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一小山坡,出土一件絕世文物,國人欣喜萬分,外國人則很尷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的文物,不僅是當時先進文化的承載物,也是古代文明最有力的佐證。

有些文物的出土,帶有很多的傳奇色彩,甚至讓人們覺得是冥冥中自有註定。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湖北省隨州的一個小山坡上,當地的駐軍在擴建軍營,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一件絕世文物,令國人欣喜萬分,外國人則相當尷尬。

1977年9月的一天,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按照計劃,對附近的地方進行擴建。

就在施工的時候,突然感覺有些不對,所挖的土質與周圍有很大的差異,立馬上報給當地文物部門。

接到此消息後,考古專家火速趕到現場,並果斷投入到勘測當中。

經過專家的不懈努力,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其占地面積超過220平方米,是長沙馬王堆的六倍,堪稱一座超級古墓。

通過對墓碑等資料的考證,得知墓主人為戰國時期曾國國君曾侯乙,故此墓地被命名為「曾侯乙墓」。

當時施工隊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千年古墓就將被徹底破壞,裡面的文物也將會不復存在。

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專家們將墓中的積水全部抽干,並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

墓中出土了很多奇珍異寶,每件都是價值連城,其中有一件文物,令在場的所有專家都震驚了,足足過了五六分鐘,才有人反應過來,且他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真的嗎?我不會是在做夢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究竟是一件什麼絕世文物,令這些見多識廣的專家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呢?

原來,它是一件戰國時期用來演奏樂曲的青銅器,名叫曾侯乙編鐘。

據記載,它是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

這套兩千多年的龐大樂器的製造材料中,銅、錫、鉛三種成分比例極佳,音色與想在的鋼琴相比絲毫不遜色。

不少人都驚嘆,我國的古人究竟有多聰明,居然能夠製造出如此精美的樂器。

更難得的是,曾侯乙編鐘上還篆刻了2800多個銘文,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係。

在曾侯乙編鐘出土之前,外國的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的,雖然國人不服,卻也無力反駁。

但是,隨著曾侯乙編鐘的出土,那些國外音樂專家相當尷尬,立馬改變了之前的看法,並認為曾侯乙編鐘改變了世界音樂史。

如今,曾侯乙編鐘被列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其價值絕不是用金錢就能衡量的。

自從出土後,曾侯乙編鐘先後被演奏過三次,重新向世人發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絕響,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無比繁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