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一怪異文物,引起專家爭執,最後確定是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一怪異文物,引起專家爭執,最後確定是國寶

文 | 韋爵爺

春秋時代,諸侯紛爭,史料記載的兵器有劍、弩等16種,材質都是以青銅為主。

這些兵器中殳、戟、矛等冷兵器尤其被廣泛使用。

但由於歷史久遠,「殳」這種兵器已經失傳已久,它是由青銅器製造的,是一種當時的近車戰打擊鈍器。

我們都知道,鼎這種大件的青銅器耐腐蝕,但是殳這種小件的青銅器卻會在濕潤的土層里漸漸腐蝕,所以流傳至今的寥寥可數。

1978年的時候,隨縣的擂鼓墩上發掘的戰國墓(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了大量極其精緻完好的青銅器,包括編鐘、銅壺、銅鑒缶等國家級文物,並且其中還發現了幾個長滿了銅銹的不知是什麼玩意兒的「銅槍頭」。

當時考古專家並沒有注意,於是將這幾個銅槍頭用棉紙包了起來放到木箱裡。

考古專家對文物的分類清理,一般都是先整理比較珍貴的文物,這就好比去醫院看醫生,護士台分診,都是重症的先看。

因為文物在地底下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時間,突然被暴露在空氣和強光中,會有氧化和腐蝕的可能,所以越是珍貴的文物越要先清理保護,一旦出現損壞,將是不可挽回的遺憾。

而那個銅槍頭,作為不太重要的文物,排在比較後面清理,清理完上面的泥土和銹跡後,這幾個寶貝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專家們都驚呆了,這幾個模樣怪異的文物,根本不是普通的銅槍頭。

於是幾十個專家一起組成了鑑定團,來研究這到底是什麼。

帶頭的鑑定組長是一位對先秦青銅器頗有研究的專家,他對古代兵器也頗為精通,他經過深入研究,又翻閱了大量典籍發現,這可能就是失傳已久的青銅殳。

這個消息可謂震驚了考古界,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覺得這不是殳,因為史書上記載的殳是一種長二尺,用來擊打的鈍器,而這個類似槍頭的兵器不符合這種描述。

就在兩派人爭執不下的時候,文物館請來幾位武器專家,經過這幾位專家的鑑定,最終確定這幾個銅槍頭確實是傳說中的殳,隨後,他們就以報告的形式,向所有人講述原因。

原來,古時候的殳就是粗糙的棍棒,都是用青銅器製成的,用來擊打的鈍器,造價非常低廉,所以軍隊可以大批裝備,於是成了軍隊中最常見的兵器。

後來,冶煉技術的發展,匠人們為了增加殳的殺傷力,就在殳的頭上裝上了帶刃的尖頭,非常鋒利,殺傷力極強。

聽了武器專家們的解釋,專家們紛紛恍然大悟,都一致認定,這就是失傳千年的寶物。

沒想到的是,差點被當成槍頭的文物居然是如此稀有的寶貝,真的要感謝各位考古學家和武器專家們,為我們解開了這麼多歷史謎題。

如果那天你站在博物館門口看到這種兵器,你也可以自豪地說:這可是失傳千年的兵器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侯乙尊盤為何無法複製

湖北日報訊 圖為:曾侯乙尊盤記者 海冰 實習生 韓笛 通訊員 連紅 吳建剛 王晶■編者按我省是文物大省,館藏文物總量超178萬件(套),其中,在上世紀90年代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19件,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