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 │ 新民說,在夏天說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新民說
夏日書訊
中國的近代性(1840—1919)
王人博 著
「中國近代立憲史扛鼎之作,中紀委2014年度推薦圖書/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好書《法的中國性》的姊妹篇。
」
▶1840—1919的政法變革是一個不可替代而又極富歷史和實踐意義的理論標本,為什麼「富強焦灼感」替代「立憲主義」的本體論價值成為中國近代立憲的規定性情緒?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此間面相複雜、歧義叢生的政制思想譜系?於今日而言, 其能夠開放出來的實踐意義又有哪些?
作者:王人博,著名法學家,代表性著作有:《法治論》、《權利論》、《法的中國性》、《憲政文化與近代中國》等,另著有隨筆集《桃李江湖》、《孤獨的敏感者》。
其中,1989年與程燎原合作《法治論》,是90年代國內外極具影響的學術著作,國內系統研究法治理論的開山之作,被評為「1978-2014影響中國十大法治圖書」;《法的中國性》榮獲中紀委2014年度推薦圖書、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好書、法制日報2014年度十大法治圖書等。
過去與現在文叢卡爾霍恩文集(上、下)約翰·C·卡爾霍恩 著
林國榮 譯
▶在民主思想的本質要素當中,卡爾霍恩的分量一點都不遜色於盧梭和傑斐遜。
——阿克頓勳爵
▶卡爾霍恩是一個擁有最高級別公共知識和獨特天賦的美國政治家。
——托馬斯•L.克蘭納威特
▶卡爾霍恩可能是為美國奠定基礎政治思想的最後一位政治家 。
——霍夫斯塔特•理察
作者:約翰·C·卡爾霍恩(1782—1850),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畢業於耶魯大學,從政前是一位極出色的律師,曾擔任眾議員、參議員、戰爭部長、副總統、國務卿等重要職務。
因其貢獻,作為「美國最偉大的五位參議員」之一,卡爾霍恩於2000年又被評選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七人」之一。
曾擔任眾議員、參議員、戰爭部長、副總統、國務卿等重要職位。
早期是聯邦主義者,主張實行國家主義政策。
後來,逐漸轉變為地方主義者、州權論者。
他是「美利堅聯盟國」的理論導師,在美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美利堅聯盟國」的理論導師,在美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絕不能低頭屈服!
譯者:林國榮,哲學博士,現任職於西南政法大學,「海國圖志」叢書編委,《法意》學術雜誌編委,代表專著有《羅馬史隨想》《君主之鑑》《帕納薩斯山來信》《希臘四論》等。
法辨:法律文化論集
梁治平 著
「榮獲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獎,評委會票選第一及排名第一。
」
▶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
從古希臘到羅馬,從歐羅巴到華夏, 穿越數千年,縱橫幾萬里, 將比較法學、法律文化融為一體,法治的精神在筆端自然流露。
——1978—2014影響中國法治圖書評委會
作者:梁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法辨:法律文化論集》、《法律史的視界》、《法律何為》、《法律的文化解釋》(編)、《法律與宗教》(譯)、《新波斯人信札》(主筆)、《在邊緣處思考》、《禮教與法律:法律移植時代的文化衝突》等。
清代習慣法
梁治平 著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
」
▶法學必讀書目之一:迄今為止有關清代習慣法最為系統的探究,讓人們一窺傳統中國法秩序的多元面貌,深入了解近代中國人的日常法律生活,是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
▶該書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是以法律社會學視角考察清代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極好例證。
▶列入茅海建推薦書單「中國近代史研究入門」書目。
▶本書首版問世之後,在國內曾經引領一時風氣,在域外同道中間亦不乏積極回應。
自1999年重印之後,迄未再版,如今修訂再版,重磅回歸。
法政速成科講義錄(全十一冊,附科目目錄)原日本法政大學發行
李貴連 孫家紅 編
「執中國近代法政教材之牛耳,中國現代法政學術之淵藪。
」
▶日本法政大學孤藏,晚清國人學習東洋法政文化稀見史料;現存50冊重新編排為10卷,以影印形式呈現文獻原貌;影印收錄日本法政大學編纂相關史料集《法政大學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特集》,並附中文翻譯,史料珍貴,國內罕見;附《科目目錄》一冊,便於查閱檢索,亦可窺《講義錄》全貌。
▶日本法政大學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設置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曾經在該速成科學習的政學兩界精英,如宋教仁、沈鈞儒、居正、湯化龍、蒲殿俊、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程樹德等,不勝枚舉。
當時擔任教員者,如梅謙次郎(東京法政大學校長,「日本民法學之父」)、岡田朝太郎(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刑法學專家,並曾主持清末刑法典的編纂工作)等人,亦皆為日本法學名家。
▶《法政速成科講義錄》等資料的匯集出版,助益於中國近現代史、中日政治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中國近代留學史、政治法律專史的研究,也將引領人們去進一步揭示近代中國與日本的法政淵源,從更深的層次來認識歷史和現實中的中日學術往來、知識交流和政治衍變。
編者:
李貴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著名法律史學家。
著作主要有:《沈家本傳》《近代中國的法制與法學》《沈家本年譜長編》等。
孫家紅,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中國法律史專業研究者。
主要著述有:《清代的死刑監候》《明清訟師秘本八種彙刊》《孟森政論文集刊》等。
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
陳新宇 著
「一部書寫近代中國法律人物群像的法史佳作。
」
▶考晚清法律人物群像,觀近代中國法制變革。
採取「以我有補人無」的方法,發掘晚清法律史上少為人知的法律人物及背後的故事;既力求言人所未言,又不失敘史的客觀公允。
不但從小小的側面鮮活地展現了晚清法律改革波瀾壯闊的歷史面目,亦能使讀者從中窺得法律思想與學術的傳承,體察國家與社會的轉型,感悟人生與人心的變遷。
對於走近晚清法律人物、了解晚清民國社會乃至近代法律史研究,皆有幫助。
作者:陳新宇,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近代中國刑法語詞的塑造——以外國刑法典的翻譯為研究對象》《清代的法律方法論——以〈刑案匯覽三編〉為中心的論證》等。
「大觀」系列在非洲發現中國
邱立波 著
「高全喜、劉蘇里、嚴博非傾力推薦:萬花筒里看非洲,思考中國的世界責任與歷史責任!」
▶非洲對中國讀者來說,是一塊既「遠」且「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非洲的經濟發展與中國崛起可謂息息相關,本書作者們就聚焦於它與中國在各自的歷史過程中,所逐漸呈現出的在其發展上的耦合關係,該種關係將使得雙方最終都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解放。
▶這一過程的展開,會令非洲與中國在過去的親密政治關係,以及在今天的緊密經濟關係,獲得其歷史哲學意義。
從而,本書宗旨也是讓各位讀者意識到中國的世界責任與歷史責任,以期「在非洲發現中國」。
★「大觀」是一份介於專業的學術刊物和通俗的大眾出版物之間的思想性叢書。
叢書主編: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
198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後師從賀麟先生攻讀哲學博士。
研究方向:法理學、空間法理論。
主要著作有《理心之間——朱熹與陸象山的理學》《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等。
本輯主編:邱立波,山東高密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
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東華大學人文學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東京大學留學。
2009年11月至今,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工作。
「大觀」系列海權沉浮
邱立波 著
「全面剖析英美德俄等大國海權的潮起潮落!」
▶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又豈能離開世界。
認識他者,同構於自我認知過程,建立周邊世界的常識性認識結構,也是完成自我定義無可取代的前提。
只有在此項工作完成基礎上,中國人才能重新構建基於我們自己視角的全球格局體系,從而探索我們的利益所在,為世界規模的和平治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本叢刊試圖為此做出努力。
▶沒有哪個軍事學名詞像「海權」(Sea Power)一樣兼具神秘感與含混性,也沒有哪種戰略學概念像海權及其傳道者馬漢一樣,被歷史賦予過那麼多內涵之外的臧否。
在16—19世紀的近四百年里,「誰控制了海洋,就可以迫使其他國家為該國的利益納貢」。
「大觀」系列一個普通法的故事——英格蘭政體的奧秘
泮偉江 著
「上好英格蘭這一課:讀懂了英格蘭,就讀懂了現代世界!」
▶任何一個希望承擔世界歷史命運的民族,都必須在精神世界的啟蒙與成長的過程中經歷英格蘭的這一課。
▶作者對英格蘭普通法與英格蘭政制邏輯的一種深度的「凝視」,並非僅僅是一種歷史學面面俱到的細節研究,從而讓人讀罷此書,不僅僅是「知道」了英國,而是「讀懂」了英國。
★《一個普通法的故事——英格蘭政體的奧秘》隸屬「大觀文叢」系列,另有《帝國定型:美國的1890—1900》《克勞備忘錄》兩書已出。
作者:泮偉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法理學、理論法社會學、政治哲學。
著作有《當代中國法治的分析與建構》,另有譯著:《就事論事:美國最高法院的司法最低限度主義》(桑斯坦)、《司法的過程》(亞伯拉罕)、《魔陣·剝削·異化:托依布納法律社會學論文集》(托依布納)、《社會的社會(上)》(盧曼),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大觀」系列正眼看世界:歷史、國家與文明新論
李永晶 著
「一種新世界主義的視角,一種關於我們的時代認識與世界認識的診斷。
」
▶在主流的認識中,人們對「世界秩序」的理解非常狹隘。
世界是什麼?秩序又是什麼?崛起又是什麼?
這個世界正在因為中國的改變而改變。
但問題是,中國正在如何認知這個過程?未來的世界將走向何方?這個世界會好嗎?對這些大問題的疑慮,絕非杞人憂天。
——李永晶
▶這本書具有非凡的知識寬度和深度,又有日式細膩優雅的文筆,兼具知性的現實感和感性的人文情懷,是大眾讀者了解我們所在這個時代和世界的絕佳入門讀物。
★《正眼看世界:歷史、國家與文明新論》隸屬「大觀文叢」系列,另有《帝國定型:美國的1890—1900》《克勞備忘錄》《一個普通法的故事——英格蘭政體的奧秘》三書已出。
作者:李永晶,社會學博士;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數學系(1997年)、東京大學文學部(2001年)、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2008年)。
現供職於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領域為現代社會理論、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國際關係史等。
東京留學憶記
李永晶 著
「一段東京留學生活的真實記憶,日本社會人情風物的全景式展現, 闡釋了另一種日本論的可能。
」
▶這是一部關於過往生活的記憶,故事發生的場景主要在日本。
書中講述了作者在東京留學期間點滴生活片段,從一個對異域文化的旁觀者到一個融於異國社會生活的親歷者,心境與觀念所發生之變化。
在這本回憶性質的隨筆集中,他用一種觀察者與體驗者交織的視角觀察日本社會和國民生活,小到對日本友人的言談、處事的描繪,大到對日本的政界更迭、社會事件的評議,雖平淡、細微,卻是日本現實生活的真實呈現。
▶他鄉生活與故鄉情境的重疊、個體人生際遇與天下國家的交錯、理性與情感的緊張…..這一切都以某種圓融無礙的方式嵌入於作者在日本多年親歷的修學生涯之中。
書中大多寫的只是一些普通人,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在其平淡可親的筆調之下,日本社會生活的本質特質已然得到全景式的展現。
作者對於這段記憶的重新書寫,帶有鮮明的個人化色彩,這種對文化的自我敘述方式也即重新書寫從個體到群體的生命狀態;它既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心中共同的「鄉愁」,亦能勾起人們對內心深處的「故鄉」與「家園」的尋覓與呼喚。
重建大陸:反思五百年的世界秩序
張笑宇 著
「反《河殤》之道,重新思考五百年的世界秩序,尋求大陸中國的重建之道。
」
這本書,只是我在未來的無限可能性面前,以數年的思考,同世界打一個招呼。
我希望未來對世界秩序的進一步想像中,能夠加入更多技術與信息化時代的因素。
——張笑宇
▶一部給予您世界史別樣認識的匠心之作,從重建大陸說明中國該往何處去。
▶視野獨特,以「大陸VS海洋」貫通幾百年世界史,大氣磅礴;分析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鞭辟入裡。
▶論述一氣呵成,從亞里士多德、格勞秀斯、孟德斯鳩、霍布斯、洛克、康德、施特勞斯到施米特,從神話、歷史到現實,是詩、是歷史還是政治哲學,處處有靈光。
作者:張笑宇,男,山東日照人。
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現求學歐洲。
生於海邊,思考大陸,嚮往太空。
復興孔子——繼往開來:你需要的哲學與思維修煉
盧雪崑 著
「牟宗三先生嫡傳弟子盧雪崑教授最新力作,以康德觀照孔子,致力於弘揚孔子哲學傳統!」
我們十三億多華夏子孫要恢復每個人本有的人格尊嚴,除了遵循孔子「仁者,人也」,以自我教化,還有別的方法可行嗎?要尋回我們民族生命中本有的理性光明,除了遵循孔子「人能弘道」,難道還有別的道路可行嗎?——盧雪崑
▶本書致力於說明「孔子哲學傳統」作為基礎哲學,乃是人性之根、社會之本。
「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作者確立的孔子哲學的核心。
作者嘗試脫離中國與西方二分、中體與西用二分的思維方式,擺脫近世以來自西方傳入的意識形態糾結,不落入歷史限制中來考慮人類走向現代化之前景,而轉而依據紮根於人的理性之本性的哲學,以確立道德的預告的人類史,並以之揭示一種向公義及永久和平而趨的現代化之原型。
▶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其弊端也在不斷顯現,金融風暴、核能威脅、環境污染、資源爭奪、恐怖活動……奠基於「純然個體主義」、「放於利而行」的錯誤原則之上的思想,時至今日顯見已百孔千瘡。
人放失本心良知之天理,道德和真正的宗教 (即純粹理性的道德的宗教) 失去其根基而崩壞。
當此之時,回歸孔子創發的理性文明傳統有其精神上的意義與光輝。
作者:盧雪崑,1983年考入香港新亞研究所,師從牟宗三先生研習哲學,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所任教迄今。
現任香港新亞研究所專任教授、導師、研究員,兼哲學科主任。
主要著作有《孔子哲學傳統:理性文明與基礎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理性啟蒙與哲學重建》《康德的自由學說》《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等。
以上圖書完全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出品
這裡放置一個投稿郵箱
發出的邀請是:你可以將你寫的文章(一篇或者很多,不排除有結集給你出版了的可能);或者,認為不錯(當然是你認為)的文章/網站/微信公號告訴我。
暫時只想到了這麼多。
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
長按圖片二維碼可以關注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0本(必備書單)
中國文化,於世界為先進。——錢穆一個人必確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動,多數人也是這樣;只有昭蘇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才能把生機剝盡死氣沉沉的中國人復活過來,從裡面發出動作,才是真動。中國人不復活則已...
中華名著205本(值得每個人收藏)
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曰:「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
25本政法名著(必備書單)|百年學脈特別推薦(六)
法之善者,仍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沈家本法律是社會組織的纖維。——孫曉樓民治國家,人民對於所有政事,皆負有莫大之責,而國家興亡,亦惟全國人民是賴,此吾人今日談民治學不可不從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