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挖出青銅器疑為戰國青銅鼎專家稱價格行情猛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器是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也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

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陳設欣賞價值。

青銅器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紀的夏朝,就已經能生產很複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兵器、樂器等。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國青銅器達到了鼎盛時期,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可謂五花八門。

那時青銅器只是上層貴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無法享受。

直到公元前3世紀,青銅器不再為少數人所專用,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青銅器數量多,種類複雜,若按用途大致可分為飪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農具、雜器等。

西周青銅器是中國早期重要的歷史文物,同時也是珍貴的藝術品。

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時代的器物最為精美,西周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

西周青銅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傳世藏品。

西周青銅器的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一樣,由於採用手工製作,而且是一器一范的陶范製作,所以它的紋飾、器形沒有完全相同的造型。

1990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莖銅芯柄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鐵,被稱之為「中華第一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

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

一、商晚期銅倗祖丁鼎 高85.5 cm,重94.65 kg。

倗祖丁鼎是商末周初盛行的大型蹄足鼎,應是在商周之際特殊禮儀活動中的盛食祭器。

頸部飾帶狀獸面紋一道,柱足獸面紋作高浮雕獠牙猙獰狀,亦是此期獸面紋樣的典範。

銘文三字,是族徽與親屬稱謂的組合,乃早期彝銘的通例。

鼎重94.65公斤,是本院最重的器物,原置於清宮養心殿門廳。

鼎彝重器、邦國至寶,倗祖丁鼎確可當之而無憾!

二、商末周初銅亞醜方尊:高39.1 cm以獸面為主紋,以雲雷紋為地,具八道高棱脊的方形器,均有「亞醜」銘。

方形器在商代晚期數量稀少,大多發現於高級貴族墓葬中。

「亞醜」為氏族徽記,可能是文獻中的薄姑氏,是商王在東方的主要盟國,今山東青州一帶為其活動範圍。

這三件傳世器,質地精美,紋飾雄強;方尊與方觚原藏於熱河避暑山莊,方簋藏於北京景山的壽皇殿。

三、西周晚期 銅人足獸鋬匜 高24.5 cm,口徑17.1 X 34.2 cm,重5.2 kg「匜」與「盤」是古代行盥禮的必備禮器:受洗者雙手置於「盤」上,侍者以「匜」裝水,從上方澆於受洗者雙手。

「匜」的器身大多寬廣有如水瓢,一側有流,以便倒水,另一側有把手,方便持拿。

本器把手如龍,而最特殊的是器底的四足,為雙手交握的小人,似為異族僕役者,在青銅器中較為罕見。

以人形作器足的風氣,大約盛行於西周晚期,延續至西漢

四、青銅錯金銀立鳥壺 戰國 通高74、口徑19厘米。

1965年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此壺獨特之處是蓋上有蓋。

蓋、底均飾立鳥,中部隆起的壺蓋邊緣,蹲踞三對展翅欲飛的雛鳥,口微開,似鳴叫。

壺蓋中心有一圓孔,上加浮蓋,浮蓋上有五瓣梅花式鈕,鈕之頂端站一隻雙翅舒張、引頸高鳴的鴻雁。

壺底以三鳥作器足,鳥形象生動,鳥爪扣地,鳥身後傾,雙翅上揚。

壺體表面飾錯金銀,間嵌綠松石。

此壺集鏤刻、錯金銀、嵌玉鑲珠、鎏金銀等多種金屬工藝融為一器,華麗工整,美觀凝重,構思之奇巧令人稱絕,充分顯示了我國青銅工藝水平的高超。

五、商晚期 銅乳丁紋羊首罍 高37.3 cm,口徑 31.3 cm,罍為大型盛酒器。

此器體態宏偉,紋飾豐富多姿,四個高浮雕的羊首、間隔以扁平的立鳥,腹部的乳釘雷紋、繁麗突點與鉤狀棱脊,一起營造出視覺的強烈張力。

全器造型與諸多裝飾特徵,雖具有商文化中心區的青銅器特徵,卻又透露著商代中原作風與南方裝飾手法的完美結合。

器身身厚底薄,亦為某些南方銅器的區域特性。

六、西周早中期之際銅服方尊 口(外)徑19.7 cm,高22.6 cm,底徑11.2 X 10.8 cm,腹圍50.3 cm,腹深17.5 cm,服方尊原藏於清宮內府,製作年代在西周昭王、穆王時期。

和傳統方尊的形制相比,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器腹兩側有向上延伸彎轉的象鼻形雙耳,是相當罕見的設計。

鑄銘三行十四字:「服肇夙夕明享,作文考日辛寶尊彝。

」大意是說本器主人「服」為了紀念先父「日辛」而鑄製此件宗廟禮器,用以早晚向先祖獻祭酒食。

七、西周早期 銅鳳紋方座簋 通高27.2 cm,腹深11.6 cm,口徑22.6 cm,方座高10.4 cm,寬18.5 cm,簋與鼎,是青銅禮器中重要的盛食器組合,鼎用以盛肉,簋則盛黍稷稻粱。

方座簋盛行於西周初早期(約西元前1050-950年左右),型制多樣,紋飾富麗,可作為西周禮制重食文化之代表。

此簋以大量的牛頭裝飾鋬把與方座之四隅,是西周初早期武王、成王時在周王畿附近(今寶雞市一帶)流行的銅禮器造型,宏富壯美

八、西周晚期西周 《毛公鼎》,西周晚期,高53.8cm、腹深27.2cm、口徑47cm、重34.7kg,台北故宮藏。

傳於清道光23年(1843)前後在陜西省岐山縣出土。

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

腹內鑄銘32行500字,是舉世最長的銘文。

毛公鼎銘文之最,非僅在字數之多、訓誥辭華之美,也在賞賜內涵之豐厚。

九、耶魯大學藏商晚期鴞尊.,動物型尊這類青銅器罕見又有特色, 古靈精怪又有賣萌屬性, 讓"小眾"又相對"枯燥"的青銅器變得平易近人生動活潑起來. 這件鴞走的是高貴冷艷,腳踏"格格鞋"路線.。

十、西周騶虞之器——盠(li)方彝,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2.8cm,陝西省眉縣出土。

盠方彝為長方形、圈足、頂式器蓋,象鼻雙耳,內鑄銘文106字。

彝身鑄滿文飾,以夔龍紋為主題文飾,對稱裝飾,中間有圓形渦紋,器身角面以三層文飾裝飾,上下兩層為夔龍紋兩個一組裝飾,中間層與蓋主紋相同。

蓋為四坡頂,鑄有扉棱為脊。

整器莊重規範、工藝精湛。

彝是青銅禮器的一種統稱,金文中通常有「作寶尊彝」的字樣。

彝又是一種青銅酒器的專名,盠方彝是根據其銘文和形體而定名的。

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西周社會政治、經濟。

全民收藏與您分享,收藏帶來的快樂時光,感謝關注我們。

小編微信ID:A13764029913←長按可複製(每天推送最新古玩諮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你都見過嗎?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後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褥的呈組合的青銅...

國之重器一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

2014年9月2號,我來到國家博物館,來感受湖北先民給我們留下這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江漢湯湯」是《詩經•江漢》中描繪先秦時期湖北大地江河縱橫的詩句。先秦時期的湖北,北接中原,南通百越,西達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