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中華文明,腳步不會停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也沒有預料到,這次評選出的六大考古發現居然有4項都是史前遺址,秦漢之後的只有洛陽的曹魏大墓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說,「不過,六大考古發現的評比從來都不講究什麼比例或者平衡,完全是從學術的重要性和發現的突破性意義上考慮。
」
的確,2016年,中國考古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紅山、石家河、石峁等與中華文明探源緊密相關的幾個重要的考古學文化都有不俗表現,雖然不能說是石破天驚,但「老樹開新花」,更讓人喜出望外。
從國際上看,在一些重要的遺址,考古發掘從未停止過。
持續不斷的發掘和研究使一些歷史悠久的遺址屢屢有新發現,中國也不例外。
比如陝西石峁遺址,它的發現曾經被形容為橫空出世,經過持續發掘,這座「石頭上的王國」在2016年因為內外城牆以及牆體上的壁畫、銅器及鑄造銅器的石范等新的重要發現,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對於文明起源的認知。
在石峁遺址發現的銅器和鑄銅石范為冶金術從北方傳入中原的觀點提供了關鍵證據,極大豐富了中國文明形成過程的細節。
近幾年的重大考古評選中,良渚、陶寺等與文明起源緊密相關的重要遺址常常榜上有名。
「這充分說明了整個考古學界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文明探源的重要性。
」
這次發布六大發現的同時,還公布了7項入圍項目和1項國外考古新發現。
之所以單列一項國外考古新發現,是因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中國已經和10多個國家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考古項目。
2017年,中國與埃及、印度的考古合作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這次單獨匯報的社科院考古所的中亞考古隊,就是上次習近平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接見過的考古隊。
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
中烏兩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使古老的絲綢之路增添了新篇章,也顯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合作考古的廣闊空間。
2016年5月,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召開。
這個有大半考古人參加的大會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以及學術規格確定了中國考古的方向:科學化、公眾化和國際化。
而在2016年10月召開的全國考古工作會上,國家文物局再次強調,要充分認識考古工作在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國考古的課題性研究、主動性發掘、多學科合作都會有實質性的變化。
今日最熱點考古發現最早國都 出土大量的古代文物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的「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掘報告》出版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專家和學者認為,陶寺遺址與文獻記載的堯都有相當高的契...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榆林訊(記者 陸航 舒建軍)石峁遺址是中國目前已知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譽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8月16-18日,由陝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美國...
首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 聽大咖聊中華文明起源
□本報記者溫小娟1928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出商代晚期遺存,晚商的歷史得到證實。後來,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等的發現,又不斷把中華文明的歷史向前推進。那麼,中國早期文明是一種怎樣...
首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聽考古大咖聊中華文明起源
1928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出商代晚期遺存,晚商的歷史得到證實。後來,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等的發現,又不斷把中華文明的歷史向前推進。那麼,中國早期文明是一種怎樣的樣貌?「最初的...
良渚古國遺失後,中原漸成史前東方文明中心
從啟動於1996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到啟動於2002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隨著探索過程不斷深入,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不斷豐滿起來了。我們今天可以對這段歷史做一個大致的描述。」2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