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這是繼徽州契約文書之後在歷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僑批有緣的人,並不止王煒中先生一位。

但王煒中老師與僑批結緣之深卻有目共睹,這種緣份在2017年還進一步具體地轉化成了一本30多萬字的新書——《僑批緣》。

大概在10年前,我們廣西師大出版社也開始與僑批結緣,啟動編輯出版一套曾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名為「潮汕僑批集成」的大書。

截至2015年,《潮汕僑批集成》共出版了3輯108冊,後續的第4輯將在2018年完成。

屆時這套匯集超過12萬封僑批資料120餘冊的叢書將完滿收官,為潮汕華僑文化研究奠定更加堅實的資料基礎。

而為這批珍貴資料的出版貢獻良多,在整理方面主其事、搭建起出版社與僑批緣份之橋的,便是王煒中老師。

潮汕是中國的著名僑鄉,自清代中期以後,越來越多的潮汕人遠渡重洋赴海外謀生。

在有所積蓄後,海外僑民便通過「僑批」,將辛苦所得的財物,托寄至家鄉親人手中,用於贍養家眷子女、扶助家族、回饋鄉里等不同目的。

也可以簡單些說,僑批就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兼有郵傳信遞、金融匯兌的功能,其基本特徵為「銀信合一」,即匯款與家書同體的民間寄匯。

在郵政不甚發達、交通條件受限的時代,正是這樣一封封遠自海外寄來的匯款與家書,支撐起了潮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正常運行所需的大量耗費。

潮汕僑批,據文獻可考大概產生於19世紀前半葉,至今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

早期較為知名的僑批研究,當推1946年饒宗頤在其總纂的《潮州志》中論及「僑批業」的相關條目。

在該書中,饒宗頤先生對僑批的起源、沿革、運營、同業商號等,第一次作了全面的闡述,並明確指出:「潮州經濟之發展,以華僑力量為多。

而有造於僑運之發揚,應推華僑匯寄信款之僑批業。

」他對僑批在潮汕經濟發展中的實際作用作了切合實際的描述,這也成為後來的學者研究僑批與潮汕僑鄉社會之間聯繫的先聲。

在2007年5月,潮汕僑批申報為國家檔案文獻遺產時,饒宗頤教授再次對僑批的史料價值作了高度評價:「來自民間的僑批記載翔實,內容豐富,從中可以看到祖國與僑胞居住國的國情,僑胞故鄉的鄉情,僑胞家庭的家情和僑胞與他們眷屬的親情,是研究社會史、金融史、郵政史以至海外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國際關係史的寶貴歷史資料,與典籍文獻互相印證,補充典籍文獻記載之不足,可謂是繼徽州契約文書之後在歷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發現。

」在長期關注僑批研究的饒宗頤教授看來,僑批的史料價值足堪與徽州文書相媲美。

王煒中先生雖然是潮汕人,但長期在福建工作,退休後的2003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創會理事長劉峰找到並動員到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重新「上崗」,投入潮汕僑批的研究工作中,從此與僑批結下不解之緣,為僑批研究貢獻了自己的「第二春」,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直至2011年第二次光榮退休,王煒中先生才有時間細細整理自己「二次就業」期間的成果,並最終集結為《僑批緣》一書。

《僑批緣》的主要價值,從我們做編輯的眼光來看,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本書集中記錄了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僑批整理出版過程。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雖然創立於1991年,但其僑批收集卻起步於1994年,並且首批較大規模的收藏是3000餘件的複印件。

但就是從複印件開始,經過研究中心一批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們的多方努力,在其後的將近10年里,一批批珍貴的僑批史料陸續匯集到研究中心,總數最終達到將近12萬件。

到了2006年,在王煒中先生的推動下,研究中心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達成協議,決定共同整理出版這批珍貴的僑批資料,將其化身千百,供全世界範圍內的學者研究使用。

作為親歷者和推動者的王煒中先生,通過本書中的文字,為僑批的整理出版歷程留下了寶貴的記錄,這將成為僑批整理史上的重要史料。

其二,是本書記錄了王煒中先生二次就業後從事僑批研究的成果,以及策劃並參與諸多以潮汕僑批研究為中心的學術活動情況。

其中,連續三屆的僑批文化國際研討會,大大拓展了僑批研究的影響和範圍,為僑批研究初步奠定了成為學術熱點的基礎。

從論述饒宗頤教授的開創性研究,到與徽州文書、西幫票號的對比,再到本書成稿前的2016年運用社會心理學方法研究僑批信件中的僑民心理,從僑批研究的常規課題到前沿性研究,王煒中老師細緻地梳理著自己的潮汕僑批研究歷程,這些內容將來一定會成為構建僑批研究學術史的重要材料。

其三,是本書對於民間文獻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具有樣本性的參考意義。

王煒中先生在投身僑批研究之後,最為看重的事業,是2013年6月19日,以潮汕僑批為主體的中國「僑批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也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老人家們將近20年的心愿最終結出的碩果。

其申報成功的要素在本書中的體現,首先是僑批文獻的大量遺存,這無疑是申報成功的前提性條件,總數超過16萬件(含廣東的潮汕、五邑、梅州,福建的廈門、福州、泉州、漳州等)的僑批使得項目申報在根本上上得以成立:僑批文獻具備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和人群基礎。

其次,是經過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長期努力,多次大規模、高水準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持續不間斷的學術資料的刊布等,使得潮汕僑批的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相關成果不斷湧現,這保證了僑批的學術熱度。

其三,從成功申報列入國家檔案遺產,再到成功入選亞洲記憶名錄,直到最終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王煒中老師和他的老領導、老朋友們,在每一步都付出了完全的努力,申報過程中材料的匯集、資源的調動、各方支持的爭取,都已盡化在書中的縷縷記述之中。

書名:《僑批緣》

作者:王煒中

定價:88.00元

書名:《潮汕僑批集成》

作者: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編

出版時間:第1輯(36冊)2007年12月,定價:25000.00元

第2輯(36冊)2012年2月,定價:28000.00元

第3輯(36冊)2015年3月,定價:28000.00元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898次推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那邊——潮汕僑批》今年將完成製作

本報訊 (記者 劉婉萍)5月14日,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在龍湖賓館舉行「2017潮學年會」,120多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青委會委員等潮學工作者參加了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在僑批文物館...

東亞漢文文獻有待進一步研究

直到今天,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往往依舊滿足於「汗牛充棟」的中國史料,似乎理解中國只能去中國文獻中尋找。復旦大學葛兆光教授及其所在的文史研究院一直期待那些被「減去」的中國歷史在周邊的眼睛中重新浮現。...

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研究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日前,收入《西夏文獻文物研究》叢書的《考古發現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該書主要是對考古發現的全部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包括俄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