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明朝藩王中的硬骨頭,死後葬在抗清前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京城,崇禎皇帝自縊煤山,自此明朝宣告滅亡。
不過,朱元璋當年「為保一姓江山廣設藩王」的做法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
在廣袤的南方,福王、唐王、桂王先後稱帝,擎起了明朝的大纛,他們建立的政權被後世稱為南明。
但可惜,原本有翻盤機會的福王政權,因為無休止的內耗,僅維持了一年就被清軍攻破。
永曆政權前後存在了16年,是南明眾多政權當中抗的最久的,不過朱由榔這個人太懦弱,導致明朝喪失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
當然,除了這個抗清的藩王外,也有不少朱姓王爺面對清軍入關直接選擇了投降,比如潞王朱常淓,當年史可法差點擁立他為帝。
而與這些藩王相比,有一位藩王的表現可就強出百倍了。
他就是魯王朱以海。
魯王這個封號原本不是他的,但因為明朝滅亡前兩年,清軍繞道長城攻入山東,他的哥哥朱以派自殺殉國,死裡逃生的朱以海就承襲了爵位。
不過這個王爺並沒有享多少清福,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朱以海就流落到了浙東。
清軍南下以後,各地藩王紛紛稱帝開國,朱以海也同樣受到浙東義軍的擁戴。
但朱以海一生只當過半個皇帝,因為他從始至終都稱的是監國,並未上帝號。
雖然名不正言不順,朱以海卻堪稱明朝最硬氣的藩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浙東這個地方一直都是抗清的前線,而朱以海的活動軌跡始終都在一線戰場,這在很多藩王當中都是難能可貴的。
不僅如此,清軍在俘虜了朱以海的家眷後,以此為要挾逼他就範,但這位王爺痛罵清軍拒絕沒降。
單就這兩點,不得不佩服。
可惜朱以海時運不濟。
他第一次稱監國時,碰巧位於他大後方的唐王先於他稱帝,並獲得了各地的擁戴;唐王政權覆滅後,朱以海第二次稱監國,但又遇到了桂王繼位。
不過這位王爺始終以中興大明為己任。
在浙東和福建相繼失守後,他南下投靠鄭成功,被安置在金門。
由於鄭成功是唐王所封的國姓爺,對待朱以海也僅僅是以宗室對待。
鄭成功死後,朱以海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了。
金門這地方不產米,只產紅薯,無兵無權的朱以海每日以紅薯果腹,依然拒絕降清。
當時鄭家軍作戰不力,全盤退守台島,金門儼然已經成了前線。
朱以海一直堅持到了康熙元年,最終病逝在金門。
死前要求葬在抗清的前線,不願再後退一步。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小插曲。
清朝為了瓦解各地義軍的鬥志,同時也給鄭成功潑點髒水,編造了鄭成功軟禁魯王朱以海,並將其溺死在海中的假消息,並寫入了《明史》當中。
直到1959年,魯王墓在金門被發現,才揭開了真相。
這位王爺的的確確葬在了抗清的前線。
後人曾這樣評價這位大明藩王的一生:不降不棄,正氣凜然,埋骨荒島,榛莽為墟。
農民無意間用了一招,就還清民族英雄三百年來的冤屈
現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存在各種黑。話說古代也一直有這種事情,朝代與朝代之間抹黑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新的統治者上位後,總會對舊統治者一黑到底。在清史稿中,有一位...
漫談南明24 同樣是lu王監國,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1645年是南明歷史上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五月,弘光皇帝被俘,六月,監國的潞王僅僅堅持了六天就投降了。兩個月接連損失了兩位領導人,喪失了首都南京和重要城市杭州等大片國土,以為天下大定的清廷下令繼續...
這位明朝宗室兩次與皇位擦肩而過,卻以監國之名堅持抗清18年
明末,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之後,明朝並沒有滅亡,明朝的遺臣們相繼擁立了多位明朝宗室為帝——弘光、隆武、永曆等,並以他們為旗幟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堅持抗清,但是有這麼一位宗室,他曾經有兩次機會能夠登上皇...
台灣發現明朝古墓,還原300年前歷史真相,鄭成功可以瞑目了
導讀:鄭成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將領,在明朝滅亡之後,鄭成功堅持在東南沿海抗擊清朝入侵者,曾被南明隆武帝賜姓「朱」,所以鄭成功也被人稱為國姓爺。鄭成功實力最強的時候,曾經率領大軍包圍南京城,但由...
台灣農民炸出一座古墓,還鄭成功300年清白,蔣介石親自祭拜
摘要:鄭成功在明朝滅亡之後,堅持抗清多年,並且收回被荷蘭人侵占的台灣,是民族英雄。可有一件事,鄭成功卻被冤枉300多年,直到一座古墓的發現,才還他清白。
農民在山上炸石頭,炸出一座神秘古墓,為一民族英雄洗刷三百年冤屈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可能會被明朝的人物製造偏見,比如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鄭成功,就被清朝統治者狠狠地黑了一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一段正史記載,「成功使人將監國魯王沉于海中...
一炮炸出古墓,揭穿《清史稿》一個天大謊言,還英雄三百年清白
鄭成功,漢族,福建泉州南安人,是我國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將領,軍事專家,還是收復被外國人侵占的台灣的民族英雄。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領數萬大軍的士兵,搭乘幾百艘戰船強渡台灣海峽,經過一年激烈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