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出土之日,驚艷世人,可誰知道它曾險遭被毀,其中曲折幾人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今天的湖北有一個小地方名字叫擂鼓墩,這地方一到夜晚就異常恐怖,時常有人在半夜會聽到「咚咚」聲,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將軍親自為士兵擂鼓助威,卻被敵方士兵一刀斷頭,將軍雖死,手卻還在那擂鼓。

後人為了紀念將此地命為「擂鼓墩」。

如果不是這座大墓的發現,此地此傳說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這座墓的出現讓此地名震世界。

而此墓的主人,由於先秦史籍的亡佚,不見任何史書。

這次的發掘讓此人再次「名垂千史」,而也是此墓的發掘,讓長眠地下2500餘年的他,再次「驚醒」。

幸還是不幸?


1978年2月底,隨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駐軍某部雷達修理所擴建廠房,開山炸石,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今天此墓的第一位「貴人」登場了。

他叫王家貴,當時他任該雷達所的副所長,也是該工程的負責人。

面對這種不同尋常的土質的出現,他敏銳的感覺到這下面可能有古墓,其實在整個60-70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因為修建軍事建築而發現的古墓不在少數,時常能聽到。

王家貴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軍事工程的工期,一方面是先人留下的文物遺產。

孰輕孰重?作為一個軍人他還是堅持下面有古墓,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曾三請相關專家,前兩次都認為這不是古墓,而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次經過慎重的現場勘查證實是大墓無疑。


既然證實這是古墓,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考古學家了。

經過初步勘探,發現墓的上層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已經有地下水溢出。

更令人揪心的事情發生了,考古人員在墓坑中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盜洞,文物會不會蕩然無存了?

此墓的第二位「貴人」出現了,他叫譚維四是個著名的考古學家,當時這座墓的發掘由他帶隊。

他帶領工作人員清理盜洞,發現盜洞充滿淤泥,還有散落的石板。

看到這很多考古人員都絕望了,此墓已經沒有發掘價值,還不如快點退出不要影響軍事工程的交工日期。

但是譚維四堅持發掘,在他的極力主張下,勘探小組向上級提出發掘申請,終於等到了湖北省委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一座大墓即將呈現,一座大墓即將驚艷世人,一座大墓即將讓歷史改寫。







說到這,已無懸念,這座大墓就是——曾侯乙墓

接下來看看該墓出土的驚艷世人的文物: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此編鐘聞名世界,隨州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古樂之鄉」

尊盤的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

鹿角立鶴,古人把仙人乘車叫"鶴馭"、"鶴駕"。

此器出於墓主人棺側,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這又為古人的喪葬制度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青銅冰鑒這就是古代的黑科技,古人的智慧今人只能「望洋興嘆」誰能想到2500年前竟然已經有了「冰箱」,古人的小資生活多麼的愜意

完整地書寫二十八星宿名稱的衣箱出現,讓剛剛草擬的中國百科全書相關內容不得不改寫

由於篇幅所限該墓出土的約15000餘件的藝術品不能一一說明,喜歡看的朋友請自己查找相關內容。

在此也感謝那些在保護中華文明中作出貢獻的人,是他們讓我們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是他們讓我們了解祖國幾千年來的燦爛文明,也是他們讓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倍感自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侯乙編鐘:音樂史上的空前發現

1978年,沉睡於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它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近日,記者前往隨州,跟隨曾參與曾侯乙墓考古發掘的隨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處原主...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

考古就是國營盜墓?無知者的惡意揣摩!

一部熱播網劇的調侃,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將「國營盜墓」的帽子永遠的戴在了考古工作者的身上,仿佛考古工作者只是一些持證上崗的盜墓賊一般。這種試圖通過拉取考古工作者下馬而為盜墓賊洗地的做法不僅拙劣,...

中國歷史上樂器總論

1.古代樂器概況古人認為聲音是聖潔的,音樂可以潔凈人的思想、靈魂,創作和諧的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就是指分別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製成的金、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