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發明摸金校尉,他部下死後為防盜墓用了一妙招,還真奏效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古人眼裡,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

所以但凡生前有點財富的,都會在死後帶走儘可能多的陪葬品,以便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樂。

從漢朝開始,厚葬風越來越濃。

比如前段時間發掘的海昏侯劉賀墓,僅挖出的馬蹄金就價值超過了5億。

當然,墓主死後肯定是享受不到了,但卻便宜了另一群人,那就是盜墓賊。

為了謀求一夜暴富,無數的盜墓賊紛紛闖入死人的世界。

盜墓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很普遍,但畢竟是見不得台面的事,還不敢太過於張揚。

但到了漢朝可就不一樣了,畢竟漢朝流行厚葬風。

西漢末年赤眉軍進入長安後就大張旗鼓的盜掘墳塋,東漢末年的亂世更是如此。

據《三國志》載,董卓曾放火焚燒洛陽宮室,並「悉發掘陵墓,取寶物」。

所以十八路諸侯聯軍在討董檄文上又加了一條罪名:發掘陵墓,虐及鬼神。

跟董卓這種粗暴的方式比起來,曹操顯然聰明的多,他發明了一個專司盜墓的軍職——摸金校尉,名正言順的開始「籌集」軍餉,可謂把盜墓提升了一個檔次。

有盜墓,那必然就有反盜墓,達官顯貴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絞盡腦汁的採取一些防盜措施。

最熟悉的就是三種:

第一種就是設機關。

比如在墓中設置勁弩,用大量炒乾的細沙埋葬棺槨,形成容易塌方的「積沙墓」,再或者是用巨石堵門。

但這種方式耗費相對較大。

第二種就是虛設疑冢。

也就是造若干假墓穴,混淆視聽。

傳聞曹操死後就曾設72疑冢,看來一生玩弄權術的曹操也擔心死後被人挖墳。

第三種就是文字警告。

最直接的就是下詛咒。

比如我們都熟悉的埃及法老的詛咒:誰要是干擾了法老的安寧,死亡就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在我國也有這樣類似的詛咒語: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

大意就是敢挖我墳,就叫你斷子絕孫。

可是盜墓賊既然敢做挖墳掘墓的事,自然不會顧及什麼詛咒不詛咒的,畢竟吃得就是這碗刀尖上舔血的飯。

怎麼辦呢?

曹操的部下征南將軍張詹就想到了一招既省錢又奏效的反盜墓措施。

你們盜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錢財嗎?那我哭窮不就得了。

於是張詹死後,就在墓碑上寫了這樣幾句:「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

嗟爾後人,幸勿我傷。

」翻譯過來就是:我是薄葬,用的是最便宜的棺材,穿的也是最容易爛的衣裳,別說銅鐵,就連瓦器也沒有。

還別說,在那個思想單純的年代,盜墓賊還真就相信了張詹的話。

長期沒有人光顧張詹的墓,即便經歷了西晉八王之亂的盜墓最嚴重的時期,張詹的墓也完好無損。

直到200多年後的南北朝時期,遭遇饑荒的災民無意間挖開了張詹的墓,才發覺這哥們的墓穴里堆滿了金銀,就連釘棺材的釘子就是純金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什麼提倡薄葬,死後又有七十二疑冢之說

自從盜墓小說《鬼吹燈》火了以後,「摸金校尉」也成了盜墓者的代稱。其實,盜墓歷史悠久,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稱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特設的軍職。漢末連年...

萬象 | 那些坑爹的防盜墓手段,給跪了!

號外雖然金銀珠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古代的帝王、諸侯都喜歡把自己的墓穴造的十分宏大,用精美的器物陪葬,妃子也要陪葬。當然為了不被「摸金校尉」們打擾,也就為自己的墓穴設置了各種機關,盜墓者們一...

盜墓賊的原始老大哥:非曹操莫屬!

在此先感謝一下這只是一個業餘寶爸個人想法!謝謝理解支持!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