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南明24 同樣是lu王監國,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645年是南明歷史上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五月,弘光皇帝被俘,六月,監國的潞王僅僅堅持了六天就投降了。
兩個月接連損失了兩位領導人,喪失了首都南京和重要城市杭州等大片國土,以為天下大定的清廷下令繼續執行剃髮令,沒想到此舉激起了江南民眾的反抗,而浙東地區民風彪悍,所以此地的反抗最為激烈。
抗清鬥爭總是需要一面旗幟,但是由於大批的明朝藩王在杭州城破時被俘,而唐王朱聿鍵又南下福州組建新的政權去了,此時浙東地區僅僅剩下了一個魯王,叫朱以海,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離崇禎皇帝、萬曆皇帝比較遠,因為「以字輩」在萬曆這一系是沒有的。
事實上也是,魯王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字朱檀的後裔,論血緣的親疏比朱由崧、朱常淓二位差十萬八千里,但是這個時候沒有別的選擇,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就行了。
朱以海到達紹興後,在七月十八日正式就任監國,並設立內閣,任命六部官員,組織領導浙東地區的士紳和民族的抗清運動。
然而,魯王監國卻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因為在這之前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州宣布繼承大統,並且登基做了皇帝,而魯王的浙東地區,因為消息不通的原因並不值得唐王已經稱帝,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更加關鍵的是唐王的隆武政權已經得到了福建、兩廣、江西、貴州等南明地方政權的承認,而魯監國的影響力僅限於浙東一帶。
魯王在監國之後,以舟山為基地在浙東地區進行了抗清運動,也為收復浙江的失地做過一些努力,但是終究因為實力不濟而未能成功。
而在是否擁護隆武帝的問題上,魯監國政權猶猶豫豫,先是退位歸藩,後來又拒絕承認隆武帝,並且與隆武政權互挖牆角。
但是不論如何,魯監國在氣節上遠勝於潞監國,潞王在清兵到來時主動投降,而魯王不僅領導浙東軍民進行真刀真槍的抵抗,而且在戰敗之時也拒不投降,一直寓居在金門島,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去世。
魯王至死也沒有投降清朝,甚至在去世前一年,永曆帝去世之後,還準備領導整個抗清大業。
同樣是lu王監國,潞王六天投降,而魯王則堅持了17年,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這位明朝宗室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卻以監國之名堅持抗清18年
明末,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之後,明朝並沒有滅亡,明朝的遺臣們相繼擁立了多位明朝宗室為帝——弘光、隆武、永曆等,並以他們為旗幟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堅持抗清,但是有這麼一位宗室,他曾經有兩次機會能夠登上皇...
此人堪稱明朝藩王中的硬骨頭,死後葬在抗清前線
在廣袤的南方,福王、唐王、桂王先後稱帝,擎起了明朝的大纛,他們建立的政權被後世稱為南明。但可惜,原本有翻盤機會的福王政權,因為無休止的內耗,僅維持了一年就被清軍攻破。
張煌言擁護朱以海監國,鄭成功為何不願意輔佐魯王朱以海?
南明時期,湧現許多著名的抗清將領。其中史可法、何騰蛟、李定國、鄭成功、瞿式耜、張同敞等為大家所熟悉。然而除了以上的南明名將,還有一位也很著名的將領叫做張煌言。張煌言是崇禎時期舉人出身,官至兵部尚...
叔侄爭當皇帝,叔叔表示:十萬兩白銀給你,皇位我先坐
1644年,這是明朝作為統一性政權滅亡的終點。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自縊殉國,吳三桂又引清軍入關,天下大亂。明朝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是很多人還是對此念念不忘,希望繼續經營下去。於是,在南方,相繼...
村民炸開石料,發現一個古墓,墓中一塊碑文洗刷了鄭成功叛國污名
清朝對於漢人的文化管制,一直是皆為嚴厲的,《明史》由清朝修,金庸祖上查伊璜牽涉到的「明史案」更是掀起了清廷文字獄高潮……甚至《四庫全書》種岳飛的《滿江紅》都被改了四種寫法。這《明史》有種多少污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