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距今千年契丹貴族墓 墓主人戴銀鎏金面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瀋陽1月17日電(記者趙洪南)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瀋陽市康平縣發現一座等級很高的遼墓,墓主人的骨殖上著銀絲網絡,頭戴銀鎏金面具。

據推測,墓主身份至少為契丹貴族。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趙曉剛說,該所於2015年12月7日至2016年1月8日期間,對瀋陽市康平縣張家窯林場10號遼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經過發掘,研究人員發現該墓為一座近方形石築券頂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

墓主人的葬具為木棺,骨殖上著銀絲網絡,頭北腳南,頭部戴銀鎏金面具。

隨葬品多出土於墓室及甬道內,有銀質馬鞍橋、綠釉雞冠壺、白瓷碗、篦齒紋陶壺、磨石、鐵劍、鐵燈、銅鎏金馬具及鐵馬鐙等。

墓室西北角還發現羊頭骨一具。

「根據墓葬形制和隨葬品情況推測,該墓年代為遼代早期,墓主身份至少為契丹貴族。

」趙曉剛說,身穿銀絲網絡,頭戴銀鎏金面具的墓葬在瀋陽還是首次發現。

趙曉剛說,契丹貴族死後,部分人臉部覆有金屬製成的面具。

質地有金、銀、銅和鎏金銀、銅五種,不同質地的面具應是死者生前身份和等級的反映。

面具均按死者面型仿製。

1986年出土的遼代第五世皇帝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陳國公主墓,公主就戴著黃金面具,身穿銀絲網絡。

「此次10號墓發現的銀絲網絡是覆蓋全身的。

銀絲網絡穿於內衣之上,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帶、戴面具、套銀靴、佩首飾等。

具有防止形體散亂的功用。

」趙曉剛說,這種風俗與契丹人意識中的祖靈崇拜和靈魂觀念相聯繫。

同時,也是受漢人傳統禮制影響而形成,與中原漢墓中的「金縷玉衣」相似。

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遼朝是其建立的一個多民族政權,統治中國北方達219年之久(公元907年-1125年),距今已逾千年。

契丹的本意是「鑌鐵」,即堅固的意思,所創造的遼文化既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又受中原地區唐宋文化的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爾沁史話》連載之——古墓

[沙石柳畫按]沙石柳畫的故鄉——奈曼旗,在內蒙古通遼市版圖的西南方。源遠流長的科爾沁文化,滋潤著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沙石柳畫的作者與《科爾沁史話》的第一作者喬子良老師,是素未謀面的網友,徵得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