墓室時,被震驚了。

整個墓室金碧輝煌,各種字畫、織錦色彩絢麗,陪葬的珠寶閃閃發光。

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金器、玉器等文物。

當空氣進入這個封閉近300年的空間後,字畫綢緞內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化也有相當大的損失。

定陵的開挖絕對是錯誤的決定,當時國家尚且窮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預算來保存這些文物,不少珍貴文物甚至被裝在紙箱裡面堆在研究所的儲藏室里,一放就是數年!而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國寶級的金絲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員當垃圾扔了。

後來陵墓遭到破壞,皇帝三人屍骨無存。

回憶起當年發掘過程,不由想起老前輩夏鼐先生在定陵發掘三十年之後的遺憾:"如果現在挖,後果會好些,再推遲三十年也許更好。

"不過,郭沫若等人絲毫沒有吸取挖掘定陵的教訓,1965年,郭沫若等再次申請挖掘長陵,各種珍貴文物被破壞,讓社會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們紛紛請求停止對帝王陵墓的發掘,他的再次請求令領導們非常生氣,並堅定回絕了郭沫若等人,並禁止以後不能挖帝王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