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明朝宗室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卻以監國之名堅持抗清18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末,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之後,明朝並沒有滅亡,明朝的遺臣們相繼擁立了多位明朝宗室為帝——弘光、隆武、永曆等,並以他們為旗幟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堅持抗清,但是有這麼一位宗室,他曾經有兩次機會能夠登上皇位,但是都沒有成功,但是他卻以監國的名義一直堅持著抗清運動,他就是魯王朱以海。
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後人,朱檀被封為魯王,到了明末時魯王王位傳到了朱以海的哥哥朱以派,但是朱以派的命不好,1642年清軍攻破山東兗州,朱以派自縊身亡,朱以海幸免於難,之後承襲了魯王的爵位。
但是好景不長,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並準備進軍山東,所以朱以海只能離開山東南下逃難,逃到浙江台州。
1644年6月間,弘光皇帝即位,但是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就被南下的清兵擊敗,弘光皇帝被俘。
明朝又一次失去了皇帝,這個時候需要重新擁立一位宗室繼位,而大多數明朝藩王都被清軍俘虜或者投降清軍了,所以此時兩位遠支的藩王站了出來——魯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鍵。
朱以海在浙東一帶出任監國,並準備在第二年正式即皇帝位,但是此時一個尷尬的問題出現了,從福建方面傳來消息,唐王朱聿鍵已經先一步登基稱帝了,所以此時的魯王已經喪失了登基的正義性。
朱以海就這樣第一次與皇位擦肩而過了。
此後,心有不甘的魯監國與唐王的隆武政權之間多次發生摩擦,二者內耗不斷,反而抵消了抗清的實力,結果導致了隆武政權的失敗,魯監國也失去了自己的抗清基地——舟山,被迫逃到了金門島,依附鄭成功。
在此期間,永曆皇帝朱由榔在西南即位,並且得到了大多數南明殘餘勢力的承認,魯王朱以海上表要求撤銷監國的稱呼,永曆皇帝為了安撫魯王,允許其繼續使用監國稱呼,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
1661年,永曆皇帝被緬王交給清軍,吳三桂將永曆皇帝用弓弦絞死在昆明街頭,南明又失去了旗幟,急需有人登高一呼。
一直跟隨魯監國的張煌言建議朱以海早登大位,但是此時的朱以海已經身染重疾,而且又得不到鄭成功的支持,所以即位稱帝的事情也就耽擱下來,結果第二年,朱以海就去世了,第二次、也是徹底的與皇位無緣了。
魯王朱以海以遠支藩王在明末亂世之中監國,率領身邊的支持勢力堅持抗清,雖然與同為明朝宗室的隆武政權有過內鬥,但是他在18年的抗清鬥爭中,始終堅持了朱明皇室的氣節和熱血,從未向清廷低頭,最終在海島之上與世長辭,他的氣節和堅持值得後世敬仰。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
漫談南明24 同樣是lu王監國,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1645年是南明歷史上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五月,弘光皇帝被俘,六月,監國的潞王僅僅堅持了六天就投降了。兩個月接連損失了兩位領導人,喪失了首都南京和重要城市杭州等大片國土,以為天下大定的清廷下令繼續...
村民炸開石料,發現一個古墓,墓中一塊碑文洗刷了鄭成功叛國污名
清朝對於漢人的文化管制,一直是皆為嚴厲的,《明史》由清朝修,金庸祖上查伊璜牽涉到的「明史案」更是掀起了清廷文字獄高潮……甚至《四庫全書》種岳飛的《滿江紅》都被改了四種寫法。這《明史》有種多少污衊...
此人堪稱明朝藩王中的硬骨頭,死後葬在抗清前線
在廣袤的南方,福王、唐王、桂王先後稱帝,擎起了明朝的大纛,他們建立的政權被後世稱為南明。但可惜,原本有翻盤機會的福王政權,因為無休止的內耗,僅維持了一年就被清軍攻破。
叔侄爭當皇帝,叔叔表示:十萬兩白銀給你,皇位我先坐
1644年,這是明朝作為統一性政權滅亡的終點。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自縊殉國,吳三桂又引清軍入關,天下大亂。明朝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是很多人還是對此念念不忘,希望繼續經營下去。於是,在南方,相繼...
台灣發現明朝古墓,還原300年前歷史真相,鄭成功可以瞑目了
導讀:鄭成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將領,在明朝滅亡之後,鄭成功堅持在東南沿海抗擊清朝入侵者,曾被南明隆武帝賜姓「朱」,所以鄭成功也被人稱為國姓爺。鄭成功實力最強的時候,曾經率領大軍包圍南京城,但由...
張煌言擁護朱以海監國,鄭成功為何不願意輔佐魯王朱以海?
南明時期,湧現許多著名的抗清將領。其中史可法、何騰蛟、李定國、鄭成功、瞿式耜、張同敞等為大家所熟悉。然而除了以上的南明名將,還有一位也很著名的將領叫做張煌言。張煌言是崇禎時期舉人出身,官至兵部尚...
民族英雄鄭成功背了三百年的黑鍋,終被一台灣農民的意外發現澄清
鄭成功又名福松,本名鄭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