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挖掘定陵現場照,教訓慘痛,從此國家決定再也不做一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目前對於考古的政策是, 能不動土就不動土,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

為什麼這麼做呢?這是基於60年前挖掘明朝的一個帝王陵的悲劇得出的慘痛教訓。

這個陵墓就是定陵。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裡面安葬著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即萬曆)以及他的兩個皇后。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10歲繼位,22歲就開始修建自己未來的壽宮,並多次親臨現場查看。

鮮為人知的是,當時考古學家首先計劃挖掘的並非定陵,而是永樂皇帝的長陵。

不過,長陵面積過大,一時難以找到墓道,這才將定陵作為試點進行挖掘。

圖為考古人員找到的定陵地宮入口。

地宮入口則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石門。

定陵地宮深入地下27米,總建築占地面積達1195平方米。

漢白玉棺床一側的陪葬品,由於年代久遠,木質的支架已經腐朽,各種文物散落一地。

考古人員正在萬曆皇帝棺內提取文物。

定陵地宮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定陵地宮的後殿,遠處是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材。

當年,定陵的發掘工作考古發掘隊隊長趙其昌回憶說,大量文物在發掘之後遭到損壞,而且無法彌補。

發掘定陵之前,考古學家都沒有見過真實的明代絲織品,發掘之後,陵墓中有許多整匹的絲織品,上面還寫著尺寸、時間、產地、質地等等,十分寶貴。

由於缺乏經驗,考古人員自信地將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衣物上,結果幾個月後,衣服全部變黑、變硬、變脆。

再加上當時條件的簡陋,大多數絲織品支離破碎。

更讓人心塞的是,幾年後,考古學家由於歷史的原因被逼離開工作崗位。

已經打開的皇陵無人照料,大量珍貴的布料和木料迅速腐敗。

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被扔出去,附近的農民將其做成了自家的家具。

萬曆皇帝及其兩位皇后的屍骨,更是被燒得乾乾淨淨。

對於挖掘定陵,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