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樂器總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古代樂器概況

古人認為聲音是聖潔的,音樂可以潔凈人的思想、靈魂,創作和諧的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

所謂「八音」就是指分別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製成的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類樂器。

中國古人是按照樂器製作的材質來區分不同的樂器的,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凝聚了無數古人卓越智慧的樂器,在歷史的深處,共同演繹了中國人心靈的樂章……

早在遠古,當西方世界還是一片荒蕪之際,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就創造出了能反映人心靈之聲的樂器,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省賈湖一處史前遺址中發現了一支史前人類用鷹的翅骨做成的骨笛,距今至少在8000年以上,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有音階的發音器,這也代表了我國樂器產生和起步都居於世界的最前列。

中國最早的民間詩歌總集《詩經》中所提到的樂器就有30多種。

在周代,中國古代樂器在那時就已經劃分為八音了,根據當時《周禮》的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時樂器就有70種之多。

而那時,音樂也被看作是和禮儀同等重要的國家大事,從音樂的發展往往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明和發展水平。

從此,古老的樂器就成了中國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樂器的發展不僅僅和音樂有關,往往還和社會生產力水平、國家禮儀文化制度,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思想和道德觀念相關聯,這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樂器有別於西方古代樂器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體現出樂器發展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歷經千年的吸收、創造、淘汰和更新,華夏民族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人類的智慧也在不斷進步,民族與民族之間也是不斷地分裂、融合,很多樂器從域外或是海上傳來,由我們改良而成為新的樂器,同時,更多的樂器傳到了其他國家,成為了其他國家樂器的先祖。

每一個朝代都會有新的樂器產生,也會有一些樂器銷聲匿跡,事實上,中國古代樂器浩如煙海,種類龐雜,甚至直到今天都沒人能完全統計出在我國的歷史上到底存在過多少種樂器。

這不禁令人感嘆:中國的古代何以存在著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如此之不同的樂器?難怪有很多人開始相信中國古代的樂器文化是一部神傳的文化,是神的智慧在人間的展現。

2.古樂器的考古發現

中國古代樂器的發現具有悠久的歷史,這也和我國的考古學發展密不可分,通過田野考古,我們逐漸認識了更多被深埋於地下經過了萬千年沉澱的古老樂器,它們代表的是我們先民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為我們揭開了很多已經失傳的古代樂器的神秘面紗。

從20世紀的前半葉開始,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就曾對河南安陽殷墟進行過多次發掘,出土了商代樂器編鐘、塤、磬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樂器考古也層出不窮。

如20世紀50年代河南輝山縣彪鎮琉璃閣墓葬和信陽長台關楚墓,20世紀60年代陝西扶風齊家村西周銅器窯臧,20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河南殷墟婦好墓金和淅川下寺楚墓、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20世紀80年代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墓葬、山西太原金勝村墓葬、江蘇丹徒北山頂墓葬、廣州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20世紀90年代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等,都出土了不少重要的古代樂器,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在各處考古發現中,最重要、發掘量最大的就要屬1978年5月發掘的湖北隨縣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樂殿堂。

在曾侯乙大墓中墓葬的中室,一間6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共保存了8類128件古樂器,其中有編鐘、編磬、建鼓、瑟、築、排簫等重要樂器。

考古學家推測這處墓葬形成於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了。

有人曾統計過,如果要同時演奏曾侯乙墓里所有的樂器,起碼需要41個人。

在出土的所有樂器中,名氣最大的則要屬那套共65件、總重達到5噸而又完整無缺的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

這套編鐘的挖掘出土可謂是音器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偉大發現,整套樂器體積龐大,造型獨特精緻,音色悠揚。

它同時也代表了古人高超的金屬鑄造工藝。

當代冶金學證實:編鐘優良的音質來自於鉛、錫、銅含量的合理配比,尤其錫的含量控制最為關鍵。

樂器製造專家發現當青銅中錫含量在13%左右時,所鑄造的樂器才能達到最完美的音色和音高,而這套編鐘中錫的含量恰好被嚴格地控制在了這個範圍之內。

同樣令人關注的還有編鐘上的銘文,錯金銘文用飄逸雋永的筆法刻在鐘身的四周,除了「曾侯乙作持」幾個字之外,內容都是和音樂有關的:在鼓的中部和一面標出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的不同音高,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係。

在曾侯乙的「寢宮」里,考古工作者不僅發現了大量樂器,還發現了一個由20名妙齡女子組成的殉葬樂隊,從這一點來看,曾侯乙本人可能就是一個精通音律的達官貴人,很可能是最早的一位大音樂家。

無論是重達五千多斤的樂器巨人——64件編鐘,或是造型、製作和彩繪都很精緻的鼓、排簫、笙、瑟等,曾侯乙墓都向我們揭示了春秋戰國時中國音樂文化高度發展的狀況,它是中國古代樂器光輝創造的見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邀請海外學者參與編鐘音樂考古研究

中新社武漢10月22日電 (曹旭峰 連紅 宋夢)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22日在湖北省博物館編鐘館舉行。與會專家透露,新成立的「編鐘研究院」將邀請海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加入,進行多角度的編鐘音樂考古研...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

戰國墓葬出土10噸樂器!豪門墓主究竟是誰?

1978年,在湖北隨州西郊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墓葬。出土了重達10噸的上百件青銅樂器及其他大量隨葬品,尤其是全套編鐘、編磐等樂器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懸掛狀態,有如今天的大型樂團正在演奏交響樂的壯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