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這個人墓地的陪葬品就獨占三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裡面規定將全國64件國寶列為永久不准出國展出。

在所有的64件國寶中,有一個墓地出土的文物竟然有三件,分別是來自湖北博物院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外棺」和「曾侯乙青銅尊盤」。

1977年9月的一天,武漢軍區某部在湖北隨州市曾都區城郊擂鼓擴建營房,大家在東團坡山崗上平整土地時,突然發現跟周圍顏色差別很大的土壤。

參與施工的一位領導是考古愛好者,憑直覺判定土壤下面有古墓。

很快發現異樣土壤的消息被層層上報後,當地縣裡派出了一名搞文化的工作人員去現場查看。

由於缺乏考古知識,進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次年2月,在異樣土壤下發現了一塊大石板。

「發現了古墓!」施工只能暫時停止,很快湖北省專家來到現場,經常一番探測後,初步確認這是一個大型木槨墓,比馬王堆一號墓大六倍,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曾侯乙墓。

這是一座戰國時期曾國國君乙的墓地,修建在紅砂岩的山崗上,為岩石坑豎穴。

這座戰國大墓,先後出土一萬多件文物,其種類之全、數量之眾、綜合功能之強,前所未見。

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等文物15404件,其中有8件定為國寶,以曾侯乙編鐘最為出名。

編鐘在商朝時就已經出現,剛開始只有3到5枚,到戰國時期發展成了61枚。

曾侯乙編鐘則有65枚,這是我們古代最龐大複雜的編鐘,「編鐘分八組,共分三層懸掛在銅、木做成的鐘架上。

包括鈕鍾十九件,甬鍾四十五件及一件鎛鍾,共六十五件,鍾架通長十一點八三米;高達二點七三米。

氣魄宏大,場面相當壯觀。

由六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著。

鐘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

再說說曾侯乙墓外棺,「外棺採用透雕、浮雕、圓雕等技法,彩繪色彩艷麗、對比強烈,用筆自然流暢,文飾有雲紋、三角形紋等,尤其以龍紋變化複雜,最具特色,系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成,重七噸半外棺的裝飾,非常奢華有氣勢。

參考資料:《曾侯乙墓發掘日誌》、《曾侯乙編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寶藏——曾侯乙大墓寶藏全程揭秘(一)

一直以來,曾侯乙墓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小編也在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和相關文獻後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見。說起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很久了,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國王死去了。成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