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辛店發現商代晚期聚落和大型鑄銅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5月至7月,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陽市西北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在安陽縣辛店村西南發現一處商代晚期聚落和一處大型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清理一批商代晚期房基、道路、灰坑、窖穴、烘范窯、鑄銅遺蹟及一大批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大量的商代鑄銅用的陶范、工具及青銅禮器、兵器、工具、漆器、玉石器、陶器等器物。

該遺址距殷墟宮殿宗廟區直線約10公里,是近期安陽商代晚期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遺址概況

該遺址位於中華路北段辛店集西南地,2016年5 月至7 月,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此次高速公路占壓的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1360平方米,發現墓葬48 座,其中商代墓葬40 座、灰坑63 處、商代房址5 處、商代窯址2 處、商代道路2 條、商代鑄銅相關遺蹟多處。

遺址內出土數百件陶范、磨石、窯壁、爐壁等與鑄銅有關的遺蹟遺物。

墓葬內總計出土器物224 件,其中商代青銅器95 件、陶器16 件、玉器14 件、石器2 件、骨貝器79 件、其他12 件、漆器約10 件。

商代遺蹟

房址 共發現3 處,以F4 為例。

F4 位於T 1、T6 內,南北向,方向10°。

F4 疊壓在L6 路下(L6 位於第4 層下,為商代路)。

F4 西側被G9(G9 透口於3 層下)打破,東側分別被H56、H57、H58、M41 打破,中部又被商代晚期墓葬H54、H55、H59、M39、M40 打破。

F4 東西被破壞嚴重,寬度不清楚,F4 南側因無法布方發掘,所以用洛陽鏟對F4進行卡邊,經過鑽探後得知F4 南北長15 米。

厚在0.60~1.50 米之間,東西排列有3 排柱洞,柱洞南北向分布。

柱洞內有的有鵝卵石,有的沒有但經過夯打。

F4 東側10 米左右為F1,西側8 米左右為F2,從開口層位和遺蹟相互間的關係看,F1、F2、F3 應屬於同一時期,時代約為殷墟二、三期。

灰坑、窖穴、井 此次發掘灰坑、窖穴、井共63 個,其中約30 個灰坑(包括窖穴和井)中出土有陶范(多則上百塊,少則幾塊),共計有800 塊左右,有代表性的灰坑為H4、H8、H25,井為H13。

T5:H4,位於T5 內,開口於5 層下,占據全部探方,口距地表1.60~1.80 米。

深0.25~2.50 米。

填土為灰黑色。

含陶范、窯壁、爐壁、陶片、原始青瓷、紅燒土塊、木炭、獸骨、骨器。

H4 內出土陶范二十幾件,部分陶范花紋製作精美。

其中有一件陶范,保存完好,榫卯結構清晰,陶范內壁帶狀紋飾、施乳釘紋、雲雷紋、推測為鼎范。

T2:H8,形狀呈橢圓形, 口大底小, 斜壁。

位於T2 東隔梁下,開口於4 層下。

南北長2.60 米, 東西寬1.20~1.86 米, 口距地表1.86米,深0.40 米。

H8 應為陶范廢棄堆積坑,內部堆積以殘陶范為主,出土約有300 塊左右,還包含少量陶片、獸骨、木炭、紅燒土粒等。

T7:H25 形狀呈橢圓形, 口大底小, 斜壁。

位於T7 中部,疊壓於L5 下,口距地表1.80米。

南北長1.40 米,東西長1.20 米,深0.55米。

填土為黑褐色土,含陶范、陶片、銅針形器、紅燒土塊、獸骨等。

H25 內出土陶范(外范和內范) 十幾件,花紋精美。

另外出土的銅針形器,長13 厘米,應為制范工具。

與鑄銅有關的遺蹟 陰范坑:H53,位於T2 東隔梁下,開口於4 層下,打破生土,被G10 和M31 打破,口距地表1.80米。

長方形豎井式土坑,原坑口被破壞,呈不規則形。

口南北長1.86米,東西寬1.96米;底南北長1.68米,東西寬1.15米,口下3.20米到底。

坑壁陡直,加工平整光滑,坑壁隱約可見加工痕跡,坑口處發現有腳窩,近底部坑壁四周有塌陷,平底。

底部約有0.90 米厚的木炭層。

H53 出土有制范工具和大量陶范、爐壁等器物。

烘范窯:H33,位於T7 東部,疊壓於L5下,打破M23 和生土,口距地表1.70 米。

坑口、坑底均呈圓形,口小底大。

窯壁加工平整光滑,隱約可見加工痕跡。

窯壁和底部經過火烘烤過留下的2~5 毫米厚的燒土壁,烘烤均勻,顏色呈橘紅色。

平底中央有一個長方形小坑,長0.48 米,寬0.45 米,深0.38 米,坑內填滿木炭。

墓葬 在這一區域內共發現商代晚期墓葬(殷墟時期) 40 余座,出土青銅禮器的墓葬5座。

其中M21 和M41 為中小型商代貴族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銅禮器和漆器,具有代表性。

M21,位於T1 的西北角,墓口上的地層堆積可分為4 層,上口被4 層下H57 打破。

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口小底大,墓口2.80 米,寬1.40 米;墓底3.26 米,寬1.76~1.92 米,墓口面距地表2.20米,底距地表5.6 米。

墓內填土為紅褐色土夾雜黃灰斑點的五花土,填土內還夾雜少許陶片、獸骨、木炭。

在墓室西壁北側底部向上1.20 米的位置,有一半圓形壁龕,平底,上部為半圓形,長0.60米,高0.29 米。

墓底四周有經夯打的熟土二層台,二層台寬0.20~0.30 米,高1.00 米。

墓底中央偏東處有一長方形腰坑,長0.90 米,寬0.38 米,深0.26 米。

墓內有一槨一棺,雖已腐朽,但板灰痕跡清晰,槨形制呈「井」字形。

槨長2.64 米,寬1.06米,高1.00 米。

墓主骨架腐朽嚴重,還有飄亂現象,僅可看出俯身,頭向北,年齡為成年,性別無法判斷。

M21 出土隨葬器物豐富,包括有青銅器、陶器、玉器、漆器、骨器、石器各類器物30(不包括漆器、蚌器)余件。

銅器共22 件,分別有青銅禮器、兵器、生產工具、樂器類。

其中青銅禮器4 件,分別有銅鼎1 件、銅簋1 件、銅觚1 件、銅爵1 件;青銅兵器9 件,其中銅戈4 件、銅矛4 件、銅鐏1 件;青銅生產工具6 件,銅錛3 件、銅鏟1 件、銅鑿1 件、銅刀1 件;青銅樂器2 件,均為銅鈴;不明銅器1件(呈片狀形)。

陶器1 件,為陶鬲;玉器5 件,分別有玉管3 件、玉璜1 件、玉簪1 件;骨器1 件;出土漆器豆、罍等4~5 件。

M41,位於T1 與T6 的隔梁下,M21 的西南,墓葬北部僅與M21 相距0.5 米。

墓口上的地層堆積可分為4 層。

M41 打破F4,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口小底大, 墓底3.20 米, 寬1.44~1.46 米,墓底距地表4.7 米。

墓內填土為紅褐色土夾雜黃、灰土粒和黃色沙土夾雜紅、黃土粒的五花土。

填土經夯打,夯層可分為15層, 厚0.10~0.30 米, 夯窩為圓夯, 直徑約0.08~0.12 厘米。

墓底四周有土二層台,中央處有一長方形腰坑,墓內有一槨一棺,雖已腐朽,但槨板灰痕跡清晰,從槨板灰痕跡觀察,槨長2.50 米,寬1.02~1.16 米,高0.70 米。

根據骨架推定墓主人為成年男性。

M41 出土隨葬器物豐富,包括有青銅器、玉器、漆器、骨器、貝等各類器物21(不包括漆器、貝) 余件。

銅器共17 件:分別有青銅禮器、兵器、生產工具、樂器類。

其中青銅禮器4 件,分別有銅鼎1 件、銅簋1 件、銅觚1 件、銅爵1 件;青銅兵器8 件,其中銅戈6 件、銅矛2 件;青銅生產工具3 件,銅錛2 件、銅鏟1件;青銅樂器2 件,均為銅鈴;玉器3 件,分別有玉管1 件、玉飾1 件、玉環1 件。

骨匕1 件,貝1 件。

漆豆、觚等3 件。

學術意義

此次發掘收穫巨大,特別是本次發掘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基址,是在安陽市以北安陽縣區域內的第一次發現,它對研究殷墟布局及影響提供了新的資料。

本次發掘還發現了大型鑄銅遺址,這是除了殷墟範圍內鑄銅遺址之外發現的另外一處大型商代晚期的鑄銅遺址,其時代約屬於殷墟二期至四期。

從考古發掘來看,這是一處與殷墟同時期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與大型手工業鑄銅作坊,從出土的銅器上所銘族徽看,這裡主要集中了以「天」族為主體的商代晚期群族,這一族群在殷墟鐵四路、戚家莊、劉家莊、大司空村等地都有發現。

辛店村商代晚期文化遺址從地理位置上看不屬於殷墟遺址範圍內,但其文化內涵又與殷墟遺址內發現的文化內涵相同,也有著相同的族屬。

從大的區域來看,其又與殷墟相近,是殷都東北方向一處重要的軍事、政治屏障,護衛著殷都的安全。

它的性質應與2012 年發現的安陽人民醫院新址商代晚期文化遺址(東南距殷墟約8 公里)、2016 年內黃縣河村商代晚期文化遺址(東南距殷墟約60 公里) 相同,都屬於「大殷墟」。

殷墟中心文化遺址及周邊同一時期相同的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大殷墟」文化。

在本次發掘區域內發現了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一些遺蹟,如熏范窯、范塊陰乾坑、疑似大型青銅器鑄造工作間、祭祀坑、鑄銅遺物廢棄坑以及與鑄銅活動有關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還有鑄銅工匠的墓地等等。

還出土了大量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文物,其中有陶范(其中有外范和內范,使用過的和沒有使用過的)、坩堝(將軍盔) 殘塊、融銅爐壁殘塊、磨石、銅針形器、骨針。

從出土的鼎、簋、觚、爵、斝等青銅禮器的陶范殘塊來看,這個鑄銅作坊與殷墟已發現的鑄銅遺址相同,都是當時青銅禮器重要的生產基地。

殷墟之外鑄銅手工作坊的發現,表明青銅文明已深入影響到了殷墟附近的重要的族邑聚落。

同時也說明,在殷墟時期青銅器鑄造技術不斷得到推廣,影響擴大,一批專門以青銅器鑄造、銷售與交換為職業的手工業生產族團形成。

這也為殷商文化影響、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動力。

此外,在M21 和M41 內出土了商代晚期的漆豆、觚、罍等漆器約10 件。

這是商代晚期一次出土漆器最多的一次,器形豐富、色彩艷麗、紋飾精美,為商代晚期漆木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孔德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安陽殷墟新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近日,考古人員在著名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最南部,新發現一處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大型鑄銅遺址,出土商代陶范3000多塊,對於研究商代晚期青銅鑄造技術和社會面貌等具有重要價值。新發現的任家莊南地鑄銅...

安陽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商周時期精美的青銅器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代表著當時的生產力與科技水平,還凝聚著歷史的秘密。2月27日,記者從省文物部門獲悉,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

安陽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說商周時期精美的青銅器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代表著當時的生產力與科技水平,還凝聚著歷史的秘密。2月27日,記者從省文物部門獲悉,安陽市文物考古研...

河南安陽殷墟新發現商代晚期大型鑄銅遺址

近日,考古人員在著名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最南部,新發現一處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大型鑄銅遺址,出土商代陶范3000多塊,對於研究商代晚期青銅鑄造技術和社會面貌等具有重要價值。新發現的任家莊南地鑄銅...

鑄鼎象物,使民知神奸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期間的青銅年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呈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標誌。早的青銅器呈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

殷墟——商朝之都

(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安陽殷墟)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

國之器——青銅器

青銅器;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

陝北黃土高原地區發現晚商城址

陝西傳媒網-陝西日報訊(記者 郭青)經四年的考古發掘,辛莊遺址揭露出了一座建立在陝北黃土高原地區規模宏大的晚商城址。12月8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辛莊遺址考古成果,包括大型宗教禮儀性建築、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