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南明24 同樣是lu王監國,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645年是南明歷史上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五月,弘光皇帝被俘,六月,監國的潞王僅僅堅持了六天就投降了。

兩個月接連損失了兩位領導人,喪失了首都南京和重要城市杭州等大片國土,以為天下大定的清廷下令繼續執行剃髮令,沒想到此舉激起了江南民眾的反抗,而浙東地區民風彪悍,所以此地的反抗最為激烈。

抗清鬥爭總是需要一面旗幟,但是由於大批的明朝藩王在杭州城破時被俘,而唐王朱聿鍵又南下福州組建新的政權去了,此時浙東地區僅僅剩下了一個魯王,叫朱以海,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離崇禎皇帝、萬曆皇帝比較遠,因為「以字輩」在萬曆這一系是沒有的。

事實上也是,魯王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字朱檀的後裔,論血緣的親疏比朱由崧、朱常淓二位差十萬八千里,但是這個時候沒有別的選擇,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就行了。

朱以海到達紹興後,在七月十八日正式就任監國,並設立內閣,任命六部官員,組織領導浙東地區的士紳和民族的抗清運動。

然而,魯王監國卻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因為在這之前唐王朱聿鍵已經在福州宣布繼承大統,並且登基做了皇帝,而魯王的浙東地區,因為消息不通的原因並不值得唐王已經稱帝,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更加關鍵的是唐王的隆武政權已經得到了福建、兩廣、江西、貴州等南明地方政權的承認,而魯監國的影響力僅限於浙東一帶。

魯王在監國之後,以舟山為基地在浙東地區進行了抗清運動,也為收復浙江的失地做過一些努力,但是終究因為實力不濟而未能成功。

而在是否擁護隆武帝的問題上,魯監國政權猶猶豫豫,先是退位歸藩,後來又拒絕承認隆武帝,並且與隆武政權互挖牆角。

但是不論如何,魯監國在氣節上遠勝於潞監國,潞王在清兵到來時主動投降,而魯王不僅領導浙東軍民進行真刀真槍的抵抗,而且在戰敗之時也拒不投降,一直寓居在金門島,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去世。

魯王至死也沒有投降清朝,甚至在去世前一年,永曆帝去世之後,還準備領導整個抗清大業。

同樣是lu王監國,潞王六天投降,而魯王則堅持了17年,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