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生意:那些埋在黃土中的財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刊載至:《商界》2013年1月刊

小說之外,真實的盜墓究竟是一個怎樣神秘而詭譎的行業?盜墓者如何以一雙肉眼,看清那些深埋在黃土中的寶藏,又如何逃開法律監管,將它們送入市場,變成灰色的暴利?

文/本刊記者 李 楠

伊洛河畔,北邙山下。

九朝古都河南洛陽,因其得天獨厚的風水,自古便是帝王將相安陵的上選之地。

民間傳說「生於蘇杭,死葬北邙」,洛陽北邙山形成了中國最為集中、最為浩大的墓葬群。

從城東進入洛陽,國道兩側不時可見「洛陽探鏟」的大幅招牌,仿佛無聲訴說著那些關於盜墓的瘋狂。

2012年末,《商界》記者親赴洛陽,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一位曾在盜墓圈裡混跡多年的線人,進而揭開了這條黃土之下的隱秘產業鏈。

尋墓:古墓自己會說話

凜冽的北風掠過北邙山。

幾個年輕農民用帶著鑽頭的圓滑鋼條,垂直地鑽向黃土之下,不到五分鐘便打入地下5米深處……通過線人張青(化名)的消息,《商界》記者在洛陽市郊的孟津縣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幕。

這是一場盜墓前期的「踩點」行動。

盜墓者手中的鋼條,名叫探針,與馳名天下的洛陽鏟一樣,是最常見的盜墓工具。

張青還記得十幾年前那個冬天,他以上千元的「拜師費」投在村裡一位老盜墓人門下,接觸的第一件盜墓工具,便是這種鋼條般不起眼的探針。

北邙山上,張青祖輩生活的那個農村,盜墓是自古有之的行當,當地人稱其為「翻斗」。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洛陽曾經歷了三次盜墓潮。

一些聞風而來的文物商,以「做工程」為名,招募村民發掘古墓,並找來有經驗的老盜墓人,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

在一夜暴富的誘惑下,張青和一些年輕村民,加入了這場地下的生意。

「拿起洛陽鏟,發家去盜墓,致富靠文物」成了洛陽、孟津等地廣為流傳的「致富秘籍」。

培訓的第一課,便是「扎針用鏟」。

其中的針是探針,鏟就是洛陽鏟。

「扎針用鏟」的目的,便是尋找古墓,除了確定位置與形狀之外,還要弄清古墓的年代、墓主的身份,以及是否被盜過等基本情況。

對於外行而言,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

然而在盜墓老手的眼中,古墓是會自己說話的。

據張青介紹,要發現一座古墓,大致要經過以下步驟:

首先,根據歷史典籍、地方史志和民間傳說,再加上風水知識,可以基本確定一座墓葬的大致範圍和歷史年代。

在有組織的盜墓中,這一工作一般是由組織者即「支鍋人」來完成。

接下來,便是確定古墓的具體位置和基本情況。

儘管現在有金屬探測儀等高科技工具,但對於「老洛陽鏟」即盜墓老手們來說,古老的洛陽鏟比現代化儀器能帶來更多的信息。

作為最常用的探墓工具,洛陽鏟可以從地下帶上來土塊。

如果土塊沒有分層,顏色、性狀一致,則說明沒有墓葬,盜墓人稱為「死土」。

如果土塊有分層,混有不同的土質,則說明土曾經被翻動過,是有墓的象徵,盜墓人稱為「活土」。

有時土塊中還會有碎陶片、碎磚塊和炭化木屑等雜物,通過分析這些雜物,便可知道墓主的基本情況。

然而,洛陽鏟也會有失手的時候。

有盜墓,便有反盜墓。

一些古墓在建造時,會注意把挖掘出的土分層擺放,再按順序回填。

遇到這樣精心偽裝過的墓,洛陽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探針便可以在遭遇反盜墓時發揮作用。

探針的原理,完全是憑手感。

「針打在泥土、磚石或是金屬之上的手感都是不一樣的。

與用洛陽鏟比,這要靠經驗。

」張青告訴記者。

盜墓:活人比死人更危險

確定了墓址之後,接下來便是挖墓的過程。

在盜墓小說中,從「打洞」到「摸寶貝」,是最神秘詭譎而緊張刺激的環節。

而真實的挖墓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洛陽市郊史家灣村的一處農田中,幾座直徑達十米的半圓形墓,靜默佇立在冬天剛長出麥苗的農田裡。

從土堆一側半開的洞口望進去,可以看到裡面停放著幾副並不古老的棺材。

張青制止了記者想要一探究竟的舉動,說這些棺材都是附近村民家的,為了「蹭風水」,占用了已經被盜挖的古墓。

「古墓沒人管,但闖進現在人的墓,村民們不會答應。

在荒地里一處規模較小的土堆前,張青指著一米高的洞口告訴記者,這就是盜墓者所挖掘的坑道,裡面還有一個垂直向下的洞口。

借著手電的燈光,記者看到果然如他所言,這個垂直的洞口直通墓門。

如此準確的定位,盜墓者是怎樣做到的?

在探墓過程中,盜墓者會用探針找到墓室的四個邊角,然後勾勒出墓室的形狀,再根據古代墓葬和風水知識確定朝向,由此便能確定墓門、墓牆、墓頂、棺木和陪葬品的位置。

不但如此,他們還可以依據古墓的不同年代,找到最佳的挖掘方式。

「比如漢墓,絕大部分都已經坍塌了,文物都埋在土裡,這時候探針要用圓頭,以免損壞東西。

每一座墓都有弱點,比如明墓,後牆最薄,實在不行就從墓的下方打洞進去。

在盜墓小說中,從「打洞」到「摸寶貝」往往隱藏著各種危險。

在現實盜墓中,會不會有這些危險存在?

「不會像小說中寫的一樣。

但是確有危險。

」張青表示從不看盜墓小說,因為無法從這種離奇而刺激的想像中找到快感。

他向記者講起了自己早年盜墓的一次經歷。

本世紀初,張青和幾個「下地人」一起在孟津縣平樂鎮挖掘一座地下的古墓。

在挖掘的過程中,他漸漸覺得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接著開始意識恍惚。

於是,他拼盡全力大聲呼救,幾分鐘後才終於緩過神來。

因為這起詭異的事件,他們那天停止了挖掘。

後來檢查工具時才發現,是送風的軟管出了問題。

打開盜洞後,必須通過軟管和鼓風機向洞內不斷送風,否則會有缺氧窒息的危險。

然而,第二天再下洞時,他才發現那座墓的周圍,有用沙子搭成的防盜牆,以他當時的狀態如果繼續挖掘,很可能被活埋在洞裡。

垮塌和缺氧無疑是盜墓中最常見的危險。

2011年1月13日,一群盜墓者在洛陽宜陽縣盜墓時,墓坑發生坍塌,三人當場死亡。

「一些達官顯貴的墓里,的確會有一些機關,防盜層就是最典型的,但是遠沒有傳說中那麼神秘。

畢竟這些機關都太簡陋了。

由於長期腐化,也會有一些化學反應產生的有毒氣體,但同樣沒那麼誇張,保證送風就可以解決。

」在張青看來,最大的風險來自於人,活著的人。

「盜墓人的命都在外面的人手裡攥著。

如果外面的人想獨吞寶物,只要把洞填上,第二天再來挖寶就行了。

」正是因此,盜墓的幾個合伙人,一般都有一定的親友關係。

如果遇到在盜墓過程中偶然闖入的村民,盜墓者的行規是,由負責望風的人塞上上百元的「封口費」,見怪不怪的村民一般不會聲張或報警。

出手:「洗文物」的黑市

從古墓中盜取文物之後,盜墓者並不會拿回家,很多人會就近找一個地方掩埋。

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對某些材質的文物而言,為了防止遇空氣氧化,埋在土裡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據張青介紹,洛陽的盜墓行業,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

國內其他地方的盜墓組織中,一般分為「掌眼」、「支鍋」、「腿子」和「下苦」四個不同的等級。

掌眼是最高的控制者,一般有考古、歷史、風水等方面豐富專業知識;「支鍋」是具體的項目組織者,需要有黑白兩道較廣的人脈;「腿子」是精通盜墓技術的技術指導;「下苦」則是最底層幹活的人。

而在洛陽的盜墓組織中,組織結構被簡化為只有組織者「支鍋人」和幹活的「下地人」。

這種簡化帶來的另一項重要區別,便是分配利益的方式。

在其他地方,真正動手幹活的「下苦」,每次只能得到幾百至上千元的辛苦費。

而在洛陽,下地人按踩點、望風、掏洞、安炮眼和摸寶貝等具體分工的不同,與支鍋人協商按比例分成。

一般一個盜墓團伙由五個下地人組成,根據墓葬中文物的價值,每人每次能分得上萬乃至幾萬元不等的收益。

在張青看來,這大概是因為洛陽的盜墓人,大多比較懂行,而支鍋人之間的競爭又相對激烈,常常一塊墓地被幾個人看上,如果支鍋人出價太低,「下地的」完全可以「另投明主」。

對於支鍋人,只有文物進入市場,才能變成真正的利潤。

那麼這些本應屬於國家的文物,是怎樣躲開重重監管,披上合法的外衣流向市場的呢?

記者走進位於洛陽市西工區的天子駕六古玩市場。

雖然並非節假日,且天氣寒冷,但這個位於地下人防工程內的古玩市場,依然人來人往。

記者看到了各種金屬探測儀、洛陽鏟、滾叉、撇刀和文物修復工具在公開銷售。

張青告訴記者,雖然洛陽有四個規模不等的古玩市場,但真正的「老貨」,不會放在門面上銷售。

有些賣家會在店裡的仿品中,擺上一兩個不起眼的小件「老貨」,等真正有眼力的買家上門。

但是更多的賣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銷售渠道。

古玩商不但在銷售上非常警惕,對於收貨更是如此。

所以,真正的支鍋人賣文物,一般不會在洛陽本地市場。

他們大多在外地諸如北京、廣州等地,有自己固定合作的收購商。

這些古墓中的文物,可以如此順利地在二三級市場上流通,一個重要原因是,除了國家登記在冊的墓葬之外,誰也不知道洛陽地下有什麼文物,有多少文物。

只要不在盜墓現場被抓到,一旦文物進入流通市場,便很難找到出自盜墓者之手的證據。

心知肚明的收購商們也會尋找下家迅速出手。

經過幾次轉手之後,盜墓的罪證便成了文物流通市場上光明正大且價值不菲的「藏品」。

鍍金:買回自己的文物

對於尤其貴重的文物,支鍋人則會選擇通過走私直接送出海外。

這樣的文物一般出自達官顯貴甚至皇族的陵墓,或是國家級的稀世珍品。

洛陽最大的文物黑市渠道,掌握在關係網龐大的宋彥彬、宋彥慶兄弟的手中。

這無論在當地,還是在全國,都早已不是秘密。

據張青講述,前些年的廣東文物市場上,來自洛陽的文物如果不是出自宋家,古玩商甚至不敢收購。

宋氏兄弟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在2003年那場「12·10」文物大案中,宋彥彬潛逃至今,宋彥慶被判處五年零六個月的有期徒刑,然而僅收監兩個月,便被保外就醫。

這讓很多圈內人士相信,洛陽的文物黑市,依然是宋家兄弟的天下。

通過這種「大佬級文物商」的「特殊渠道」,文物出土之後兩三天之內,便可走私至香港和國外市場,然後在合法市場上公開銷售。

如果文物商覺得這件藏品在國內市場上能賣出高價,便再通過拍賣行,「合法化」地將其買回國內市場。

一位國內拍賣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正式進入國內市場流通之前,文物商和拍賣行還會用各種以假亂真的故事與傳說,給文物「鍍金」,既賦予了其正當來源,又提高了身價。

這樣一來,從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經歷了支鍋人—文物商—海外文物市場—海外拍賣行—國內拍賣市場的交易流程後,最終合法地以天價被頂級藏家收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物的「收藏熱」與「投資熱」之外,一些博物館,包括公立與私人博物館,無意中正助推了新一輪的盜墓潮。

對藏品的大量需求,使各種博物館展開了一輪大規模的文物收購。

對於國家和地方級的博物館,甚至每年都會有一筆不菲的收購資金。

這樣的收購比拼之下,博物館即使知道文物來路不明,為了豐富自己的藏品,也不會深究。

通過種種渠道,盜墓者最終能獲得怎樣的收益?

張青告訴記者,盜墓的利潤無疑由墓內的文物數量與質量來決定。

以支鍋人為例,如果是一套完整的唐墓「十大件」陶俑陪葬品,支鍋人可以獲利幾百萬元。

單件金銅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則以質論價,只要是沒有盜過的墓,基本可以保障上百萬元的收益。

迷墓:被拋棄的行規

與暴利相對應的是,支鍋人也是這個灰色產業鏈上風險最大的一個群體。

隨著盜墓的猖獗,政府監管的力度正日益加大。

張青曾經嘗試做個支鍋人。

然而2010年,洛陽龍門山國寶石門被盜一案,引發了對盜墓市場的新一輪大力治理。

就在那一輪嚴打行動中,張青認識的一個支鍋人被公關機關抓獲,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一位小李村的村民告訴記者,為了躲避公安機關的法眼,一些支鍋人開始想盡各種方法掩人耳目。

開辦小磚場、採石場等作坊式企業便是他們常用的手法。

一旦初步確定某地有古墓,他們便向村委會承包地塊,蓋起圍牆,在辦企業的掩護下瘋狂探挖,得手之後迅速撤退,只留下圍牆內千瘡百孔的地面。

讓張青終於決定徹底離開盜墓行業的,是古墓資源的日趨枯竭。

經歷了近三十年的幾輪瘋狂盜挖,洛陽的地下幾乎已經「十墓九空」。

張青說,對於支鍋人,最慘痛的不是找不到墓,而是挖開了墓之後發現已經被「先下手為強」。

洛陽的盜墓圈自古流傳著行規,比如父不傳子,因為「名聲不好聽」;比如挖墓取墓之後,盜洞要回填,以免影響村民耕種;比如只在夜間行動,「雞鳴燈滅不摸金」,比如無論出於法律還是迷信的考慮,「不動皇陵,不出人命」……

然而在暴利誘惑和資源匱乏的雙重作用下,這些江湖上世代相傳的行規,似乎也正被盜墓者所遺忘。

在孟津縣長樂鎮長樂村的田野上,佇立著三座山丘一般的古墓,由北向南依次從大到小排開,當地人稱之為「大漢冢」、「二漢冢」和「三漢冢」。

其中最小的一座直徑也達三十米以上,墓前立著由河南省文物保護局樹立的「漢沖帝陵」石碑。

而當記者沿著由足跡形成的「山路」分別登上這三座古墓時,發現墓頂都有明顯的探針探過的圓洞。

沒有新墓,那些曾經被盜過的古墓,也正成為一些人謀利的道具。

仿製文物在洛陽已是一個半公開的行業,甚至形成了南山石村等幾個制假專業村。

一些人便想到了這樣一條「生財之路」:他們專門購賣高仿文物,重新放回已經被盜過的古墓中,然後再回填。

聯繫上買家之後,便帶他們親自看墓,打洞挖「文物」。

真古墓里挖出假文物,這樣的騙局,在洛陽文物界已經屢見不鮮。

有人愛古墓,便有人恨古墓。

洛陽的房地產開發商便是最典型的群體。

記者從當地一位開發商處了解到,洛陽的房地產項目,在開工前都要進行例行的文物勘探,一旦探明地下有古墓,為了保護文物,項目必須暫停或變更設計。

北邙下山冬天的午後,記者離開洛陽的最後一站,是位於310國道小李村立交橋東頭銷售洛陽鏟的「老葛探鏟」。

無比簡陋的門面房內,打了幾十年洛陽鏟的葛三生,望著滿室的探鏟、探針等盜墓工具對記者說:「文物局也找我買探鏟,誰又能說它就是犯罪的工具?」

編 輯 曹一方 [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何為盜墓,揭秘中國盜墓「江湖」

盜墓是指進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盜取古物或掘出屍體的行為,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

考古vs盜墓,洛陽古墓的幸與殤

唐代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時,用一首《北邙行》,道出了眼前的景象: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邙山環繞於洛陽市的東北部,其「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

盜墓圈秘密:那些從不外傳的絕招

中國現代意義上、由國家發起的、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考古發掘」活動還不到一百年,之前多半都是盜墓的,將墓穴挖出,所以有不少文物都流落在外。事實上,真正的民間盜墓者受各種限制,他不可能帶著雷達去盜墓...

老九門都熱播了,盜墓的流程你還不知道?

盜墓,極大地滿足了人對未知事物的窺探慾望。從古至今,盜墓活動一直長盛不衰,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盜墓成為一種職業,有技術上的革新,形成了派系之分,甚至還出了不少的「大家」。現實中的盜墓是骯髒和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