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尋寶圖,讓你明白常州遍地是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嗎?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經從事著什麼活動嗎?知道他們的生活狀態嗎?考古人的腳步從未停止,他們在常州這片土地上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遺址,向我們揭開關於祖先的神秘面紗。
馬家浜文化遺存秦堂山遺址
不久前,經過3年兩次小規模考古發掘和專家論證,江蘇溧陽秦堂山遺址考古勘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出土了玉玦、玉璜、魚管、陶鼎、陶罐、石鉞、石環、八角星紋陶紡輪、陶豆、陶杯、陶釜、陶簋、陶缽、陶鉞等文物。
其中,以馬家浜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是目前已知保存面積最大、最為完整的馬家浜時期文化(距今7000餘年歷史)遺址之一。
秦堂山遺址位於溧陽市上興鎮東塘村委章村西約300米處(上沛石灰廠東側),北距上興鎮約4公里,東南距溧陽市區約26公里。
■ ■ ■ ■ ■ ■ ■ ■中華曙猿的發源地溧陽上黃水母山
水母山,又叫水磨山。
自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科學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生物學家,在該山灰岩裂隙底部發現包括1500多顆牙齒在內的哺乳動物化石上萬塊,分屬於12個目、38個科的63種哺乳動物,測定時間距今約4500萬年。
這次考古中最主要的是發現了被命名為"中華曙猿"的高級靈長類祖先。
它比非洲高級靈長類的生長時代要早800萬到1000萬年。
證明中國上黃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
■ ■ ■ ■ ■ ■ ■ ■氏族公共墓地社渚神墩遺址
神墩遺址位於溧陽市社渚鎮孔村,神墩遺址的文化層平均厚度為1.5-2米之間,發現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時期相對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嬰幼兒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個,溝1條。
同時還發現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時期灰溝遺存1條。
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銅器等文物和動植物標本,填補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
■ ■ ■ ■ ■ ■■ ■崧澤文化至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常州新崗遺址
在常州五星、三井交界處,1987年發現。
原有面積約10萬平方米以上。
清末修築滬寧鐵路以來受到破壞,尚存2萬平方米左右。
文化堆積層厚約3.5米。
地面上可見到大面積的紅燒土,出土石斧、石錛、陶壺、陶杯、陶罐、陶豆及大量幾何印紋陶片和原始瓷(釉陶)片等,為新石器時代末期崧澤文化(距今約4900-5800年)至商周時期文化遺址。
■ ■ ■ ■ ■ ■■ ■
春秋文化遺址春秋淹城遺址
淹城遺址位於武進區,延政西路北,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地面城池遺址。
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
1988年淹城以其三城三河獨特的形制、珍貴的文物,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淹城遺址先後出土了近2000件珍貴文物。
這些文物,有的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有的紋飾繁麗,工藝精湛;有的形制奇特,十分罕見,堪稱"國寶"。
■ ■ ■ ■ ■ ■■ ■
史前至商周時期遺址春江鎮象墩遺址
象墩遺址位於新北區春江鎮杏村南側的象墩上自然村,為一高出地面五米左右的土台,整體呈三級階梯上升,頂部為一開闊的平台。
2012年6月25日發現,隨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勘探和試掘,發現該遺址主體為良渚文化時期大型高台墓地,包含了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中期,晚期;兼有馬橋文化和湖熟文化特點的商周文化以及春秋吳文化地層,其中部分遺物帶有廣富林文化特點,是太湖西北部地區又一重要的史前至商周時期遺址,也是廣富林文化在太湖西北地區的唯一發現。
■ ■ ■ ■ ■ ■■ ■
馬家浜文化遺存圩墩遺址
位於戚墅堰,距今6000餘年歷史,屬於長江文明。
圩墩遺址的文化遺存主要為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兩類型。
其中馬家浜文化地層堆積較厚,延續時間較長。
崧澤文化地層較薄,僅有墓葬出土。
圩墩遺址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石器、玉器、骨、木器次之,種類簡單。
陶器多為殘片,以夾砂褐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
紋飾以素麵為多,少數器物施紅衣,常有鏤孔、弦紋、凸棱、捺窩、附加堆飾和花邊裝飾等。
■ ■ ■ ■ ■ ■■ ■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寺墩遺址
中國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遺址。
位於鄭陸鎮三皇廟村,距常州市區約15公里。
寺墩高出地面約20米,呈橢圓形。
先後出土文物百餘件,1990年後,又新發現精美微雕玉琮、玉壁及以數十件珠、管、錐形墜組合成的項鍊等重要文物。
根據地層堆積及清理的兩座墓葬,寺墩遺址分兩個文化層:下層屬崧澤文化,上層屬良渚文化,距今約4500年。
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 ■ ■ ■ ■ ■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金壇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距今6500—5500年左右)是蘇南地區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存面積10萬平方米在發掘的640平方米麵積中,共清理不同時期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
出土陶、石、玉、骨角牙蚌等各類文物達4000餘件,數量之多,價值之大,器物之精在國內同時代原始文化中極為罕見。
其中骨角牙蚌器數量眾多且製作精良,刻紋板狀器前所未見,可能與原始宗教、巫術等有關。
從史前文物看,浙江的文明史有多久?
導語:自1936年杭州古盪和良渚遺址發掘以來,浙江的史前考古已走過近80年的歷程,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史前文化發展序列,成果豐厚。撰文:劉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明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之良渚出土的國寶「玉琮王」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1865年,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首先提出了這個概...
瓦窯里遺址 出土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
瓦窯里遺址後續補充性考古發掘工作近日結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確認:「在遺址的最下部文化層中發現距今6000年前後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由此可以證實,富陽的人文歷史之源至...
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喜人 出土約570件文物
內容摘要:據崑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度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很多,成績喜人。這些考古新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朱墓村遺址的認識:一是遺址兩處地點均發現有明...
寧波大榭島發現史前聚落遺址 4000年前浙江人會製鹽
浙江在線12月16日訊(記者吳曉鵬鄒洪珊翁雲騫) 12月14日上午,記者從大榭遺址一期考古階段性成果新聞通報會上獲悉,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對大...
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新發現 湖州錢山漾文化正式命名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劉慧 通訊員 余靖靜)昨天,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州命名一種新型考古學文化——「錢山漾文化」。學界認為,「錢山漾文化」與年代稍晚的「廣富林文化」一起,可填補長江下...
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華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記者許正)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遺址於今年7月正式考古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文物。考古專家說,出土的大量珍貴玉器表明鄰近我國東端國境線的小南山早在8...
陝西龍崗寺遺址發現距今10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蹟
中新網西安11月11日電 (記者 冽瑋 張一辰)記者11日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考古人員研究確認,位於陝西南鄭縣的龍崗寺遺址早在100萬前就有人類活動。此發現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文化發展、南北舊石器文...
河南再現仰韶時期大型聚落遺址 出土大量彩陶器物
中新社鄭州8月24日電 (記者 董飛)河南省鞏義市境內新發現一處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遺址,24日吸引了正在鄭州參加「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近百位考古專家學者,深入探訪、考察。這處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