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從事泥河灣考古35年研討會在石舉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23日,謝飛從事泥河灣考古35年研討會在石家莊召開,研討會由河北省燕趙文化研究會發起,省文聯、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文史研究館、河北師範大學、陽原縣委、縣政府等主辦,為弘揚文物工作者獻身文物事業的精神,總結評價我省考古學家謝飛泥河灣考古學術成就,傳承歷史文化,鼓舞當代青年熱愛科學、投身文物事業。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王離湘,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路皓等出席研討會並致辭,考古學家謝飛和多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研討會開場播放的幻燈片再現了謝飛多年來在泥河灣考古時的一幕幕場景,烈日中或嚴寒下,他或蹲或跪在土地上、溝壑中去挖掘泥河灣承載的文化。

謝飛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正高二級研究員,河北師範大學泥河灣考古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泥河灣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省泥河灣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謝飛自1982年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地層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泥河灣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35年來,他先後組織考察發現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100多處,使泥河灣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熱切關注的舊石器文化遺存最為密集的地區,組織發掘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遺址30餘處,其中馬圈溝遺址將泥河灣古人類活動的歷史由原來的100萬年提前到距今200萬年前後,為河北省和國內多個社科單位提出的「東方人類從這裡走來」這一歷史文化名片提供了基石。

謝飛參與的泥河灣東谷坨遺址中美合作發掘研究、主持的飛梁遺址中美合作發掘研究、泥河灣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及年代學中日合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積極影響;泥河灣中美合作實踐的考古發掘技術和研究方法,為中國舊石器考古樹立起典範;率先進行的石製品拼合研究推廣到全國舊石器考古研究領域,擴寬了考古遺址形成及人類行為學研究的視野;通過長期的綜合研究,建立起泥河灣舊石器考古文化序列,為泥河灣盆地內古人類及其文化發生、繁衍、現代人類起源、新舊石器時代過渡等重大科研課題提供了科學資料,取得了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朱日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等與會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對謝飛35年孜孜以求、苦心孤詣致力於泥河灣東方人類研究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不少曾經與他一起工作過的專家學者回憶了他們一起工作的過往歲月,對他在學科建設,改善考古方法論以及對考古人才培養和河北省文物保護管理等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諸多建樹給予肯定。

在座談會上,記者了解到,由謝飛支持的泥河灣研究中心也將在今年10月落成。

知識小連結

泥河灣遺址位於河北張家口市陽原縣境內,分布在桑乾河兩岸。

整個泥河灣遺址群不但數量龐大,而且年度跨度大,幾乎覆蓋了舊石器時代的各個方面。

以其約200萬年的人類歷史、世界罕見的160多處舊石器遺址、連綿不斷的歷史文化和舉世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聞名於世,是目前唯一能與東非奧杜維峽谷媲美、對「非洲單一起源論」提出挑戰的世界級人類文化寶庫,被譽為「世界天然地層博物館」、「東方人類的故鄉」。

1997年,泥河灣一帶被列為全省第一個省級地質遺址保護區。

2001年,泥河灣遺址群被國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泥河灣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康瑞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舊石器考古與遺產論壇在河北陽原舉行

6月11日,中國舊石器考古與遺產論壇在河北省陽原縣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湖南、吉林、安徽等15個省市的考古專家、高校學生130多人齊聚泥河灣,共同見證人類文化遺產創造出的光輝燦爛、豐碩雋永。

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考古獲重要發現

作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地域廣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對人類特別是古人類的生存、遷徙、交流和開發構成了嚴峻的挑戰。高寒缺氧、生物資源稀少的不利因素制約著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