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曾侯乙編鐘外,其墓還出土了什麼國寶文物?極顯戰國時期輝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侯乙墓於1978年發掘於湖北隨州擂鼓墩,這是戰國早期的一位姬姓曾國君主曾侯乙的墓葬。

這位國君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從來沒有浮現過,知道20世紀70年代,湖北隨州發現這位國君的陵墓,我們才知道其人。

此墓在發掘之初即發現有古老的盜洞,似已被盜。

然而,當人們揭開墓頂的蓋板時,發現十多具棺材飄浮在滿池的濁水之中,正是這些地下滲入的水,讓盜墓者無計可施,從而使這些有著二千四百餘年歷史的國寶,完整地保存下來。

去年《國家寶藏》的湖北省博物館入選的三件國寶之一的曾侯乙編鐘,大家肯定到現在都印象深刻,在節目中也演繹了其背後的故事,曾侯乙墓也因出土了這麼一套大型編鐘而聞名於世,這套編鐘共有65隻,為中國出土之最大最全編鐘,並且,編鐘上還銘刻有中國古代的樂律,這是一套青銅鑄就的中國古代音樂史。

曾侯乙墓共有三個墓室,其中北室里埋葬著大量的車馬以及兵器,東室是曾侯乙本人的墓室,在西室,是包括編鐘在內的大量樂器以及一支完整的樂隊。

這位精通音律的奴隸主,殘忍地讓13名年輕的樂女為其陪葬,這13名女子樂隊成員,年齡最小的僅有13歲,最大的也只有26歲,她們生前為曾侯乙服務,死後仍要盡職盡責。

這不得不看出來這位2000年前的這位曾國君主十分注重樂器製造與音律研討,當然除了聞名世界的編鐘之外,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兵器和玉器。

九鼎八簋,上面一排是簋,下面一排是鼎。

在祭祀天神,地祗,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糧食,是最重要的祭器。

鹿角立鶴,放置在主棺附近,鹿角立鶴是作為曾侯乙靈魂升天的交通工具,他的家人和臣民在這點上想的是很周到的,曾侯乙在另一個世界絕對不會有行動不便的感覺。

曾侯乙墓出土的銅匜,用餐時洗手用的。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禮器中,甚至在中國所有傳世和出土的青銅中數尊,盤最為精緻。

聯禁壺。

壺是常見的酒器,禁是盛放酒器的几案,很少見,迄今已知只有5件。

鑒缶,它和尊盤一樣,由兩部分組成,內叫尊否,外叫方鑒,尊否放在方鑒內部。

同樣,尊否用來裝酒,方鑒的空隙里放冰。

建鼓座,戰爭時,這個鼓座會插上戰鼓;平時祭祀時,就會在大殿上用於演奏之用。

「金聲玉振」是對宏大優美樂聲的描繪,所謂「金聲」是指鍾所發出的聲音,「玉振」則是指磬發出的聲音。

曾侯乙的編磬共有32塊,分別掛在磬架的上下兩層。

由於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磬石的表層因腐蝕而十分疏鬆,甚至有的看似完整,一觸即潰。

多數不能擊奏,較完整的也不能發出樂音了。

積竹木柲,曾侯乙墓里出現的為數不多的兵器之一。

北室中出土的竹簡,這些竹簡記載了用於葬禮的物品以及葬禮的規模,但是竹簡的記載與墓中出土的實物並不相符,如完整的車馬根本沒有,也可能是另外有車馬坑下葬,只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或者根本就沒有下葬。

曾墓出土的玉器亦極負盛名,可與編鐘、兵器等並稱擂鼓墩出土文物之三絕。

出土了數量多達300餘件的玉器。

這批資料製作精美,器類豐富,是戰國早期玉器的重要代表。

在這些精美的玉器中,有一套16件連環玉佩,亦為中國出土古代玉器絕無僅有之奇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隨縣曾候乙墓是一個音樂寶庫?

湖北北部有一個縣叫隨縣,縣城西北有一個大土丘名叫擂鼓墩,擂鼓墩東南1公里丘陵盡頭的河灘上有兩個相距100多米、高出平地20餘米的大土包,1977 年當地部隊為擴建營房用推土機推土,發現東邊的土包...

稀世珍寶——曾侯乙編鐘

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戰國早期編鐘,鐘體總重量達2567公斤,是名副其實的編鐘之王。鐘體、鍾架及掛鈎上共有3755字銘文,內容為編號、記事、標音以及記錄諸如音名、階名、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