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葬儀式「服喪」中穿的喪服,講究太多,可別犯了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喪葬之事,農村是有著很多的規矩的,而其中服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謂服喪就是穿喪服參加喪禮。

喪服,也叫孝服,指喪葬活動中的服裝、飾物總和,也包括喪服、銘旌,以及現在流行的白花、黑紗等。

由於民族、時代、宗教的不同,喪服的款式和文化內涵也有所差異。

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喪服的特點!

喪服的特點:

第一,尊重死者,表示孝敬心意和哀悼的沉痛。

喪服使用質地粗糙的未經漂染白麻布,表示死者親屬值此不幸之際,願意放棄世俗享樂,以清苦的生活來面對死者的靈魂。

在喪服制度中,特彆強調晚輩要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第二,明親疏、顯貴賤、別等級。

五服既反映了生者和死者的關係,也反映了生者之間的關係,人們以此相認同、相凝聚,重在表現死者生前的地位。

第三,顯示家族的勢力,緩和鄰里矛盾。

喪葬操辦規格,主要看家族勢力,特別是家庭財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

民間還講究「人死如燈滅」,人死了,也就了結了一切恩怨,所以,即使是生前的冤家對頭,也來弔唁。

第四,遵禮成服,打上階級、等級的烙印。

喪服制度是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的一個縮影,並涉及宗法血緣等級與政治等級兩大範疇。

喪服制度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服喪標準;每個家族成員都要根據自己與死者的血緣關係,和當時社會所公認的形式來穿孝、戴孝,成了「禮」的範疇。

這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主要標誌之一。

第五,喪服既然納人了中國古代親屬關係的等級規範,就形成了一套嚴密的規範體系。

喪服制度具體又可分解為服飾制度、服敘制度與守喪制度。

服飾制度是親屬關係等級的外在標誌,服敘制度是親屬關係的內在等級序列,守喪制度是親屬關係等級的外在行為規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之停柩

在中華民族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產生、演變和積澱而成的喪葬文化,既表現為繁複多樣的禮儀形式,又具有豐富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圍繞死者而展開的各種喪葬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諸多方面,與人們的宗...

蒙古族的喪葬民俗

古老的蒙古族世代以遊牧為生,因此其喪葬習俗與漢族相比較為簡單。蒙古族的分布地域廣闊,有牧業區,也有農業區,其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據《蒙古風俗志》等書記載,解放前後,東部農業區蒙古族的喪俗大體是:...

『披麻戴孝』的來歷│古代喪葬制度考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清明時節,祭親的掃墓人為親人的墳墓拔凈荒草,培些新土,灑下老酒,燒上紙錢。唐代詩人杜枚的一首《清明》生動刻畫了人們哀思祭親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