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功發掘古代園林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研究隋唐五代園林建築具有重要價值

今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對成都市金牛區通錦路一建築工地開始了系統的考古勘測發掘。

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日前考古隊公布了初步的考古成果。

在該工地2500平方米的考古範圍內共清理出墓葬18座、水井1口、灰坑8個、溝渠3條、池塘1座和數千件生活用陶瓷器以及少量與佛教有關的石刻造像及建築構件等。

成都市考古工作隊通錦路發掘現場負責人易立說:「從此次考古發掘現場出現的溝渠和池塘的形狀以及規模上來看,遺址主體應屬於唐、五代時期園林式的人造景觀建築群。

從地理位置看,應是萬佛寺的一處人造園林景觀。

溝渠中的台階 資料圖片

據易立介紹,在位於整個發掘區域靠西和靠北的位置分別發現3條唐代磚砌溝渠,長約90米,形狀蜿蜒曲折,最寬處有近6米,最窄處不足1米,深1.6米,以及一個平面近圓形,直徑19米,深1.7米的池塘。

其中,溝渠砌磚以唐磚為主,間雜有南北朝時期的花紋磚。

「從現場發掘推測,西側為水流入方向,分岔後一支向南迴旋呈『山』字形,另一支流向東北,被後期修建的水池所破壞。

溝內出土了大量的唐、五代時期生活用瓷器以及瓦當、板瓦、青磚等建築構件,推測其大約修建於盛唐,五代末至北宋初廢棄回填。

」易立說,水渠旁,還能看到亂石鋪就的建築基址和一口水井。

自清朝光緒年間至20世紀50年代開始,萬佛寺遺址陸續出土了大量南朝至唐宋時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的一批珍貴南朝造像多出自萬佛寺遺址。

據史料記載,萬佛寺在南北朝時期稱「安浦寺」,唐代稱「凈眾寺」,唐末毀於「會昌滅佛」運動中,至宣宗年間恢復,宋代更名為「凈因寺」,南宋孝宗隆興年間曾一度為交子務(宋代掌管紙幣流通事務的機關——編者注)所在地,明代又有「凈因寺」「竹林寺」「萬佛寺」「萬福寺」等多個名稱,至明末清初毀於戰火。

據相關史料記載,隋唐五代是我國古代園林別業建築的重要發展階段,很多官僚貴族都在自家或別墅區穿池堆山,樹花置石。

在這一時期的園林按其性質大致可分為:皇家園林、寺院園林和私家園林三種類型。

「通錦路古代園林古遺址的發現,是近年來繼東華門的摩訶池之後,成都地區再次發掘出園林遺址,對於全面了解萬佛寺當時的整體概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物證依據,同時也對研究隋唐五代時期園林建築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易立說。

(光明日報成都7月16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 光明網記者 雷 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