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之停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華民族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產生、演變和積澱而成的喪葬文化,既表現為繁複多樣的禮儀形式,又具有豐富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

圍繞死者而展開的各種喪葬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諸多方面,與人們的宗教信仰、倫理觀念、民族意識、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結構等都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繫。

小編深深地感到,要將中國古代如此博大的喪葬文化全面而準確地展示出來,實非易事。

於是便淺談一下。

喪葬活動及喪葬文化均起源於人類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

早期人類信奉樸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靈魂不滅,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動即喪禮來達到使死者復生、靈魂轉世的良好願望,同時藉此表達對親人去世的悲哀和懷念之情。

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演變出一套系統的喪葬禮儀及文化,並表現出明顯的國家意志和禮儀特點。

從夏商周開始葬禮即已進入了系統化程序化發展階段,春秋時期進入完善期。

史料記載,秦漢喪葬禮儀已相當複雜,共分三個部分:葬前之禮、葬禮、葬後喪服之禮。

葬前之禮包括:招魂、沐浴、飯含、小斂、大斂、哭喪、停屍等。

葬禮包括:告別祭奠、送葬、下棺等。

葬後喪服之禮包括:喪服、喪制等。

喪禮的每一個環節都包含有相應的寓意,必須嚴格遵守。


我國古代喪葬文化與「孝」文化密切相關。

「孝」源於儒家的核心思想。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仁即是愛。

何為愛?孟子對愛作了精闢的論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首先愛自己的親人,其次愛一切大眾,最後愛自然萬物。

愛親人首先是愛父母,愛父母則為孝。

「孝」作為儒家社會倫理思想的基礎,對古代社會的行為規範和社會秩序的穩定起了重大作用。

我國古代社會是以家族宗法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

它的社會政治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家庭、家族、宗族、皇權即國家權力。

因此家庭關係穩固了則家族關係穩固,家族關係穩固則宗族關係穩固,進而皇權即國家權力就穩固了。

而「孝」文化則是處理和維繫家庭成員之間,家庭之間,宗族關係之間的道德規範和社會政治要求。

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孝是處理和規範人際縱向關係的標準,悌是處理和規範人際橫向關係的標準,一縱一橫,縱橫交錯,維護和促進了社會政治基礎的穩固。

統治者還認為「忠臣出孝門」「人臣孝則事君忠」。

孔子也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封建統治者深知「孝」文化對於穩固社會統治基礎的重要意義,都將孝作為治國的基本國策,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

譬如各朝文書中通常都有一句:「聖朝惟以孝治天下」的套語。

停屍儀式

中國的傳統喪葬文化非常講究壽終正寢的。

在病人生命垂危時,親屬要給他脫穿戴好內外新衣;否則,就是"光著身子走了",親屬會感到十分地遺憾和內疚。

病人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親屬們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守護他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這叫做"挺喪"。

在彌留時刻,死者須穿上壽衣。

在北方漢族的習俗里,貼身穿白色的襯衣襯褲,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褲,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長袍。

整套服裝不能夠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繫緊,這樣做是表示"帶子",就是後繼有人的意思。

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帽頂上縫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用來驅除煞氣,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子孫是吉祥的。

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話,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

壽衣一定要是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等到臨死的那一天,也還得要恢復原來的裝束。

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歸宗。

在病人臨終之前,家屬必須要給他沐浴更衣。

這實際上是給死者進行的第一次化妝整容。

但是這樣的的沐浴更衣,已經遠遠超出了服裝本身的物質形式。

比如:佤族在為去世的老人穿壽衣的時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時所穿的衣服之外,還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過來穿的新衣服。

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在民族傳統的觀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舊衣服脫掉,這樣方便死者的靈魂回來認識自己的身體;而他們把後來加上去的新衣服反過來穿,是為了讓死者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單數和雙數一樣,是人們在生與死、陰與陽交接的人生"換屆"中,舉行的最後一次換裝儀式。

這種被稱為"反飾"的習俗,是為了改變死者壽衣的穿著式樣,使他的靈魂沒有辦法停留在陽間。

同時也有通過反正顛倒來暗喻陰陽兩界的意思,因為在人們的觀念里,陰陽兩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顛倒過來的。

壽衣已經成為人們的靈魂觀念中靈魂的一個代碼了。

買水

親屬給死者沐浴,一方面寄託了生者對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壽衣"一樣的象徵意義。

清洗屍體所用的水一般都是買來的,俗稱為"買水"。

它本身是一個可以單獨存在的儀式,就是把"陽水"變成"陰水"的一個轉換儀式。

買水用的錢主要是陰錢:燒香、化紙、即紙錢。

這種錢只有在陰間才有價值,只能由靈魂享用,而在人間的話只是廢紙一疊。

"買水"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於"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惡,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讓死者的靈魂知道,這不是在給活人沐浴,而是要讓死者乾乾淨淨地到達陰間,被祖先所收容。

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過屠夫,那麼他臨死之前,家裡人要用一塊大紅布,把他的手包起來,偽裝成被斬斷的樣子,據說這樣做就可以避免在陰間被他宰殺的牲畜咬他的手。

同時,家裡人還要在死者的嘴裡放上一枚銅錢,這叫做"含口錢"。

在江浙一帶的農村,還流行給死人燒紙錠、錫箔之類的信物,就是"燒落地紙"。

按照舊時的規矩,在沐浴更衣的儀式結束之後,還要舉行飯含儀式。

飯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貝、玉貝和米飯之類的東西。

這是為了不讓死者張著空嘴、餓著肚子到陰間去受罪,而成為餓死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你知道有哪些嗎?

喪葬禮儀,既是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也是最後一項「脫離儀式」,它表示一個人完成了他或她一生的全部行程,長期以來,民間普遍認為人死而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人死後,靈魂不僅仍然和...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漢族)漢族的風俗與習慣

傳統禮儀坐禮: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傳統漢族成人禮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而現代坐在凳子上,雙腳縱向下來的坐法,實際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視為正...

喪葬禮儀服務

喪葬儀式活動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約1000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勞動、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傳播。在很長一段時間,人的生命活動的擴張已使原始人口逐步由固定的生活集體更換,有是一個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