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圈形成的軌跡——66冊日本《玉篇》卷文獻出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梳理漢字「走出去」軌跡和傳播規律

字典往往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而日本《玉篇》類字典更是跨語種、跨地域、跨文化背景下,漢字漢文化在日本傳播的記錄。

要研究漢字傳播歷史、漢文辭書傳播歷史,首先就要理清東亞《玉篇》類字典編寫歷史及內容。

(漢字文化圈)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平教授主編的《日本明治時代漢文辭書彙刊·玉篇卷》新近出版,共收入日本明治時期出版的《玉篇》類漢文辭書57種,全套影印出版,共66冊。

日前在上海交大舉行的「東亞文化圈古辭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名專家談到,這批日本《玉篇》卷文獻的集中出版,以其首示性、豐富性、完整性、系統性等特點,彌補了國內收藏機構的館藏空白,有助於推動東亞漢字圈文化研究的深入開展,對漢文化及漢字傳播、東亞漢文辭書編撰史、東亞中文概念史等研究都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對於重塑以漢字漢語為紐帶的東亞文化、梳理中國國學歷史傳播的脈絡、整理一帶一路上的漢字遺產等具有重要意義。

(《玉篇》66冊)

日本至明治時代,漢籍出版頗為興盛。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從中選出漢文辭書之精華編成彙刊,根據內容分卷整理出版。

此次整理出版的日本《玉篇》卷漢文辭書文獻收錄對象為日本明治時代以《玉篇》(或稱《玉編》)為名的辭典。

收書按照出版年代編輯,起於明治二年(1869年),止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反映出該時期《玉篇》類辭典的成書與出版情況。

記者了解到,《玉篇》卷出版後,「公文卷」「譯語卷」「作文卷」「蒙求卷」「曲辭卷」「史地卷」將陸續推出。

學者王平說,日本漢文辭書資料在日本散見別藏,在國內更鮮獲見,學者們了解不多,參考不易。

本次日本《玉篇》卷文獻是從日本日本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等館藏中訪尋所得,其中,不少信息、資料此前不為漢學研究者了解,堪稱是一次「新資料的大發現」。

以《玉篇》命名字典,源於中國。

成書於南朝梁代的《玉篇》是繼中國第一部小篆字典《說文解字》之後的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是中國字典史、文字學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對《玉篇》的整理與研究,是對使用了2000多年楷書漢字形音義歷史的系統整理與研究。

《玉篇》不僅是中國辭書編纂史、文字發展史研究的重要坐標,還對東亞漢字文化圈產生過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明清以來,日韓學人,為適應本國漢字漢語教育,或仿照《玉篇》體例,或借用《玉篇》名稱,編纂了大量的漢文字典。

《玉篇》已經成為漢文字典的代名詞。

業內將日本漢文辭書名稱中有「玉篇」(或作「玉編」)的字典,統稱為《玉篇》類字典。

(梁代所著《玉篇》唐抄本)

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漢文經典的學習與研究並未中斷,該期漢文辭書字典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致使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漢文辭書字典編撰高峰期。

經調查發現該時期日本學者編寫的漢文辭書達197餘種,而以《玉篇》命名的漢文字典多達57種。

「日本明治時期玉篇類字典在體例上雖然祖法中國的《玉篇》《康熙字典》,但是其具體內容注意結合實際,訂正前人編纂《玉篇》之訛誤和不足,為當時學習漢字者服務。

另外,還有一大批《玉篇》字書具有明顯時代烙印,注重吸收當時常用字及異體字,收字訓釋注意與當時政治國策、思想風潮相結合。

」在王平看來,東亞文化圈有著共同使用漢字編纂漢文字典的歷史,這種持續學術交流帶來豐富的文化積澱,從《玉篇》資料入手,有助於掌握古代東亞對漢字的使用情況,也能了解漢文及日漢字典的編寫歷史。

繼王國維提出以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互證的二重證據法之後,學界已經認識到海外漢字資料作為第三重證據的重要性。

「從漢字傳播學來看,漢字是中國原生文字,日本借用漢字來表達記錄本國歷史文化。

中日兩國使用同樣的文字,但是所表達的思想和傳遞的文化信息是有差異的,這些無疑對研究漢字跨域跨語的傳播時間、層次、規律、特點等極有價值。

然而,在新一波海外資料熱中,日本明治時代豐富的漢文辭書資料尚未得到足夠充分的整理利用。

」王平說,對日本明治時代漢文辭書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實際上是通過對「走出去」的漢字的軌跡梳理,探討研究漢字傳播規律,通過「拿回來」的材料補正中國相關領域研究之缺失。

(王國維)

可以說,漢字不僅是研究東亞文化圈歷史的化石,更是系聯東亞文化圈未來的紐帶。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於傳承保護東亞諸國漢字傳世與出土文獻、增進世界漢學學者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以資料庫技術催生傳統學科研究的生命力,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相結合,讓拿回來的漢字具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補缺功用。

圖書信息

《日本明治時代漢文辭書彙刊 •玉篇卷》

編著 王平

ISBN 978-7-313-16792-7

定價 49800 元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

以《玉篇》命名字典,源於中國。

《玉篇》是我國繼《說文解字》後極為重要的字書。

《玉篇》對東亞漢字文化圈產生過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日本、韓國漢文字典多名為《玉篇》,被學者稱為《玉篇》類字典。

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漢文經典的學習與研究並未中斷,該期漢文辭書字典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致使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漢文辭書字典編撰高峰期。

經調查發現該時期日本學者編寫的漢文辭書達190餘種,而以《玉篇》命名的漢文字典多達57種。

東亞文化圈有著共同使用漢字編纂漢文字典的歷史,這種持續的學術交流帶來了豐富的文化積澱。

作為東亞漢字文化遺產的漢文辭書影響深遠,價值重大。

但由於數據散見別藏,學者使用或參考非常不易。

對日本明治時期漢語辭書的系統整理,其數據亮點是首示性、豐富性、完整性、系統性。

這一批豐富而重要的日本明治時代新編漢字字典數據的整理出版,既是海外漢字文獻的重要回歸,也是為國內漢字研究和漢學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視角,對於彌補漢語史斷代、漢字發展史、漢字傳播史、中外文化經濟交流史等研究資料不足之遺憾,對於重塑以漢字漢語為紐帶的東亞文化圈、梳理中國國學歷史傳播的脈絡、一帶一路上的漢字遺產整理等具有重要意義。

編者簡介:

王平,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韓國漢字研究所合作研究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域外漢字的傳播與應用、漢字發展史、傳世字書數字化處理等。

首次提出了漢字研究「三重證法」,即以本國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與異域傳世漢字文獻相互印證,考證漢字發展史。

本期編輯:王加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微信:sjtupress

關注、點讚、留言、轉發,分享你的感受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進店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亞漢文文獻有待進一步研究

直到今天,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往往依舊滿足於「汗牛充棟」的中國史料,似乎理解中國只能去中國文獻中尋找。復旦大學葛兆光教授及其所在的文史研究院一直期待那些被「減去」的中國歷史在周邊的眼睛中重新浮現。...

日本明治時期《玉篇》類字典的版本與價值

«日本明治時代漢文辭書彙刊»(玉篇卷,66冊)本文原刊於2018年7月16日《藏書報》■王平(本叢書主編)日本明治時期《玉篇》類字典的版本 以《玉篇》命名字典,源於中國。南朝梁顧野王撰《玉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