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私藏小金庫,百年後皇陵慘被發掘,損失巨大,幸得周總理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584年,明王朝修建了整個明朝周期最長而且最費錢的皇陵,耗時6年,消耗白銀800萬兩。

由於明王朝經歷過萬曆中興的短暫繁榮,所以國庫富裕,一直以修建的皇陵檔次和規模也高於其它陵墓。

萬曆皇帝

在萬曆皇帝朱翊鈞駕崩的時候,下葬到了等待他三十多年的帝陵——定陵。

在萬曆在位期間,不務正業,還喜歡收集奢侈名貴寶物,各地徵收的礦稅銀就是他斂財的重要道路之一,這些財物直接被收進了萬曆的內帑,也就是他的小金庫。

這些錢財都一齊和萬曆進入了帝陵。

說起定陵被發掘,其實是很偶然的,考古隊一開始要發掘長陵的,但是由於郭沫若等人臨時改變主意,躲過了一劫。

當年我國對考古知識還一無所知,文物被保護的意識和開挖的技術都不成熟,如果貿然打開皇陵,結果也只能是滿足那些所謂學者的好奇心罷了,帶來的損失不可估計。

郭沫若

可是,定陵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掘的。

當時的考古發掘隊隊長趙其昌帶著隊員們在勘探定陵時,無意間在寶城一角發現了一處地方城磚坍落了些許,距地面有三米多的高度,一名隊員借著梯子爬上去一看,竟然發現裡面露出了一個黑洞,旁邊隱約是不同的城磚砌築的,很明顯,這背後另有乾坤。

當定陵挖開的第一鍬時,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那是由幾個農民拿著鐵鍬肆無忌憚的到處亂鏟,結果是在開挖的過程中就對陵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定陵光地宮的大門就找了一年,在破陵的那一天,首先是發現了定陵地宮的金剛牆,當時整個學術界都沸騰了,無數的學者、專家不遠千里專程跑去見證那歷史性的一刻,當時被獲准進入地宮的人非常少,尤其是外國人,被遠遠的擋在了外面。

進入地宮後人們帶著防毒面具,手拿手電筒,依次走了前殿和東西偏殿,可什麼都沒發現。

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在後殿發現了萬曆、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棺槨。

地宮內萬曆皇帝和皇后、太后出土原狀圖

後殿是主殿,比其它墓室都大,一進去就看到地面鋪砌花斑石,細膩光滑,遠勝於今天普通的陶瓷地磚。

朱翊鈞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死後的幾百年會以這種方式再見天日。

打開棺槨後,看到萬曆帝屍身早已腐爛,僅剩骨骼,但是裝束還是能看清的,身著刺繡袞服,腰系玉帶,頭戴烏紗翼善冠,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繡靴。

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被放置在一旁隨葬的朱漆木箱中,共有29個,箱內裝滿了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和木俑等物,共計2648件,其中不少珍品均屬首見。

其他棺槨內陪葬品,包括皇帝的腰帶和錦緞等尚有幾百件,總計文物竟然達3000餘件之多。

地宮內的珍寶

這些寶物發掘之後,由於國家當時還處在貧困時期,不少珍貴的文獻資料直接就被堆放在紙箱子裡面,一方就是數年,當時許多絢麗多彩的絲織品由於得不到及時的保護被硬生生的碳化,許多不專業的「專家」甚至直接把瓷器拿來在手裡把玩。

經歷了這麼慘痛的定陵發掘後,國家也意識到了,我們現在的條件根本不足以保護、保存發掘出來的文物,當時郭沫若還想繼續再挖乾陵,後來被周總理拒絕,就這樣,乾陵得以倖免。

定陵

定陵發掘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教訓,在條件不成熟時,誰也沒有權利為了自己的好奇,為了一己之私,而動古人留下的遺產,否則將被後世唾罵一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萬曆皇帝的墓都挖了 為什麼不挖秦始皇的墓

1958年,官方將發掘定陵的消息公之於眾,這一爆炸性的新聞立刻震驚世界,好奇的人們紛紛猜測地宮裡到底發現了哪些不可思議的寶貝。同一年,定陵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無數遊客。直到今天,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