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銅車馬及其軍官佩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兵馬俑是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發現於1974年,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又先後發現二、三號坑,其中一號坑最大,面積達14260平方米。

三個坑共發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多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

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間,根據裝束、神態、髮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

坑內還出土有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蹟。

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目前展出的大部分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已回埋4000餘,只展出1000多個。

秦始皇 銅車馬

秦陵銅車馬出土於秦始皇陵西側20M處,1980年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製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

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

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

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

它完全仿實物精心製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劍璏(zhì):玉制劍鼻。

古代裝飾寶劍上的玉飾之一,穿繫於腰帶上,即可將劍固定於腰間。

劍珌(bì):是安在劍鞘尾端的玉製品,流行於戰國秦漢時期。

二號坑發現的寶劍青銅古劍,依然鋒利無比

陝西西安秦王兵馬俑坑出土的秦王劍是青銅製的,秦劍的長度在81—94.4厘米之間,比春秋越王勾踐劍幾乎長了一倍。

這些青銅劍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銅劍相比,劍身變窄、變薄,劍體加長,形狀為柳葉形。

秦代通行長劍,這可以從我們熟知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得到印證。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圖窮匕首現,秦王大驚,慌亂之中,長長的寶劍怎麼也拔不出來,只聽有人喊:「王負劍!」秦王恍然大悟,從背後抽出寶劍,刺死了荊軻。

秦劍由最初的30厘米左右發展到80多厘米,說明了格鬥武器的改進。

另外,秦俑坑中的青銅劍上還有一個不引人注目的特點,在離劍鋒6厘米的地方出現了收縮稍窄的現象,這個現象,專業術語上把它叫「束腰」。

束腰和現在刺刀上血槽的作用是相同的。

這一點,是秦代兵器研製的一大進步。

小連結

劍從用途上可分為佩劍、兵劍兩種。

佩劍既作禮儀,也是身份的標誌。

戰國時期貴族階層對佩劍十分重視,屈原貶官流放之中,還發出「佩長劍之陸離兮」的感嘆。

秦國於公元前409年允許官吏佩劍,第二年又允許統治階級內部成員佩劍,一則自身防衛,二則也是顯示身份的高貴。

兵劍的主要作用是用於戰爭及防衛。

劍最早用於戰爭是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吳王夫差劍

春秋晚期(吳王夫差在位22年,公元前495~公元前473年),通長58.3厘米,身寬5厘米,格寬5.5厘米,莖長9.4厘米。

春秋時期,南方吳越之國鑄劍水平十分高超。

著名的吳王光劍、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就是其中的代表。

戰國晚期至秦代青銅劍的鑄造工藝得到了較快發展,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就是例證。

唐代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是這樣描寫秦劍的精良的:「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越王勾踐劍

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它出土時完好如新,鋒刃銳利。

全劍長55.6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

此劍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十一道極細小的同心圓圈。

劍柄為圓柱體,柄上纏著絲繩並刻有三道戒箍。

劍格向外突出,正面用藍色玻璃,背面用綠松石嵌出美麗的花紋。

整個劍身滿飾有菱形暗紋,在靠近劍格的地方刻有鳥篆體錯金銘文「越王鳩潛(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

劍主人「鳩淺」就是「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前465年)。

考古學家稱此劍為「勾踐劍」。

無論就勾踐劍的外形研製,還是質料搭配,這口劍都無疑是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❶回文章頂部,點「龍泉寶劍」進行訂閱

❷歡迎關注我的微信:「 longquanbj 」一起交流哦

購買刀劍的朋友歡迎諮詢龍泉寶劍廠劉師傅微信:liu1526878677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朝的兵器 創造出兵器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

秦朝,距今2000多年,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大一統的帝國,雄厚的國力讓秦國可以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器,秦人製造的武器,是按照標準化製造的,誤差之小,讓人難以想像,在那些英武的兵馬...

揭密中國劍的前生今世

劍是中國古兵史上很熟悉、很常見的古代兵器。劍的歷史悠久,構造極其簡單,使用靈活方便,兩面都有利刃,劍端有鋒,即可橫斬,又能直刺。平時帶在身上能夠自衛格鬥,戰場上揮劍格鬥用以殺敵,實戰應用十分廣泛...

銅戟證明兵馬俑坑為秦始皇陪葬坑!

從帶有花紋的青磚和陶俑的形狀可以斷定,這個俑坑屬於秦代遺蹟無疑,但俑坑與秦始皇陵的關係尚難斷定,因為這個俑坑距離秦始皇陵內城1.5公里多地,在這樣遠的地方放置陶俑陪葬,當時的考古資料還沒有發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