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開山炸出一座古墓,出土上萬件文物,其中一件讓外國人嫉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一些古墓的發現,都是非常的偶然,有種冥冥中自有註定的感覺。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湖北隨州市的一夥工人,在開山炸石的時候,無意間炸出了一座距今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墓。

考古專家火速趕到現場,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從墓中出土了一萬多件文物,其中一件讓外國人嫉妒。

一開始的時候,經過專家的初步勘探,發現墓坑上層已經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且在一個角落發現了盜洞,很多人都泄了氣,認為古墓也許早已被盜,陪葬品肯定被盜墓賊一掃而空。

儘管如此,還是按照流程繼續挖掘,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專家先後在墓中發現了不少陪葬品,包括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等,其中青銅器最多。

最終,共發現了各類陪葬品超過15000多件,由於墓中環境的特殊性,多數文物都保存完好,漆木器鮮妍如新,竹簡墨跡清晰,在場的所有人都欣喜不已。

根據墓中的銘文,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戰國時期曾國的國君曾侯乙。

由於曾國很小,且存在的時間不長,史書上關於它的記載很少,曾侯乙墓地的發現,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在這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銅編鐘,是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編鐘。

曾侯乙編鐘做工精細,氣魄宏偉,堪稱戰國時期青銅樂器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國之瑰寶」。

據專家介紹,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其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令那些國外的專家震驚不已,稱它為「稀世珍寶」,可謂是羨慕嫉妒恨。

以前的時候,一直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的,但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完美地打破了這一說法,也說明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另外,曾侯乙編鐘不僅僅是一件樂器,他還是科學技術史上一項最早而又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豐富的工程技術語言,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更令人震驚的是,雖然已經編鐘在墓中沉睡了兩千多年,卻依舊可以演奏出天籟之音。

從出土之後,曾侯乙編鐘先後三次在不同場合演奏,第一次是在1978年,第二次是在1984年,最近的一次則是在1997年,演奏的名曲包括《楚殤》《春江花月夜》及《歡樂頌》等,讓世人再次見證了它的魅力。

因太過貴重,現在曾侯乙編鐘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