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重大考古發現有哪些?世界考古論壇在上海給它們發了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2月16日下午,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閉幕,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學承辦,旨在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宣傳最新的田野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擴大考古學的社會影響力,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探索」。

論壇發布了2013-2015年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10項)、重大考古研究成果獎(11項)以及世界考古論壇終身成就獎。

其中,英國著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勳爵獲「世界考古論壇•上海」首枚終身成就獎;中國西南土司遺址則獲選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

中國考古學的公眾化與走出去

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安家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公眾考古放到了比較高的位置。

論壇期間的每天晚上都有一場關於公眾考古的講座面向大眾開放,主講者分別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羅泰教授、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海曼和倫福儒。

安家瑤解釋說,「考古原本是很冷門的學科,公眾甚至對其有所誤解,將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

事實上,對個人和一個族群來說,人們所需要解答的諸如『從哪兒來』的終極問題,考古學可以提供答案。

另一方面,對一個地區來說,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為現在的樣子,先人留存了哪些寶貴遺產給予後代,也是考古學的範疇。

今年的世界考古論壇首次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的考古學家倫福儒勳爵獲此殊榮。

倫福儒勳爵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今天我們已經聽到了很多非常棒的研究,比如人類起源可能又要往前推進100萬年,還有在墨西哥發現的羽神廟地下隧道,可以說上海的論壇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準。

除此之外,我還高興地發現,今年有更多中國的考古學者參與進來。

僅僅幾年之前,中國的學者還只是著眼本土的發掘,但現在他們的興趣日益廣泛。

中外考古學家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這是一件非常積極的事情,因為中國是世界考古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倫福儒所言的緊密聯繫近來多有體現。

據悉,這幾年,美國、德國等考古和科研機構在山東、遼寧、甘肅、四川等省份開展合作考古項目,而我國的考古單位,諸如社科院考古所在烏茲別克斯坦、南京大學在俄羅斯和伊朗,都有和當地學者一起合作發掘。

在16日下午的閉幕式上,波士頓大學的凱特琳•巴德教授坦言在論壇期間收益良多,聽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發掘項目和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但同時她也呼籲考古學家更多擔負起保護文化遺產的職責。

「最近,我們見到了很多世界遺蹟在戰火中不復存在。

作為考古學家,我們有使命,保護文化遺產。

考古學教導我們如何尊重其他的文明,而非憎恨,這對當代社會非常重要。

田野考古發掘獲獎項目世界版圖。

作為世界考古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壇頒發了「世界考古論壇獎」,表彰近三年來的重大田野考古發現或和考古學研究成果。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介紹,評選強調新的思想理念、強調創新性、強調對當今世界人類共同未來的重大性。

「重大考古發現」指能夠加深甚至改變對地區或全球範圍古文化認識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今年共有10項個項目獲獎;

「重大考古研究成果」指在理論、方法、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以及基於考古新發現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今年共有11個項目獲獎。

兩者均有論壇評審委員會從93項提名中評選出。

今年的得獎名單涵蓋世界各大洲,內容涉及人類起源、城市化、人群遷徙等宏大問題,也涵蓋台灣、阿茲特克、瑪雅等具體的民族發展歷程。

今年7月剛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西南土司遺址就位列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中國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周必素代表湖南、湖北和貴州三省的考古研究所發表了題為《帝國擴張及其邊疆的動態關聯》的報告。

美國石溪大學的考古團隊則在肯亞發現了距今330萬年前的石器工具,這一發現有可能將人類起源時間進一步向前推進。

論壇頒發的2013-2015年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

中國西南土司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

貴州海龍囤飛龍關。

中國土司制度主要推行於元、明、清時期的西南、西北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土司」由中央政權委任當地族群首領擔任,有與中央職官體系對應的職級,對中央履行一定義務,世襲、自主管理轄地,共推行七百餘年。

中國西南土司遺址,處在我國西部高原區向東部丘陵平原的過渡地帶,主要有司治、關囤、田莊、墓葬等,反映了土司行政、軍事、經濟、文化等的面貌和特徵。

中國土司遺存考古工作開始於建國之初,主要針對墓葬展開,至今已走過60 多年的歷程。

2010 年以來在西南各省對土司遺址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尤其是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咸豐唐崖土司城、貴州遵義海龍囤三處土司遺址的發現和研究, 將土司遺存考古工作推向了深入。

老司城紫金山墓地出土銀器。

墨西哥特奧蒂瓦坎羽蛇神廟地下隧道的調查

希烏達德拉(Ciudadela)遺址是古特奧蒂瓦坎文明(Teotihuacan)最重要、最大的建築群之一。

2003 年開始,考古隊實行了一個宏大的項目,旨在對希烏達德拉建築群進行探索和保護。

由於多年來羽蛇神廟遭受了嚴重損壞,所以研究人員認為有責任將它保護好。

為解決有關特奧蒂瓦坎仍未解開的疑問以及保存其建築,研究者對這個重要的獨特的數個空間進行了數個季度的發掘。

不同於其他研究者對於功能、用途及希烏達德拉建築群所在空間特徵的研究,本項目組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範例。

羽蛇神金字塔象徵聖山,是宇宙各層面和區域的紐帶和聯合體。

地下的密室和創世神話有關。

羽蛇神廟下面的地道代表「冥界」——一個黑暗、陰冷、潮濕的地方,也正是統治者接受和傳遞權力的地方。

對於特奧蒂瓦坎人而言,希烏達德拉與眾不同,因為它是一個涉及宗教活動、重現天神事跡的地方。

因此,特奧蒂瓦坎人試圖在這個原始場景中通過祭祀、犧牲、殺殉等活動,打開通往冥界之門。

通過綜合研究,有機會了解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以及獨一無二的世界觀。

三維雷射掃描所示羽蛇神廟的地下通道。

羽蛇神廟城堡鳥瞰。

歐洲的早期城市化?

烏克蘭特里波耶文化巨型遺址庫庫泰尼- 特里波耶文化(Cucuteni-Tripylliagroup)是馬麗加•金芭塔絲(Marija Gimbutas)所謂的「舊歐洲」分布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之一。

其時間跨越2000 年(公元前4800 至2800 年),空間範圍達20 至25 萬平方公里。

自19 世紀發現庫庫泰尼和特里波耶遺址以來,經過長期研究,總結概括出該文化三大特徵:

(1)日常起居的生活遺存在這兩個文化類型的內涵中都占有主要地位;

(2)二者的文化內涵沒有明顯的等級分化;

(3)在特定區域裡,特里波耶文化的諸遺址(即「大遺址群」)的發展並不均衡,這一現象在不同類型文化的其他遺址中均不存在,庫庫泰尼類型的遺址則完全不存在分化現象。

2012年所發掘的特里波耶最大的集會建築。

揭秘北美印地安人建立的最早城市: 卡霍基亞遺址東聖路易斯區的再發現和大規模發掘

卡霍基亞(Cahokia)是歐洲人到來之前美國本土最早、最大的政治中心。

這一早期中心及其附屬遺址位於肥沃的密西西比河洪泛平原和高地,靠近今天美國大陸中部的聖路易斯市。

幾條主要河流在此交匯,造就了此地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

在歷史上,這一區域通常被人們稱為「美國底部平原」(AmericanBottom)。

卡霍基亞的出現標誌著考古學上的密西西比文化(Mississippian Culture)的開端。

密西西比時期的農業發展進入全盛,出現大型村莊聚落、諸如酋邦等複雜的社會政治組織形式、大量紀念性土建築物,並建立起一張廣闊的貿易網絡,同時還出現了豐富的象徵與宗教藝術形式,以及不斷加強的政權暴力體系。

這些在公元1050 年前後形成的文化模式一直在美國東部的溫帶森林和草原地區占主導地位,直到16 世紀歐洲殖民者的到來。

部分學者認為,卡霍基亞是這些分布廣泛的密西西比遺址文化的母體。

東聖路易斯區圖。

技術的黎明: 肯亞圖卡納湖發現距今3 3 0 萬年石器

傳統觀點認為,石器製造與氣候乾旱化、薩瓦那草原擴張時期出現的人屬成員(Homo)有關。

1964年,奧都威峽谷發現了比南方古猿更接近晚期人屬的化石,他們與最早的石器文化——奧都威文化有關, 因此被命名為一個全新的物種: 能人(Homohabilis)。

這一命名的前提是:人類演化譜系中只有我們這一支系獲得了認知上的飛躍,可以通過互相敲擊石塊的方法打下有鋒利刃緣的石片,這是我們得以成功演化的基礎。

美國石溪大學考古隊在肯亞卡納湖LOM3 發現的石器刷新了考古記錄,把我們目前多認知的年代提早了70 萬年。

由於這些石器比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人屬化石(距今280 萬年)還要早,LOM3 的石器引發了一些有關人類演化過程中的關鍵適應的模式和節奏的新問題,並且需我們重新去研究早期人類類人操作能力出現的時間以及重構認知的意義等。

石溪大學考古學家哈曼德發現的石器。

伊特魯里亞古城塔爾奎尼亞海港的格拉維斯卡希臘貿易站: 蘇里與卡娃塔聖所的最新發掘

格拉維斯卡貿易站是古代最重要的海港,是公元前7 世紀末至羅馬時期地中海東西部間商品、理念和人群往來的交叉口。

格拉維斯卡海港距離塔爾奎尼亞(古稱塔爾克納,Tarkna)約10 公里,後者是伊特魯里亞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坐落於發端自博爾塞納湖的馬爾塔河谷地,數百年來一直是主要的政治權力中心。

長久以來,格拉維斯卡的確切位置一直是個謎,直至1969 年,馬里奧•托雷利和南伊特魯里亞考古局開始系統發掘工作,先是發現了建於公元181 年羅馬殖民時期的一些重要遺存,一年後發現了一座希臘聖所。

北側聖所俯視。

埃及瓦迪伊爾加爾夫第四王朝胡夫法老時期海港的發現

自2001 年以來,由開羅法國考古研究所和巴黎索邦大學組建的聯合考古隊一直致力於研究法老時期埃及在西奈半島以及紅海南部神秘的邦特之地的遠征。

在過去的15 年裡,他們發現了兩處不為人知的古海港,第一個在蘇伊士灣南部埃因蘇克哈那,最近又在瓦迪伊爾加爾夫發現了另一個海港,位於前者南100 公里左右。

第二處遺址年代在公元前2600 年,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海港。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西奈半島南部調查並發現了幾處銅礦和綠松石礦點。

這些礦藏正是古埃及多數遠征的最終目標。

該項目旨在更好地理解自法老時代以來,埃及人組織大規模的遠征、航海、以及與其他文化交流方式。

海邊的營寨遺蹟和石錨堆積。

土耳其馬拉蒂亞獅子山遺址最早的宮殿區: 國家起源新說

獅子山遺址(Arslantepe) 坐落於土耳其馬拉蒂亞平原,距幼發拉底河河岸不遠處。

這座高30 多米的土丘遺址,由數千年來層累疊壓的聚落遺蹟構成。

這個遺址名由「獅子(arslan)」和「小山(tepe)」兩個詞語組成,可能是由於此處地表曾有兩座石獅雕像鎮守著一座公元前一千紀的宮殿大門。

儘管獅子山遺址早在公元前六千紀到公元前五千紀就有人類居住,但是它真正成為一個繁榮的經濟、政治、宗教和行政中心的詳實證據出自公元前四千紀的地層,此時正值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城市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興起。

在獅子山遺址,發現了紀念性公共建築、陶器、金屬武器以及成千上萬的精美印章,這些發現揭示了最早的宮殿區以及早期國家的誕生,從而說明最早的城市和國家不只限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還包括安納托利亞東部的山區。

毫無疑問,公元前第五、四千紀,以等級分明的大家庭組織以及集約和再分配經濟為特色的南美索不達米亞式的城市和國家向北發展;義大利在獅子山遺址的發掘則揭示各地區在和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社會碰撞交流過程中,儘管它們根植於同樣的文化傳統,但形成等級森嚴的集權社會卻有各自的發展途徑。

從北看獅子山遺址的最早宮殿。

諾音烏拉古塚發掘新收穫: 中亞遊牧人群的隱秘生活

諾音烏拉墓地位於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市約120 公里處,遺址處於高山森林地帶,海抜約1500 米,是一處著名的匈奴墓葬遺存。

20 世紀20 年代中期開始,科茲洛夫(P.K. Kozlov)發現並對其作了初步研究。

由於當地屬於北蒙古高原氣候,自然環境惡劣,人跡罕至,加之氣候乾燥,而且墓葬埋藏深度有的超過18 米,氣候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助於古代遺物的保存,出土遺物為我們了解匈奴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對該遺址的田野發掘和研究為匈奴考古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石砌墓道和漢式「軺車」痕俯視圖。

搶救性考古發掘揭示台灣5 0 0 0年 歷史

為了促進高階技術產業的發展,並提供台灣地區南部經濟發展的動力,台灣「行政院」於1995 年決定選擇台南縣的安定、善化及新市三個鄉鎮之間1043 公頃的土地作為台南科學園區的建設基地(簡稱TSP 或南科)。

這一決定,顯然對該地的考古遺產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在此情況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隊,臨危受命,承擔起搶救南科考古遺址的任務。

近15 年的日子裡,考古隊在南科及其周邊地區將近3000 公頃的土地上,前後進行了五個階段的搶救工作,總計發現了58 處考古遺址,並在其中34 處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總面積達到12 萬多平方米,出土的考古遺物與遺蹟,數量龐大、類別繁多。

在遺物方面,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鐵器、銅器及玻璃器等文化遺物,以及植物種子和動物骨骸等生態遺物,總數達到數百萬件。

在遺蹟方面,主要包括墓葬、建築遺存、溝渠和灰坑等,其中墓葬數目高達2000 具以上。

這些考古材料的多樣性及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異性,不僅是為台灣南部地區人類住居與開發的過程提供了豐富而具體的數據,對於整個台灣的古代歷史也提供了許多關鍵性的證據,而備受重視。

遺址分布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州土司遺址獲世界田野考古發現獎

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對國家的長期統一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並在...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近代五大著名考古大師

考古,是歷史的一部分,是指科學地發掘、收集、整理埋藏在地下的實物資料,用以研究還原古代社會歷史的原貌。近代在這方面,有幾位考古大師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

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綜合研究中期檢測報告

一、研究進展情況一 總體執行情況和各子課題進展1 「西坡遺址人工製品綜合研究」子課題,全面完成了陶器的修復工作,經過更仔細的拼對,復原陶器70餘件。對陶器的繪圖工作也已經全面完成。共繪製完整陶器...

考古學的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談道,「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中國西南土司遺址考古位列其中

本報訊 12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在上海召開,公布了世界範圍內10項田野考古發現獎和11項考古研究成果獎,包括我省海龍囤遺址在內的「中國西南土司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