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銀雀山漢墓里的驚天發現揭開千年歷史謎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銀雀山漢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市區銀雀山西南麓,是全國規模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漢墓葬為主,兼有戰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墓葬群。

該墓葬群於1964年被發現,1972年至1986年先後發掘一百餘座墓葬,大多是西漢前期墓葬。

銀雀山漢墓出土有竹簡、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錢幣等,以竹簡最為珍貴。

考古人員在古墓群發現的大量竹簡,其中有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

尤其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震驚海內外。

在這兩座墓葬中都有竹簡出土,在一號墓邊箱北端隨葬的漆木器和陶器的間隙中發現了竹簡,經清理共4942枚,整簡每枚長27.6厘米、寬0.5至0.9厘米,厚0.1至0.2厘米。

二號墓在邊箱南端底部出土了32枚竹簡,每片長69厘米、寬1厘米、厚0.2厘米,系《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

竹簡出土時,由於在墓中浸蝕千年,質地已經腐朽,竹簡上的文字是用毛筆蘸墨書寫的,整理時稍有不慎不僅墨跡會被抹掉,簡片也會變成一堆爛泥,所以,考古專家用毛筆蘸著清水一點一滴地耐心沖洗,才洗去了水銹,顯出字跡。

從漢代至唐代,對《孫子兵法》的作者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但宋代以後,開始有人對這兩部兵書及其作者產生諸多疑問,大致有以下幾種論斷:其一,支持《史記》中的記載,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分別著有「兵法」流傳於世。

其二,認為歷史上並無孫武其人,只不過是一位戰國時期「山林處士」所作的「兵法」而已,以其為吳王所用乃是誇大之詞。

其三,不否認歷史上有孫武這個人,但《孫子兵法》不是孫武自己編著的,而為後世之人偽托「孫武」之名而作的。

其四,《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孫武和孫臏是同一個人,「武」是其名,「臏」是綽號。

其五,歷史上有孫武和孫臏這兩個人,但現存的《孫子兵法》作者是孫臏。

其六,認為《孫子兵法》是三國的曹操所著,「兵法」中提到的「孫子」是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直到1972年臨沂銀雀山竹簡出土之前,各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臨沂漢簡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同時問世,使得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歷史大討論一下子戛然而止,歷史原貌不辨自明。

臨沂漢簡的出土,向世人昭示,孫武和孫臏不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兩位人物,而且分別有「兵書」流傳於世,同時也證明了《史記》、《漢書》等早期文獻記載的真實性。

臨沂出土的兩部竹簡本「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大約成書於西漢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為校勘和研究《孫子兵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文獻價值非同一般。

竹簡本《孫子兵法》現存200餘枚竹簡,記2300餘字,對照宋代版本的《孫子兵法》,竹簡本「兵法」所保存內容約占全書三分之一。

儘管是殘書,竹簡本仍然與宋代版本有100多處不同點。

此外,竹簡本還保留了少量的佚文,十分值得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銀雀山漢墓簡牘研究及保護整理

內容摘要:1974年成立了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組,首先進行《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兵書的整理和研究工作。1975年,「銀雀山漢簡整理小組」編纂出版了大字線裝本《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收有...

建辦公大樓發現驚世兵法竹簡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1981年始建,198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它是我國第一座遺址型漢墓竹簡專題博物館。1972年4月,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孫子兵法》與失傳近2000年的《孫臏兵法》竹簡,...

臨沂文化——臨沂出土文物之銀雀山漢墓竹簡

1972年4月10日上午,臨沂文物組工作人員接到群眾報告,說在臨沂地區衛生局基建工地上發現了一座古墓。基建工地位於市區南部的一座名為銀雀山的山崗上,這裡原是一處漢代墓地。於是有關工作人員迅速趕到...

臨沂兵學文化品牌正被時代的光華所擦亮

郇千惠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開宗明義。我國是一個兵學思想發源較早且兵學著述頗豐的國度,兵學文化因此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兵書非常多,最具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