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陵舉辦新疆吐魯番漢唐文物特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央廣網西安9月15日消息(記者雷愷)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吐魯番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漢唐火洲、絲路風采——新疆吐魯番文物特展」今天(9月15日)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考古陳列館臨展廳正式對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由「漢代吐魯番」、「唐代吐魯番」以及「吐魯番與絲綢之路」三個單元組成,參展文物55件(組),其中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6件,均為漢唐墓葬和遺址出土的生活用品、隨葬器物和不同語言文字的文書,包括絲織物、紙質文書、陶器、木器、兵器、金銀器、陶俑、貨幣、宗教遺物等。
另輔以展板多幅,圖文並茂地介紹參展文物背後的故事,解讀吐魯番地區歷史文化知識。
西漢時期,吐魯番盆地居民以車師人為主,主要從事遊牧業,兼營農業。
當時,匈奴控制著西域大部,並不斷侵擾漢朝。
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文景之治」之後,國力逐漸強盛,漢武帝遂派兵與匈奴展開爭奪西域的鬥爭。
從漢武帝到漢宣帝,漢匈之間圍繞車師進行了多次戰鬥,史稱「五爭車師」。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車師之地歸屬漢朝。
西漢時期,先後在交河城、高昌城設置戊已校尉進行管理。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車師前國全部吞併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後吐魯番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高昌、柳中為中心的漢人生活聚集區,以交河為中心的車師人生活區域,為吐魯番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唐貞觀年間,麴(qu一聲)氏高昌叛唐轉而投靠西突厥,唐派吏部尚書候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師鎮壓,存在180年的高昌王國從此消失於歷史的黃沙之中。
唐於其地設立西州,治所在高昌城。
同時,唐政府還在交河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治所,統轄包括吐魯番在內的西域廣大地區。
後來,安西都護府的治所遷至高昌城,與西州州府「合署辦公」,這一舉措使得吐魯番在整個西域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中原地區的儒家文化、傳統習俗在西域大地也得以廣泛傳播。
這裡曾生活過車師、漢、匈奴、柔然、鮮卑、粟特、突厥、回鶻、蒙古等多個民族;流行過25種語言和18種文字;曾匯聚了薩滿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也是中原絲織品、西方香料、北方馬匹交易的集散地;亦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點,多處歷史文化古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信息,肩負起東西方物質與文化交流融合的重擔,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
漢唐時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吐魯番洋海、勝金店、阿斯塔那等古墓群的科學發掘,用出土實物講述著「絲綢之路」的千年歷史。
配合本次展覽,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還特邀吐魯番學研究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武海龍博士作題為《高昌故城與高昌佛教》的隨展專題講座,利用大量文獻和圖片資料,講述了吐魯番高昌故城的歷史沿革,重點了闡述興佛教在吐魯番高昌故城的衰變遷史和區域特徵。
專題講座增加了公眾對古代高昌地區的歷史知識、區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對本次展覽的深度理解和延伸閱讀起到積極的作用。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社教部還設計了《漢代的城》教育手冊,通過介紹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柳中故城、漢長安城及陽陵邑這五座古城的基本知識,設計了公眾互動環節,激發遊客探索古城的興趣,增加公眾對此次展覽理解,傳播參展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
古火洲,從遠古傳來啟示
在吐魯番博物館的入口處,以燈帶標識的絲綢之路,像三條迷人的曲線穿過新疆廣袤的土地。在古時,這裡被稱作「西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西域是古代中國的主要出行之路,因為那裡可以通向...
絲路花語⑦ | 舒敏:穿越時光隧道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
【編者按】本期繼續推出「絲路花語」第7集《穿越時光隧道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在絲綢古道,一座座烽燧關隘、佛窟石寺、遺址故城,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祖國的西北大地上,印證著曾經的繁華與興盛。這些歷史...
"漢唐火洲、絲路風采—新疆吐魯番文物特展"開展
古絲綢之路,始於西安,途經新疆。9月15日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吐魯番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漢唐火洲、絲路風采——新疆吐魯番文物特展」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考古陳列館臨展廳正式開展。 本次展覽由「漢代吐魯...
吐魯番:四大文化體系、七大宗教在這裡融合|向西,重走絲路輝煌
人類歷史上,因為文化衝突和宗教衝突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但是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偏偏融合了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四大文化體系和薩滿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七...
吐魯番55件漢唐文物在西安開展
9月15日,由西安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新疆吐魯番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漢唐火洲、絲路風采——新疆吐魯番文物特展」在西安開展,新疆吐魯番展出的55件文物,再現了漢唐時期車師、高昌等古代先民的生存狀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