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文物局已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有五處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

1、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配套設施齊全、遺蹟保存較為完整、特色鮮明的清代釀酒作坊群。

該遺址是由茶盤街、棋盤街兩側的多個清代作坊構成的「前店後坊」式格局的酒坊遺址,分布面積約120000平方米。

分布面積大、作坊多,保存較好,全國罕見。

劍南春酒坊遺址生產要素齊全,內容豐富。

在已發掘出的遺蹟中,不僅有反映釀酒工藝全過程的生產設施,如水井、酒窖、爐灶、晾堂、水溝、盛酒坑、池子、糧倉(制曲晾房)等遺蹟,還有房屋建築基址以及大量瓷質酒具。

同一遺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發現,不同窖池生產著不同品種的酒類。

這一考古發現,對研究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傳統手工業格局與分布情形,探討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它不僅豐富了我國城市工業考古的研究內容,同時也為名優白酒「劍南春」的釀造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這些重要發現在我國近代城市工業考古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被評選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根據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省建設廳牽頭組成專家評審組於2006年5月11日上午,在劍南春集團公司董事會會議室對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保護規划進行了評審。

2、瀘州老窖窖池群(四川省瀘州市)。

瀘州老窖窖池群分布於瀘州市江陽區三星街營溝頭、瀘州市江陽區皂角巷、龍馬潭區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過江樓)及羅漢鎮等地。

瀘州老窖公司現有生產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是1573國寶窖池群。

瀘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價值明顯,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藝未變的「四未變」特點。

瀘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國至今仍然唯一持續釀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餘口的規模和世界文化遺產的屬性使其「世界釀酒奇蹟之一」和「世界僅存的最大規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實。

[pagebreak]

1996年,瀘州老窖窖池群作為中國傳統白酒的首個代表,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國家文化部正式頒布了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作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入選中國首批「中華老字號」認定名單。

瀘州老窖老窖池群作為「活文物」,已連續不間斷使用430餘年。

推薦文章:巨石陣 乾隆的兒子 海蛇 大腳怪[pagebreak]

3、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位於南昌市進賢縣李渡鎮江西李渡酒業有限公司內,又稱李渡無形堂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2002年4月,原江西李渡酒廠被香港某公司收購,成立江西李渡酒業有限公司。

同年6月,在改造老廠車間時在水泥路面下發現一個古井,隨即向相關文物部門報告。

同年7月~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300平方米。

發掘顯示該遺址的文化堆積可分為六個時期,從南宋、元、明、清延續至近代、現代,其中南宋層未發現釀酒遺蹟,其他各時期的釀酒遺蹟都非常豐富,有水井、爐灶、晾堂、酒窖、蒸餾設施、牆基、水溝、路面、灰坑和磚柱等。

出土的遺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鐵器等,以陶瓷為主,其中酒器有73件。

2002年李渡燒酒作坊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元代酒窖的發現,證實了《本草綱目》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其法」,同時證明了中國至遲在元代已出現了固態發酵製作蒸餾酒。

該遺址中明清時代的釀酒遺蹟顯示其白酒生產工藝屬小曲工藝,是中國首次發現使用小曲工藝的燒酒作坊遺址。

到近代,開始改用大曲工藝生產。

因此該遺址是研究燒酒釀造工藝的起源和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

[pagebreak]

4、水井坊遺址(四川省成都市)。

水井坊位於成都老東門大橋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燒坊遺址。

1998年8月,四川全興股份有限公司改造麯酒生產車間時,發現了該遺址。

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單位參與遺址考古發掘。

考古發現有:蒸餾器基座、不同時代的酒窖8口、爐灶4座、灰坑4個、晾堂、灰溝、路基、木柱及柱礎、牆基等遺蹟,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盤、缽、盆、杯、碟、勺、燈盞、罐、壺、缸、磚、瓦、瓦當、井圈等。

其中以酒具最為豐富,種類有青花、白釉、青釉、醬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種。

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處前店後坊的綜合性生產、經營場所。

水井坊遺址是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中國白酒第一坊」,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不可複製的、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極高利用價值的「活文物」。

水井坊遺址中起源於元末明初、延續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護性開發利用中成為了水井坊系列產品開發的重要生產資源和品牌基礎。

5、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位於河北徐水縣劉伶醉酒廠第一釀造車間內。

該遺址建於金元,已有800多年歷史,其中主要包括16個古發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劉伶醉古燒鍋遺址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劉伶醉古燒鍋遺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白酒文化遺產名錄;2005年6月27日,國家文物局批准此遺址為首批「中國食品文化遺產」;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劉伶醉古燒鍋遺址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12月15日,劉伶醉燒鍋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推薦文章:瀕危動物 食人魚 了解宇宙如何運行 十大未解之謎[pagebrea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發現最古老釀酒作坊遺址

中國東北的吉林省西部近日出土一處遺址,經吉林大學考古專家考證為遼金時期釀酒作坊遺址,並首次出土了珍貴的成套燒酒鍋具。中國遼金時期考古專家、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馮恩學14日告訴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