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本歷史好書(必備書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何時,

無論你在哪裡,

只要有時間,就拿起一本書吧。

歷史是什麼?

是時間的綿延,

是文字的記載。

是現在,

是思想,

就是我們自己。

歷史是什麼

1

《歷史是什麼?》

該書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

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徵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2

《中國史學史》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創始之作

金毓黻是20世紀上半葉很有成就的史學家,以精於東北史研究、宋遼金史研究和中國史學史研究為世所重。

其《中國史學史》一書,是中國史學史這門專門史在開創時期的代表性著作,它表明:史學在追尋、反思自身歷史的過程中,曾經有過怎樣艱難而有意義的經歷。

3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本書是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的重要著作。

全書共分二編和三個附錄。

第一編講述史學理論, 著重闡明歷史與編年史、自然史與歷史的不同, 有二章專門論述「假歷史」、「歷史哲學」, 還講了「歷史的人性」, 「歷史的選材與分期」以及「專門史的差別與劃分」。

第二編敘述史學史, 分別論述了希臘羅馬史學、中世紀的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學、啟蒙運動的史學、浪漫主義的史學、實證主義的史學等。

4

《歷史的觀念》

柯林武德(1889—1943)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

本書是他關於西方歷史哲學的代表作。

全書共分五編。

一、希臘羅馬的歷史編纂學。

二、基督教的影響。

三、科學歷史學的濫觴。

四、科學歷史學。

五、後論。

本書為開創和發展分析、批判的歷史哲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歷史

5

《古代神話與民族》

《古代神話與民族》是丁山先生的遺著。

本書內容是丁山先生從東西文化交流來探索史前時代帝王世系的一些見解。

主要就中國上古史的一些重要問題——如三代都邑遷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跡、神農、九州方位等進行詳細考證,書中許多論點在當時乃發人所未發,即便今天來看,對上古史研究,尤其是古代神話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6

《史記選》

《史記選》,清初著名學者儲欣所編選,選錄作品五十五篇。

編選者對於文章精彩部分用不同的符號加以圈點,並有大量的評點,用語長短不一,恰到好處,或指出詞句作用,或評點章法布局,或揭示史公深意,或探討前後關聯性等。

所選篇章之末亦多有評語,盛讚史公文章之精彩處,與文中評語形成照應。

該書是清康乾時代較為有影響的《史記》選本之一。

7

《國史大綱》

本書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簡,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

8

《中國史綱》(全兩卷)

翦伯贊是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國史綱》一二卷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是其名著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者原計劃寫作一部八卷本的中國通史,僅完成第一卷《史前史、殷周史》、第二卷《秦漢史》。

《史前史、殷周史》出版後隨即在戰時的重慶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秦漢史》則是中國史學界的第一部「秦漢史」專著。

9

《中國封建社會》

我治學的最大感受,就是用社會學觀點來研究中國歷史,對歷史學和社會學都是一個出路,是一條途徑。

……我不想將封建社會看成一種靜的制度,我試圖分析他的形成以至崩潰的過程,解剖他的各種社會組織的功能及彼此間的關係。

——瞿同祖

本書是瞿同祖先生第一部社會史研究著作,作者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就是整個周代,在此基礎上,以封建社會的全部社會現象為討論的對象,注意其整體的社會結構及功能,分析封建社會的形成以至崩潰的過程,深刻描寫了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封建階級、封建政治等,解剖封建社會的各種社會組織的功能及彼此間的關係。

10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是最早運用唯物史觀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一本史學名著,它突破了以歷史文獻為「國故」的局限,將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實物,把《詩》、《書》、《易》裡面的的紙上史料,把甲骨卜辭、周金文裡面的地下材料,熔於一爐,提出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11

《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

本書是《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的修訂版,包括作者的增訂版自序和三篇約五萬字的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的統一與分裂是作者二十多年來一直思索的重點問題,作者以理性的思考來審視中國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提出如何認識統一時期的消極因素和分裂時期的積極因素,並面向未來,提出了作者獨特的見解。

12

《中國救荒史》

本書根據各種可靠的歷史資料,運用統計方法,第一次全面探討了中國歷史上自遠古以迄於民國歷代災荒的實況及其演變趨勢和特徵,同時分析了災荒的自然、社會成因及其相互關係,並從人口流移和死亡、農民起義、民族之間的戰爭、經濟衰落等方面,就災荒對社會的實際影響作了較具體的論述。

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對相應歷史時期的災荒救治思想進行了科學的歸類,系統而清晰地揭示出中國數千年救荒思想的全貌和發展脈絡。

同時,本書還詳盡探討了歷代救荒政策的實施及其利弊得失。

13

《中國婚姻史》

現代中國婚姻史研究領域的開山之作

婚姻為社會現象,同時又為法律現象,本書兼顧社會學家及法學家的兩種視角,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14

《中國婦女生活史》

關於中國婦女史第一部系統性的論著

該書時間跨度從中國上古至民國,以朝代分章,各章中又以主題分節,例如婚姻、禮教、婦女教育、婦德、妓女、貞節觀、纏足、近代的女權運動等。

在觀點上該書由於受到民初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思想的影響,對於傳統中國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實際生活中對於婦女的種種不公、壓制多有描述及批判。

15

《中國南洋交通史》

本書以考證見長。

作者在撰寫本書之前,曾長期從事南海地名的資料搜集整理工作,查閱了各種相關正史志略筆記遊記等,並著手翻譯了海外漢學家有關西域南海的著述,掌握了大量的資料。

正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嫻熟掌握和駕馭,以及嚴肅認真的考訂分析,作者得以在國內首次對中國歷代與南洋相關的政治經濟活動、各次航行的路線、所經過的地區的地名沿革、風土人情進行了綜合考察,對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線上的存疑或不明之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6

《台灣通史》

甲午中日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一批台灣愛國文化人士為保存民族傳統和文化、宣揚中華民族精神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7

《秩序的淪陷:抗戰初期的江南五城》

《秩序的淪陷》為著名漢學家卜正民教授近著,關注的是抗戰初期的社會與人。

作者選取江南五城(嘉定、鎮江、南京、上海、崇明)為例,描述了日軍殘暴占領城市、試圖重建基層機構的過程,並分析了地方頭面人物與日偽政府的關係交織。

「這裡有通敵,有抵抗,但兩者之外的其他行為要多得多。

」藉助對這種模糊行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戰爭時期城市秩序的維持,以及生活其間的個人的心態、處境與選擇,以求揭示一個複雜的戰時社會。

18

《山西文明史》

這是一部以文明史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山西區域歷史文化、反映山西區域文明發展總貌的著作。

19

《細說三國》

「現代講史第一人」黎東方先生作品,獨創「細說體」講史。

全書文字揮灑優美,史事翔實可信,是一本值得閱讀並收藏的三國歷史的經典讀本。

《細說三國》是黎東方先生在抗戰期間所講三國故事基礎上撰寫而成。

全書從簡述東漢末年形勢說起,一直到魏、蜀、吳的滅亡,其間,以人名為題,由人物帶出事件,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三國歷史畫卷。

黎東方先生對三國史深有研究,在敘述過程中指出了正史之誤及《三國演義》的以假亂真。

20

《隋唐史》

岑仲勉先生的歷史學,是中國近代以來新舊交替而又急劇變革的這一特定時代的產兒。

岑先生從不蔑視革命史實的高度,來整理有關資料。

該書主要由隋史和唐史兩個方面組成,具體詳盡地討論了隋唐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或歷代人物,例如:

對黃巢大起義研究的貢獻、關於陳子昂在唐文化改革中地位的卓見、關於四鎮始末的通考、關於均田制與租庸調有關係的證定等,其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數十年中讀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論上亦常發前人之未發。

21

《西夏史稿》

這本由吳天墀所著的《西夏史稿》的編寫,主要在給高等學校學生作課外讀物,給中等學校教師作教學參考用書。

在史料搜集的方面,也可供有志鑽研西夏歷史的讀者作前進的橋樑。

22

《走進晚明》

《走進晚明》為何茲全主編「中國近世社會和政治研究叢書」之一種。

全書對萬曆年間至明末的晚明社會進行了深入研究,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一幅晚明社會和政治變遷的圖景。

近年來,現代化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點,一般而言,對於晚明資本主義萌芽一說贊同者為多數,而本書則進一步論述了明朝官僚體制與自由經濟發展格格不入,造成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失衡並最終導致動亂從而打斷了中國的社會轉型。

23

《北洋軍閥史話》(全四冊)

最好看的北洋軍閥史

台灣歷史學家丁中江先生嘔心瀝血之作

一部既能增長知識又可閱讀欣賞、宛如文學作品的歷史著作

自1964年問世以來,行銷華語世界數十年,至今累計印行十餘版

世界各國大圖書館中,凡有中文藏書,必有《北洋軍閥史話》

本書上起袁世凱小站練兵,下迄張學良東北易幟,歷時五十年,勾畫出清末民初軍閥紛爭的歷史畫面。

世界歷史

24

《世界文明史》

一本不可多得的世界史入門讀物

《世界文明史》試圖扼要考察人類自遠古至今追求文明的歷程。

在書中,各重要地區或國家均有所涉及,歐洲、北美、中美和南美、大英國協、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中國和日本都得到適當重視。

該書在美國不斷再版,其一貫目的就是讓學生既了解到各主要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獨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並讓學生關心當代問題。

它關注人類在文化、思想、制度和知識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政治事件被認為是重要的,但在敘述政治史時,側重於介紹它們與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史相關的內容。

25

《風俗論》(全三冊)

本書以重點旁及文化各個方面深入闡述,指出了人類從愚昧進步到文明的艱辛歷程,從而揭示出人類必然走向理性時代的美好前景。

本書向您介紹了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歷史。

26

《歐洲霸權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體系》

本書對歐洲霸權形成前的世界體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現代的世界體系。

按照作者的劃分,1250-1350年是前現代世界體系的關鍵時期,當時的世界可以劃分為三大世界性的體系:歐洲;中東以及亞洲。

作者對這三大體系各自的經濟、政治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做了詳細的分析。

27

《十九世紀歷史與歷史學家》

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著作,由於出版了廉價本而獲得了許多新讀者,當我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排入這些作家的名單,我深感榮幸。

我希望:有些讀者能閱讀我的書而獲得某種愉快,象五十年前我在編寫它時所曾感到的那樣。

在我的著作中,《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主要因為它論述了一個具有無限趣味的題目——文化的全部戲劇性故事。

正如波普所說的那樣,「人類的正當研究便是人」。

——商傳

28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關係》

作者E.H.卡爾為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該書包括緒論、歷史現狀分析和地圖插圖,正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強制時期:聯盟國家(1920-1924),講述了法國和它的盟國,戰敗中的德國,歐洲的其他風暴中心;

第二部分,和解時期:國際聯盟(1924—1930),講述了和平的基礎,全盛時期的國際聯盟,反戰運動;

第三部分,危機時期:回到強權政治(1930-1933),講述了經濟崩潰,遠東危機,裁軍會議;

第四部分,德國的重新崛起:條約體系的終結(1933-1939),講述了納粹革命,毀約,歐洲以外的世界和戰爭重新開始。

29

希羅多德《歷史》(上下冊)

《歷史》一書史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撰述的記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紀波斯帝國河希臘諸城邦之間戰爭的一部歷史名著。

此書在西方一向被認為史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因此羅馬著名政治活動家西賽羅稱希羅多德為「歷史之父」。

30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上下冊)

全書記載了戰爭的主要史實,展示了陸戰海戰的恢宏場面、黨派鬥爭的嚴酷慘烈,還描述了其間人們心理心態的微妙變化等內容。

31

《阿拉伯通史》

32

塔西佗《歷史》

塔西佗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的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最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同時留下了《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巨著。

尤以《歷史》著意描寫多米提安的殘暴統治,是針對一場痛苦回憶所作的記述。

《歷史》一書寫於《編年史》之前,但涉及的年代則接在《編年史》之後,兩部著作實際上構成了整個帝國初期的歷史。

而《歷史》一書也可視為《編年史》的續編。

33

《戰爭史》

本書全面地闡述了東羅馬帝國的形成,也就是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拜占庭帝國和蠻夷之間進行戰爭的重要記錄。

本書是唯一一部關於拜占庭帝國的歷史著作,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全書分上下兩冊,其中波斯戰爭史兩卷,汪達爾戰爭史兩卷,哥特戰爭史四卷,軼聞或秘史一卷,另有《秘史》附錄三則,最後還有各戰爭的要目索引。

34

《高盧戰記》

《高盧戰記》敘事翔實精確,文筆清晰簡樸,歷來很得到愛好羅馬歷史、拉丁文學和軍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

凱撒所寫的《高盧戰記》,共七卷,記述他在高盧作戰的經過,從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跡寫成一卷。

凱撒死後,他的幕僚奧盧斯·伊爾久斯續寫了第八卷,以補公元前51至52年的空缺。

因此,《戰記》又成為記述這些地區情況的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它對高盧和日耳曼各地區的從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到萌芽狀態國家出現這段時間裡的政治、社會、風俗和宗教等記述,成為我們研究原始社會和民族學的重要依據。

35

《羅馬史》

本書榮獲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

研究羅馬史的權威之作

本書詳盡地敘述了自遠古至共和國末期將近1000多年的羅馬歷史,闡述了羅馬從偏於一隅的彈丸小國如何一步步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國家的過程及其原因,並指出了羅馬在日漸強盛中已經蘊含衰亡的種子。

1902年,蒙森因這部專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這一殊榮的歷史學家。

36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冊)

本書對羅馬帝國社會內部的各細胞進行了理性的解剖,精闢地分析了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並指出了羅馬帝國衰亡的主要原因在於基督教的發展及其所起的破壞作用。

本書分上下兩冊,出版以來在國外史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

37

《英國史》

本書分為上下冊,是一部英國通史的經典之作,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克萊頓•羅伯茨教授等人撰寫而成,行文優美,分析犀利。

38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二卷)

鑒於費爾南在史學界的崇高地位,我國在70年代逐漸引入其的作品,本書是其代表作品,也是法國年鑑學派的代表之作。

本書精闢的敘述了一個地區(地中海地區)、一個時代(菲利普二世時代)的歷史,本書前後150萬字譯文,行文嚴謹,史料豐富,是歷史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39

《給我自由!一部美國的歷史》

方納是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之一。

與其代表作《自由故事》不同,《給我自由》在結構、內容、材料和寫作風格等方面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徵。

《給我自由》提供了一部結構完整、內容豐富、敘事連貫的美國歷史故事,也更為全面、充分和細緻地表現和反映了「新美國史學」在美國史不同分支領域中的研究成果。

40

《不可抗拒的帝國:美國在20世紀歐洲的擴展》

本書講述的是「有美國特色的軟實力」的一段歷史,研究美國在20世紀是如何以一個市場帝國的形式改變歐洲的。

以往人們對於美國在歐洲主導地位的形成,基本都是從政治、經濟和軍事角度來研究的,但本書作者格拉齊亞教授另闢蹊徑,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來探討美國對歐洲的影響。

作者認為,美國的產品、產品製造者和銷售者不僅改變了歐洲人的消費習慣和品味,而且也改變了歐洲人對於社會及他們自身的看法,從而傳播了美國的理念,完成了對歐洲的改造。

因此,這是美國的消費資本主義對歐洲資產階級文明的一種勝利,同時,它也使歐洲免於被極權主義統治所吸引。

相對於歐洲的軍事主義傳統,美國這種征服世界的方式顯然勝一籌。

41

《美國政治傳統及其締造者》

研究美國政治史的必讀之作

該書是美國著名史學家理察•霍夫施塔特的代表作,初版於1948年。

它通過對「代表美國政治情緒的主流」的十二位著名人物的評析,從思想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對美國文化傳統尤其是政治傳統作出新的解釋,提出了美國歷史「一致論」的學說。

42

《姊妹革命:法國的閃電與美國的陽光》

美國外交家和政冶活動家古維諾爾•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對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做過一番比較,他認為法國「以天才人物取代理性作為革命的指導,以實驗代替經驗,在閃電和陽光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前者,也正因此,他們一直在黑暗中措索徘徊」。

儘管這兩次革命都凸顯了相似的啟蒙理念,但仍有巨大的差異。

美國保留了許多英國的傳統,法國革命卻破壞了其千年的根基。

美國接受非暴力的政治衝突與妥協,法國崇尚暴力,視團結統一高於一切。

美國強調個人權利,而法國看重公共秩序和團體組織。

為什麼這兩次革命沿著不同的軌道前進?這兩種對民主的不同理解視角,對近代歷史發展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對今天的民主給予何種經驗教訓?《姊妹革命》將史學分析和政治學分析結合起來,對歷史進行了生動的描述,並追尋這兩次偉大革命對當代社會的影響。

43

《法國革命史》

米涅的《法國革命史》提出了新穎看法,震動了輿論界。

它明確指出:法國「革命不可避免」。

米涅在此書中以階級鬥爭觀點敘述了法國歷史的巨變。

他認為中世紀以來的法國歷史就是階級鬥爭史。

法國革命所經歷的時期「就是構成法蘭西民族的幾個階級爭奪政權」的年代。

「兩個敵對階級在準備國內戰爭和國外戰爭。

」米涅尖銳批判封建制度,認為「不可能迴避革命」,第三等級與封建貴族之間必然展開生死搏鬥。

法國大革命就是一場階級鬥爭。

作者看到了這場鬥爭的歷史意義,他指出:「鬥爭既已開始,必定是某種制度的勝利。

」「在革命時期,舊社會被摧毀了,而在帝國時期,則建立了新社會。

44

《舊制度與大革命》

了解法國大革命必讀書

本書是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經典研究著述。

書中通過對大量史實的分析,揭示了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的內在聯繫。

既論述了大革命的開創性和決裂性,又論述了它的連續性,認為大革命是長期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45

《日本史》

本書是約翰•惠特尼•霍爾撰寫了《日本史》。

霍爾1916年出生於東京的傳教士家庭,1939年在安莫斯特大學畢業,戰爭期間加入海軍,復員後1950年在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

霍爾的日本研究側重於日本中古時期,本書材料可靠,論斷平實,分析細緻而辯證,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日本史。

46

《印度與世界文明》

本書綜合了近代以來西方和東方學者在印度文化與東亞文化、東南亞文化、希臘羅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紀與近代歐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響方面的主要學術成果。

對於古代印度奧義書的哲學與希臘羅馬哲學是否有相通之處、印度寓言與以《一千零一夜》為代表的阿拉伯故事有何聯繫、印度古典梵文戲劇詩歌與歐洲近代浪漫主義文學之間的關係、印度文化如何影響了古代美洲等問題進行了詳細敘說。

本書系統、全面闡述印度文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及其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所涉及的內容廣博,時空跨度極大。

對於研究印度文明及相關領域的學者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47

《俄國革命史》(全三卷)

48

《猶太文明史話》

猶太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從它形成到現在已有四千年的歷史。

在猶太教出現之前或者之後,古代世界還曾經有過其它一些宗教(如埃及、波斯、希臘、羅馬的宗教),但它們都先後衰落、消亡了。

而猶太教儘管歷經劫難,卻能生存下來,直到今天仍充滿著活力。

而且,猶太教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對人類文明還作出了巨大的影響。

猶太教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它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哪些貢獻?幾千年的滄海桑田、起伏盛衰對猶太教本身又產生一些什麼影響?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也必須對猶太教的歷史進行研究。

49

《法國史》

本書由喬治•杜比領銜主編,莫里斯•阿居隆等諸多當時法國第一流的史學名家參與撰寫,堪稱法國通史類著作中的經典之作。

喬治•杜比是一位享譽法國,乃至國際史壇的著名歷史學家。

本書初版於20世紀70年代初,問世後好評如潮,廣受歡迎,一版再版,尤其是在出了一卷本的平裝本後,更是成了典型的既暢銷又長銷的佳作。

50

《西方兒童史》

《西方兒童史》是一部以兒童研究為主題的論著,按時間順序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從古代到17世紀,下卷自18世紀迄今。

全書一方面從不同時期社會對兒童的不同定義及對待、年齡段的劃分的變化、不同性別或不同年齡兒童的社會角色、兒童禮儀、家庭環境、學習規劃、活動場所等角度,構成完整的兒童史框架;另一方面,以細節豐富、論證翔實的專題史形式,研究現代棄兒、兒童務工、殘疾兒童等問題,深化了對西方兒童史重要主題的思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0本(必備書單)

中國文化,於世界為先進。——錢穆一個人必確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動,多數人也是這樣;只有昭蘇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才能把生機剝盡死氣沉沉的中國人復活過來,從裡面發出動作,才是真動。中國人不復活則已...

誰說學歷史沒有用?歷史學人的思維相當複雜

讀完余英時的《知識·思想·信仰》(載何俊編:《余英時學術思想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知識是建構思想的材料,思想是綜合與融化了的知識的抽象。沒有知識的生存我們的...

歷史及歷史學家淺談

錢穆先生就曾說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間治亂更巷,波譎雲詭,常令治史者望洋興嘆,有無從下手之憾,而初讀史者,亦每苦於重點之難以把握,以故望而卻步。」故雖斯人已逝,仍能醍醐灌頂。任何一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