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山黃帝陵,天下第一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帝陵,顧名思義就是黃帝的陵寢。

《山海經》曾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謂橋山。

」陵因山而得名,曰橋陵。

而橋陵,正是《史記》所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千峰競秀,萬嶺爭翠,融陵、山、水、城於一體,莊嚴肅穆,古樸典雅,有著「天下第一陵」的美譽。

傳聞中,黃帝乘龍升天時,群臣百姓苦苦挽留,以至於把黃帝的衣襟、靴子和寶劍都拽了下來,遂將這些遺物埋在橋山之巔,最終形成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緬懷。

整個故事雖然充滿了神話色彩,但卻永遠無法抹滅黃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事實上,從漢武帝元封元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先後有多位皇帝親臨橋陵祭祀或致祭文,司馬遷、曹植、摯虞、李白、杜甫、范仲淹等文人墨客也慕名而來,寫下了無數詠贊聖功的詩篇。

正因為黃帝是人文初祖,其陵冢的坐向不同於後世帝王的坐北朝南或是坐西朝東,而是依據地理,背向西北,面朝東南,與橋山、子午嶺和崑崙山的走向完全吻合,亦即中國地理的基本形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

黃帝陵景區主要由軒轅廟和黃帝陵兩大部分組成,軒轅廟在橋山山麓,而黃帝陵則在橋山之巔。

軒轅廟的主要建築有廟門、誠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廣場及祭祀大殿。

廟院內最主要的建築是「人文初祖」大殿,初建於明朝,雕欄畫棟,美輪美奐。

大殿正中木質壁龕內供放著一尊軒轅黃帝全身浮雕像,沉穩站立,抬臂揚手,彰顯雄才大略之氣概;雕像冠帶簡樸,著裝無華,又透著一股返璞歸真的神韻,令人肅然起敬。

軒轅殿位於廟院北端,由三十六根圓形石柱圍合而成,柱間無牆,上履巨型覆斗屋頂,取「天圓地方」之意,承天接地,沐陽光雨露,象徵著中華遠祖質樸的宇宙理念,中央偏北處豎著一塊高大花崗岩石碑——軒轅黃帝像石碑,採用「減地平雕加陰線刻」的漢代畫像石雕刻技法加工而成,呈現出嚴謹樸素、重拙寫實的古漢風韻。

出了軒轅廟,沿登陵道拾級而上,兩側古柏參天,繁花似錦,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途中還建有守護神天黿神慧,有如堅盾一般守護著黃帝陵。

西天取經都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為了拜謁天下第一陵,流再多的汗都是值得的,一鼓作氣地登上二百七十七級台階,從東門進入神往已久陵園,映入眼帘的是一座24米高的夯築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書「漢武仙台」四字,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所立,落款為「池南唐琦書」。

因民間有「登台一次,增壽一年」之說,不少遊客紛紛登上台頂,既可沾一沾福氣,又可飽覽四周美景。

穿過漢武仙台旁的欞星門,登上橋山之巔,即是黃帝陵冢,雖不如想像中那般富麗堂皇,但卻極其考究,土冢四周有磚牆圍護,下部築方形墓台,既襯托出陵墓的神聖之感,又暗合「天地相合」之意。

陵冢前設有祭亭,建築形式為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由文壇巨擘郭沫若手書「黃帝陵」三個大字。

就是這三個字,不單單是刻在了石碑上,更刻進了億萬華夏兒女的心裡。

石碑也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石碑,而是化身成為文化豐碑,永遠地屹立在了神州大地上!

人文初祖,五帝之首,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一統華夏,肇造文明,功蓋千秋,永垂不朽。

若無炎黃,何來華夏?而今乘著清風,懷著萬分敬仰之情,特此來到心馳神往的聖地,拜祖謁陵,尋根溯源,無限情思,欲說還休,願伴隨八萬古柏,靜守在這一片永恆的精神家園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最牛的帝陵至今沒被盜 誰動誰倒霉!

黃帝陵與其他的帝王墓穴不一樣,它的位置一點也不隱蔽,就在那光明正大地擺著。千百年以來,後世人中無論是帝王還是乞丐,都未曾有人對其動過一點壞心思,相反還十分恭敬地守護著它。黃帝陵,就是中華民族始祖...

當軒轅廟遇上素描,美到Cry!

看慣了各種「長槍短炮」拍攝出來的軒轅廟美景!是時候看看其他展現形式啦!嗯~~當軒轅廟遇上素描,會是怎樣一種情景?美!很美!非常美!現在小編就帶你走進素描中的軒轅廟!Let's GO~~~~黃帝陵全景

「天下第一陵」—— 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