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軍方炸出戰國古墓,考古挖出1萬多件國寶,有一件將改寫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你也許經常聽到這樣的報導,一位農民在田地里幹活時,一鐵杴下去挖出一件國寶;農民工在修路時,不小心挖出了千年古墓,但你一定沒聽說過湖北軍方炸山,竟然炸出了1萬多件國寶的事情吧?

爆破現場

在湖北隨州城市的西北方向,有一處名叫擂鼓墩的地方,這裡山環水繞,風景秀麗,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相傳擂鼓墩這個名字的來歷,還與戰國時期的楚莊王有關。

楚莊王為平息宰相鬥越椒的叛亂,親自在此擂鼓,指揮軍隊作戰,將士奮力搏殺,一舉而平叛亂。

因為這場惡戰,擂鼓墩的名字流傳至今。

1978年2月底,駐紮在擂鼓墩附近的一支雷達部隊,因為修建廠房,到擂鼓墩東團坡一帶開山炸石,但就是這一炸,卻炸出了一大片褐色的土層,軍隊領導懷疑這是一座古墓,隨後上報文物部門,最後確定這是一座戰國的千年古墓——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國君,根據墓中出土的文字考古專家推斷他大約生於公元前475年,卒於公元前約433年,曾侯乙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是通過墓中出土的銘文,人們知道他南方姬姓曾國(即姬姓隨國)的國君。

經過將近2個月的籌劃和準備工作,1978年5月11日,曾侯乙墓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考古人員通過對墓葬的發掘清理,墓中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000餘件,僅青銅器就共計6239件,有9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

青銅冰鑒

曾侯乙墓發掘時,還出現了驚險的一幕。

墓主人碩大的彩色雙層棺槨,讓考古學家無從下手。

當初發掘時,考古家打算將棺槨整體吊出古墓,然後運輸到安全地方再開棺。

當時現場找來的吊車是8噸的,拉上之後,結果棺槨卻紋絲不動,而吊車卻開始翹起了屁股。

原來此棺重達9噸,僅棺材蓋子就有2噸重,著實的給力。

外棺一側開有一方小門,猜測是供曾侯乙靈魂出入之處,而內棺之身漆飾窗欞,概有同意。

最後只得又調來更大噸位的吊車,才將棺槨拉出。

曾侯乙彩棺

改寫中國音樂史的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用料是銅、錫、鋁合金,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緻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實物。

可見,遠在2400多年以前。

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

曾侯乙編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

曾侯乙編鐘:音樂史上的空前發現

1978年,沉睡於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它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近日,記者前往隨州,跟隨曾參與曾侯乙墓考古發掘的隨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處原主...

曾侯乙墓里都出土了哪些國寶?

歷史文獻里很少有對曾國的記載。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指出周朝在隨國、曾國都封有同姓諸侯。1979年,在隨州市郊義地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中出土兩件銘文銅戈,器主季怡為曾國公族,曾穆侯之子西...

沒想到曾侯乙編鐘上的書法如此絕美!

楚王酓章鎛鍾,即曾侯乙編鐘最大之鎛鍾,戰國早期,通高92.5厘米,鈕高26厘米,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藏。鎛鐘體扁近於橢圓,口平,鈕飾為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