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古籍的整理與回族文獻的界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對於回族古籍的系統整理和出版共有五次,先後出版了五種回族古籍彙編。
按照出版時間順序,簡述如下:
《回族和中國伊斯蘭教古籍資料彙編(第一輯)》,中國回族及伊斯蘭教歷史典籍合刊本。
選輯有《歸真總義》《正教真詮》《清真大學》《希真正答》《真功發微》《天方典禮》《天方性理》等15種明末清初和近代早期中國回族及伊斯蘭教文獻。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分為《藏外佛經》《三洞拾遺》《清真大典》《東傳福音》《民間寶卷》5部,共收錄中國歷代有關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以及民間宗教的珍貴文獻1100餘種,其中伊斯蘭教、基督教和民間宗教三部均為首次出版,佛教、道教二部所收亦與此前同類出版物絕不重複,堪稱研究中國各主要宗教的資料寶庫。
《清真大典》彙編自元代至民國的中國伊斯蘭教歷史文獻共167種,2006年由黃山書社出版,內容廣及古蘭經、先知傳、聖訓解、教法、禮儀、教義、啟蒙、論辨乃至天文醫藥、家譜碑銘等,豐富翔實,極為珍貴。
《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彙編了明末清初至民國中葉300年間的伊斯蘭文獻52種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全六冊)(精裝),這52種文獻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闡述伊斯蘭教哲學、歷史的著作或譯作,如王岱輿的《希真正答》、劉智的《真境昭微》和藍煦的《天方正學》等享譽已久的名著;二是《古蘭經》、穆罕默德聖訓等伊斯蘭典籍的節譯本,如《漢字赫廳》、《至聖寶訓》等;三是傳播伊斯蘭教教義的通俗讀物,如《穆民須知》、《清真勸教歌》等;四是回民學校教育的課本和雙語工具書,如《回文讀本》、《中阿要語合璧》等;五是民國時期出版的報刊,如《醒回篇摘要》、《明德報》等。
此外,還附錄了兩種伊斯蘭教與天主教論辯的小冊子。
從時間上看,明代1種,清代約15種,其餘為民國時期的作品;從地域上看,涵蓋了北京、天津、山西、河南、江蘇、上海、湖南、四川、雲南、廣東以及南洋等地。
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不同流派的不同要求,在這裡都有鮮明的體現。
《回族文獻叢刊》(全8冊),收錄五代、宋元明清及民國29位作者38種回族文獻,內容涉及伊斯蘭教義、詩文、科技和譜牒等,其中多刻本、稿本,有的為孤本,史料價值很高。
例如《清真教考群書彙輯》,猶如回族文獻藝文志;元乃賢的《河朔訪古記》則是歷史考古資料,有探明歷史遺蹟的功能;《回回原來》、《西來宗譜》則概述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簡史。
所以《回族文獻叢刊》也是回族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回族典藏全書》,該書為中國少數民族首部大型文獻集成,被譽為「回回民族的《四庫全書》」。
收錄了五代至民國回回人譯著的漢文典籍(含中阿合璧等多文字典籍)539種,共3000餘卷,約一億兩千萬字。
全書分為四類:宗教類210種,政史類110種,藝文類144種,科技類68種。
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和孤本。
是回回民族展示民族文化,傳承優良道統,表達回民心愿,弘揚愛國情感,奉獻給中華文化及及世界文化的奇葩瑰寶。
宗教類:共搜集《古蘭經譯解》《天方三字經》《五更月》《經學系傳譜》《西來宗譜》等稀見文獻210種,所輯文獻既有罕見的伊芳斯蘭教哲學思想、教義教法類著作,也有傳記類、傳說類典籍和絕好的注本,是對伊芳斯蘭教歷史沿革、哲學原理、教義禮規的系統詮釋。
政史類:囊括《馬端敏公奏議》《敦悅堂馬氏宗譜》《馬氏族譜》《藏牘劫餘》等稀見古籍110種,是研究歷代政治制度、邊疆史地、回民起義、家族譜系及理學思想的珍貴史料。
藝文類:匯集《薩天錫詩集》《陶情令》《竹園叢話》《桑榆吟草》等稀見典籍144種,涉及詩詞、文集、書畫諸方面,是研究回族文學藝術的重要史料。
科技類:收錄《天方歷源》《飲膳正要》《形意拳譜》《中華新武術棍棒科》等重要典籍68種,是研究伊芳斯蘭教天文歷算、伊芳斯蘭教醫學以及中國古代水利農事、軍事理論、中外交通的珍貴史料。
《回族典藏全書》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威權的大型回族古籍文獻資料,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回族文獻的界定
回族文獻,大概是從回族先民活動的唐代開始出現,歷經宋、元、明、清、近代的積累,其民族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種類齊全、蘊藏量巨大。
何謂回族文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圖書館的回族學者海傑認為:「凡記錄、存貯和傳播回回民族知識的一切載體統稱為回族文獻。
」
對於回族文獻的界定,首先要考察歷史上回族文獻的遺存和整理情況。
唐代來華的阿拉伯、波斯等國家和地區的人,由於寄居中國,他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程,從這時候就開始了,他們是回族的先民。
唐代大食人李彥升就是其中之一。
從姓名上看,他已取漢姓;從他能考取進士,說明他的漢文化功底已相當深厚。
故有學者稱其為「西域人華化先導」。
到了五代時期,蜀地李珣就是有名的「花間派」詩人,他的54首詩詞輯錄在《全唐詩》中。
他的妹妹李舜弦也有3首詩作入選《全唐詩》。
李珣不僅是一位詩詞作家,而且還是一位藥物學家,著有《海藥本草》一書。
據此,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回族古籍最早可能出現於回族先民活動的唐宋時期。
對於回族古籍的收集,最早可追溯到元代。
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秘書監志》卷七《回回書籍條》,對元代秘書監回回學者所使用的回回書籍編寫了目錄,這些書籍包括天文、數學、化學、醫學、地理、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對了解元代回回學者所使用的書籍提供了大致的線索,可謂是目前我們所知最早的回族古籍的收集了。
清代學者劉智在他的著作《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禮》中對早期中國伊斯蘭經堂教育典籍作了輯錄,其書目中「《天方性理·采輯書目》有45部,《天方典禮·采輯書目》有40部,其中重複的20部,共有65部書目」。
劉智雖然沒有介紹這些書目的基本情況,但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早期中國伊斯蘭文獻的線索,也算是回族古籍的一種簡單的收集。
近現代,隨著回族報刊在各地的興起及國內外一些學者對回族、伊斯蘭教的研究,回族古籍的收集與整理也不同程度地進行。
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是搜集、整理與研究回族古籍的大師,他的《回民起義》《中國伊斯蘭史存稿》等有關回族伊斯蘭教的著述,就是從一個史學大家的眼光,以自己搜集、整理的回族古籍文獻為資料,寫出的傳世佳作。
因此,回族文獻是回族回回先民和回族人民在各個時代,在不同學科領域創作和整理的知識與信息的一切載體。
回族文獻使用的語言大多為漢語,但也有一部分阿拉伯語、波斯語,甚至是小兒經和經堂語的著作。
當然,以阿拉伯語、波斯語等記錄的各類文字和口碑等文獻資料限定在回族學者的漢譯本。
如《古蘭經》的譯本,回族學者的漢譯本,就歸屬回族文獻之列。
《清真大典》中收入了很多雙語甚至是兩種以上語言的回族文獻,如《侯賽尼大辭典》(阿波漢語)、《漢阿對照穆信嗎台》。
《回族典藏全書》收錄的雙語甚至是兩種以上語言的回族文獻更不勝枚舉。
回族文獻的類型,可分為三類。
一是按照內容劃分,可分為宗教學、文化、教育、歷史、經濟等方面,也可分為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如回回天文學等)。
二是按照載體形式,將回族文獻劃分為鐫刻、抄本、印刷本等,至於音像文獻等電子文獻,需區別情況對待。
三是按著述形式,將回族文獻分為圖書、報刊、檔案和非書資料四大部分,每大部分又可細分。
圖書有地方志、地方史、譜牒、地方人士著述等;報刊主要指近現代創辦的報紙、期刊;檔案資料有檔案、文書等;非書資料有金石文獻、口碑文獻、匾額、碑刻、楹聯、音像資料等。
通過對回族文獻類型的系統分析,將有助於對歷朝歷代不同時期回族文獻界定的深入研究。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回族人民將阿拉伯波斯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等中華各民族的文化兼容並蓄,創造了輝煌的回族文化,因此,回族文獻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需要專家學者不斷深入探討,精心研究。
對於回族古籍的全面整理,對於不同時期回族文獻的界定分析研究,也將是一個長期和漸進的任務。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出版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紀實光明日報記者 杜羽 羅容海「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數千年來,中華典籍文獻世代相傳,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據《春秋左傳》記載,在...
貴州將花5年修《貴州文庫》 集成先秦至民國典籍
新華網貴陽8月18日電(盧志佳)「編輯出版《貴州文庫》是貴州文化發展史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工程。」8月17日召開的《貴州文庫》編輯出版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文聯主席、省文史館館長顧久對該叢書...
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離不開人的作用,不是哪部法律法規所能完成
向敬之 古籍整理和出版,走著少而精、簡而約的學術路線,是一個尋求品位、傳承精粹的光榮而艱巨的事業,各大古籍出版社為此,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古籍出版,屬於小眾閱讀範疇,都是長銷之書,難以做到及時...
韓星: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的歷史經驗與啟示(下)
4、中國伊斯蘭教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以儒詮回,尋求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次融合。 中國伊斯蘭教在其發展初期的唐代,就有穆斯林努力學習和適應儒家文化。據《全唐文》卷767記載,唐宣宗時就有伊斯...
文獻是桂學研究的基石
文獻是社會發展的記錄,是地區、民族、群體興衰的記錄。桂學文獻記錄了廣西社會發展的進程,是廣西悠久歷史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廣西發展歷史的重要資料。回顧廣西歷史進程,探尋廣西歷史走向,離不開這些典籍...
《廣州大典》4月30日首發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周秋敏 實習生 張利萍 通訊員 穗宣) 昨日,《廣州大典》十年編纂總結會在廣州召開,會議由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主持,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楊樹...
中國當代回族文化知識普及:清真寺的產生和名稱的來歷
禮拜是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實踐活動。 禮拜的場所, 在阿拉伯語中稱為 「麥斯吉德」 , 在中國則被稱為清真寺, 亦稱禮拜寺。穆斯林最早的禮拜場所位於先知穆罕默德麥地那的家院中, 後在麥地那城內正式建...
近代以來公文紙本古籍的流傳和存佚
摘 要:近代以來,中國學術界對典籍文獻新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首始於考古出土新文獻的發掘、整理及研究,1950年代以後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又擴展到傳世典籍文獻新資源的搜集、整理與開發。經過近百年時間...
古典文獻學是冷學科,卻是大學問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關於我國古代文獻典籍閱讀、搜輯、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學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學術傳統,經過歷代發展,在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校勘和輯佚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為包...
彩雲之南的穆斯林民族
彩雲之南,山水多姿,峰巒俊秀,民族眾多,文化璀璨。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26個世居民族,他們勤勞智慧,風俗各異,相濡與沫,親如手足。這其中就生活著70餘萬全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穆斯林。
應重視民族古籍的收集與整理
民族古籍 是記載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是民族文化的根 ,是民族文化命脈的內在延續 ,是民族歷史的真實記錄 ,是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亮麗瑰寶。我國的民族古籍 ,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不久以後 「雲上」也能閱讀貴州古籍!
「盛世修書,傳承文明;學術復興,文獻先行。」在8月17日舉行的《貴州文庫》編輯出版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楊慶武介紹,這項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的我省重大出版工程,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