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考古告訴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佳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五次開始》 [美]羅伯特·L. 凱利

按:過去600萬年中,我們已經經歷了四個重要轉折點:第一是技術的出現,第二是文化的發展,第三和第四是分別是由農業和國家推動的人類社會的轉型。

而每個轉折點都是一個沒有回頭路的過程。

而今天,當我們站在第五次突變的轉折點上,又該如何應對?為什麼我們要讀一個考古學家寫的書?考古學與今天的人類、與未來究竟有何關聯?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研究員郭物老師為《第五次開始》撰寫的書評。

估計今天很多人會好奇,考古學家有什麼看家本領和厲害之處?對此,美國考古學家羅伯特·L. 凱利給出了這樣一種生動的解釋:考古學擅長「在縱橫數萬里,上下百萬年的範圍,『看到』人類行為。

考古學家不一定始終能看見樹木,但可以極其清晰地捕捉到森林」。

世界知名考古學家羅伯特•凱利

文章開頭我們就已經提到,凱利在他的新作《第五次開始》中界定了人類的四次巨變,也就是「開始」。

而最後一章預言了即將開始的第五次開始。

凱利在書中提出:「在過去600萬年中,人類經歷了四個這樣的臨界點。

我稱之為『開始』,因為它們標誌了人類存在的基本特徵發生變化,我們的物種開啟全新生活的時代。

按照時間順序,它們是技術、文化、農業和被稱為『國家』的政治組織的開始。

如果知曉考古學家如何確認這些開始,就會得出結論:我們正面臨另一個臨界點——第五次開始。

」即「基於合作的競爭的時代」,全球相互關聯和依賴,具有合作、利他、寬容新文化的世界公民將要建立世界政府。

這本書已經在英文世界受到好評,相信在中文世界也將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引發的思考肯定是多方面的。

就我個人而言,想給讀者談談自己因此而產生的三個思考。

首先,等待人類基因的突變要多久?

在現代基因技術迅猛發展之前,人類基因的顯著突變(這裡指的是造成人類顯著變化,並能遺傳的突變,或叫「進化」更為準確)需要漫長寬廣的時空來醞釀,那是一代、兩代、X代人無法等待的過程,也是一個又一個無法預知、可遇不可求、喜憂參半的結果。

每一個巨大的突變在成就人類的同時,也相應地帶來一些副作用。

有的基因演化在當時可能是利大於弊,世易時移,時過境遷,卻又成為人類的軟肋,甚至是阿喀琉斯之踵。

人類進化的過程如何?方向在哪裡?今天的科學家只能通過化石和遺物進行追溯,進行一些可能性的解釋和預測。

凱利在書中為讀者展示了全球迄今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現代基因技術的發展,已經使人類初步獲得改造基因的能力。

人類這一偉大的「插手」能力是福是禍?這種能力一方面是人類的福音,也許可以讓人類更加美麗英俊,更加智慧,更加健康長壽。

另一方面,本來就自私的基因因為自私人類的加持,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危機。

比如因貧富分化、權力、專業便利等原因導致的基因分化,甚至出現不同智慧和體質的人類,也就是赫拉利所說的神人。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凡人之手無法比擬上帝之手,自然進化的副作用通過漫長歲月和遙遠距離的分隔消解,可以保證進化結果一定程度的安全可靠。

科學家和資本等原因主導下的基因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卻可能存在失誤和失控的危險,這些都會讓人類600萬年的進化毀於一旦。

南非卡圖潘遺址出土的阿舍利手斧,距今75 萬年

其次,等待技術發展的飛躍有多慢?

在凱利的書中,技術是人類的第一個開始,以製造和使用石器等工具為標誌,人類因此「躍過生物選擇的漫長過程,躋身進化序列的前排」。

但是,早期人類發明一種成熟的技術實屬不易。

從320萬年前開始使用石器,到公元前4千年前發明青銅器,人類花費了迄今發展歷史絕大部分的時間。

其中簡單打制的奧杜威石器使用了近200萬年,石頭打制的水滴形或者橢圓形的阿舍利手斧使用了100萬年左右。

新技術的發明和普及,必然會帶來社會的變化。

凱利在書中講述了人類直立行走、使用石器、用火的故事,以及因此導致的很多個人體質、社會組織變革的後果。

這些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認知。

比如,直立行走導致人類嬰兒都是早產兒,需要漫長的哺乳期,這可能改變了兩性關係和社會組織。

直立行走導致人類喉嚨位置的變化,從而能發出複雜的聲音,再加上製造複雜的阿舍利石器,可能促使了語言的出現。

大家可能知道用火及熟食對人類大腦擴容和複雜化的改變,卻可能不知道我們從黑猩猩的大腹便便演變為如今漂亮的小平腹也和用火熟食有關係。

馬達加斯加夏季狩獵營地里,作者正在訪問米其亞人Bemaso

約從1.45萬年至1.15萬前,近東地區的採集-狩獵人群率先開始定居,培育黑麥、雙粒小麥、大麥、燕麥,種植野豌豆、扁豆等。

1萬年之後,馴化了牛、羊等動物。

農業出現,人口增長,這是凱利認為的第三次開始。

技術進步和文化發展因此開始加速,儘管如此,有的技術發明仍然需要幾千年。

比如從出現磨製石器到使用青銅為代表的金屬工具,用時數千年。

從草原史前社會成功馴化馬匹到東亞封建國家發明簡單的馬鐙,居然花費了近4千年。

從公元1500年開始,歐洲人開始世界探險,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全球化萌芽,戰爭升級,技術呈顯著的加速度發展。

特別是20世紀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家和資本推動的科研成為常態,摩爾定律統治了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電子技術世界。

從1997年第一代智慧型手機出現,到現代城市中,智慧型手機隨處可見,我們只花費了近二十年,而且還在以年,甚至月為周期發生疊代。

與此相呼應的是人口的增長,十九世紀之前,世界人口每一千七百年翻一番;1850年之後,不到五十年就翻了一番。

如今,一些技術發展的飛躍已經讓原來科幻片里的理想指日可待,比如人類登陸火星。

不過,有些技術發展仍然還是電影中的幻想,比如星際旅行,星系移民,按霍金的話,這是人類最後的出路,但卻可能成為X代人都不可期待的遙遠夢想。

今天,大數據、人工智慧迅猛發展,正如基因技術一樣,這些都是雙刃劍。

人類對這些技術運用的擔憂在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中被生動表達。

屆時,對每一人類個體而言,也許生命將不再平等,時間亦不再公平。

美國內華達州蓋特克里夫岩棚史前岩畫藝術

最後,改變人類的共識有多難?

人類的共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述為「文化」,「由一群人共享的一系列觀念和信仰」,這就是凱利書中界定的第二個開始。

人類有「文化」可能從20萬年前開始,5萬年前確定無疑。

語言、符號、藝術和宗教是標誌。

20萬年前,和我們一脈相承的智人開始使用語言交流分享,熟練運用畫餅充飢、虛構故事和描繪願景的手法,構築不同範圍、不同層次的共識,凝結各類共同體,以「文化」促進合作,以合作保衛自己、爭取優勢地位和更大的生存空間。

人類的「文化」一旦出現,可能和「技術」一樣,可能只有開始,無法終結。

如考古所見,人類不斷創造新的文化來適應新的世代。

真正導致人類飛躍的就是擁有「文化」的能力,往後的「開始」都有賴於此。

凱利在鳥瞰人類600萬年的歷史長河中,看到了世界潮流的大勢,呼籲人類改變第四次開始以來的「國家」文化,成為世界公民,構建全球合作的競爭文化,開啟人類第五次開始。

然而,最難改變的是人類的共識,不同層次和範圍的人群通過自然的、社會的和個別人主觀人為的力量塑造一個共識、一個集體意識、一個想像的共同體需要很多代人的時間,文化生成傳統、人群結為一體大都經過數十年、數百年的反覆錘鍊。

但是,一旦成形,要讓人們修正、放棄一個深入靈魂深處、其實是偏見的共同認識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還需要無數生命的代價。

人文學科的特點是百家爭鳴、眾說紛紜,學術共同體不斷追認較為合理的觀點。

大部分社會科學主要是講道理。

越高級的人文學科越是抽象的大道理,比如哲學。

儘管講道理者苦口婆心、滿臉自信,有時也獻上案例和數據,但聽者完全可能會不聽不信!至少是不會全信。

考古學是其中稍微特殊的學科之一,主要通過發掘出來的遺蹟和遺物來擺事實、講道理!

不過,大多數時候,這些實實在在的遺蹟和遺物僅僅只是滿足大眾好奇心的對象,比較完整美好的文物則會被換算成一個個具體的價錢。

情況理想的,文物會真的活起來,喚起觀者對過往歲月或深或淺的喜悅、欣賞、激憤和憂傷等情緒,並激發進一步的求索、認知和實踐。

考古學本身也是通過主觀研判得出結論的人文學科,但畢竟有比較客觀的材料,對傾向「眼見為實」的人類而言,可能更有說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較長的時程中,考古學是改造社會的重要力量。

有的時候,考古學恰恰成為社會思想變革的突擊手,會給人們一些固有的、不合時宜的成見出其不意的一擊,和其它學科一起,在很短的時間內,激發人類的思想發生皈依似的轉變和更新,進而促進社會的飛躍。

比如19世紀發現的古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與達爾文發現的進化論證據等,一起瓦解了上帝造人的神創論共識,為現代社會的構建奠定了思想基礎(即使這樣,神創論還是有很多人篤信)。

20世紀,用基因的方法分析古人類化石,對人類起源和遷徙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促進了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

正如凱利在書中說道:「從基因上看,人類就是統一的。

這個事實不僅是對種族主義的有力反擊,也告訴我們,擁有文化的人屬——現代人類在進化意義上極為成功。

大量性別考古的成果也對人類建立男女平等的意識起到了特別的作用。

這都是一些具有全球意義的成果。

當然,還有無數的考古成果在促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和一個人的思想發生良性轉變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過,有時起到的卻是諸如激發、助長狹隘民族主義等負能量的消極作用。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

公元17-18世紀的法國國王居住於此,第四次開始後不斷增長的不平等的證據

國家的出現被凱利界定為第四次開始的標誌,凱利在書中介紹了從考古學、人類學等角度對國家起源、文明起源的研究的成果。

這個全球性的課題正在過去的基礎上深入開展,特別是在原來研究較少的中國。

5000年來,這一正在進行中的「文明」歷程既讓人振奮,又讓人沮喪。

國家潛力無窮的組織能力和分工系統創造了不同以往的卓越成就。

誠如凱利所言,「最終,城市成為國家的政治和貿易功能的樞紐」。

「所有這些物質文化——計數系統、書寫、科學和藝術——就是很多人所稱的『文明』。

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得必有失,與國家之前的早期宗教建築包容和志在聯合的特徵相比,「國家的宗教和政治建築則顯得更加排外、志在控制,以及溝通信眾和非信眾」。

「顯著的社會不平等和有組織的戰爭」是其最負面的特點。

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過得都不容易。

統治階級領導了「文明」成就的創造,但「慾壑難填」與「罄竹難書」往往也是統治階級的顯著標籤。

雖然統治階級從各個方面滿足了自己的慾望,但他們是絕對的關鍵少數,「巨大利益誘惑」、「高處不勝寒」導致的種種內外危機和險境如影相隨;被統治階級雖是社會的多數派,但匱乏、困厄、苦難和卑微卻是常態。

就像凱利說的:「特別是5000年以來,發生了遠多於過去600萬年的變化,這是城邦、劍與矛、金銀、廟宇和宮殿、道路、橋樑、珍寶、香料、馬車、金錢的時代——這是人人皆被統治的時代。

這是國家的時代。

人類面臨的現實挑戰太多太沉重,苟且壓縮了我們的時空觀,分工阻礙了我們的視野,認知缺陷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即使社會精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已基本不可能。

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昨天最熟悉,前天已模糊,明天不可期。

600萬年,實在太久,只爭朝夕!即便是一般的考古學家,對於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進展,特別是一些比較具體的新認識,也是比較欠缺和模糊的。

就我的個人經驗,比如採集-狩獵這個詞,可能在每個人中學的歷史課本中,只是在短短的第一部分中,一閃而過。

上課時,歷史老師也不會特彆強調這個概念的重要。

即使我大學本科的考古課上,這個概念也沒有被特別闡釋。

殊不知,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專業詞彙,有著豐富的內涵。

人類絕大部分的歷史,都是採集-狩獵經濟的歷史,人類很多重要的基因進化,基本也是在這個時段完成。

文明社會的周緣一直有採集-狩獵人群,即使今天,在一些偏僻之地,仍有一些社會保持著這個傳統。

凱利的學術專長恰好是這個時段,因此,通過他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的生動介紹,我們能了解到人類早期進化和發展的最新知識。

「溫故而知新」是把握未來的必須,「回首愈深邃,前瞻愈智慧」,了解過去是看清前路的前提,考古學也是未來學。

考古發現日日新,我們知道的考古知識有些已過時,需要更新。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視界,在全球600萬年的時空中了解人類歷史最根本、最偉大的突破,以及這些突破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和束縛。

考古學的發現正在促使人們質疑很多習以為常的共識。

這本書代表著考古學對人類某些不斷傷害我們自己的共識發動的一次突擊。

雖然很多的人仍然會置若罔聞,但總有一些人,會看見新的願景,拾起新的杖,帶領新生代,走進新世代。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下,建設一個合作共贏、相互依賴為基調的社會。

讓考古告訴未來,也許凱利所述說的前四次開始都不被你心儀,他預言的第五次開始你也覺得好像看走了眼,但不要緊,因為人類600萬年曆史的陳跡,已經因考古而存留顯現,而且考古學家們還在不斷發現。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和網絡便利地看見這些遺蹟和遺物,每個人都可以因此而有所發現。

想想凱利說的前四次開始耗費的時間,比如,人類已經在第四次開始中生活了5、6千年,我們這一代及無數後代都可以保持充分的樂觀,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本書除了知識性和思想性頗佳外,精巧構思的章節和內容、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風格也是別具一格。

凱利顯然不是一位學究型的專家,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小說,讀詩歌看電影,聽音樂,遛狗帶娃,特別仔細而敏感地觀察過去和當下的社會。

這些豐厚的人生經歷、知識積澱以及點點滴滴的體悟都一一體現在這本專業性很強的通俗讀物中。

他的文筆清晰流暢,風趣俏皮,整部書鏡頭感十足,充滿現場感。

看他的這本書就像「坐在歷史長河中的鳥瞰位置」欣賞一部節奏緊湊,跌宕起伏,遠景、中景和近景交錯呈現的大片。

讓讀者在輕鬆愉悅中了解靠譜豐富的知識,感受其深深的憂患意識和樂觀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翻譯堪稱錦上添花,除了專業準確順暢以外,富有中國文化背景以及現代生活氣息的文字,往往能讓中國讀者會心一笑,好像是一位深受傳統文化薰陶而又特接地氣的中國學者,給你娓娓訴說人類600萬年的歷史以及他一輩子的感悟和思索。

點擊上方圖片購買《第五次開始》

-End-

見識城邦

中信出版集團社科人文品牌

為獨立思考的人服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中的「遺存」

夏鼐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指出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這裡提到的「實物」就是此文 要講到的「遺存」。從字面上看「遺存」分為「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