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炸開石料,發現一個古墓,墓中一塊碑文洗刷了鄭成功叛國污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朝對於漢人的文化管制,一直是皆為嚴厲的,《明史》由清朝修,金庸祖上查伊璜牽涉到的「明史案」更是掀起了清廷文字獄高潮……甚至《四庫全書》種岳飛的《滿江紅》都被改了四種寫法。

這《明史》有種多少污衊,可想而知。

今天就來說一起,因為考古發現才破除的《明史》污衊事件,事件的主角是和清廷鬥爭了幾十年、逼著清廷閉關鎖國的鄭成功。

先來看這麼一段記載,《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順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紹興,以海遁入海。

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

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

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這個在明史中被鄭成功「沉入海中」的人物是誰呢?

魯王朱以海,在崇禎上吊後與另幾位朱氏宗親稱帝相爭的人物,後來監國紹興,占據浙東,拒不承認別人的正統。

此君與鄭成功最大的關係在於,多次派人去挖福建唐王朱聿鍵手下做官的鄭芝龍兄弟,以公爵之位相送。

派去的人都被唐王朱聿鍵殺了,自然讓鄭芝龍很不爽。

朱以海與朱聿鍵兩人,雖說格局不大,但是至少在面對清廷的時候還是頗有骨氣的,朱以海的家眷被清廷所擄,面對清廷讓其「剃髮投降」的招降使者時,破口大罵:「平夷我陵寢,焚毀我宗廟」。

魯王朱以海的抗清大業在權臣鄭彩、西南永曆帝朱由榔、清廷的三重打擊下灰飛煙滅,他不得不去台灣投靠鄭成功,被安排住在金門。

鄭成功本是唐王朱聿鍵隆武政權的忠實擁護者,自然對這位沒什麼好感,但還是好吃好喝得招待著。

不過等到鄭成功也去世的時候,朱以海一度無人供奉,同年,其病逝。

當然,這段是在後來出土的魯王墓碑文中所載,按照清人《明史》的說法,朱以海早就被鄭成功沉海殺掉了哩!

鄭成功

自然,初看《明史》的人會覺得鄭成功此人心懷異心,並非一心反清復明的仁人義士,抗清的力量也會對其產生梳理感。

現在的魯王墓分三個,一者為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樹梅按照之前沈光文挽魯王詩序尋得的「衣冠冢」疑墓,之後又是百餘年過去了,1959年,金門舊金城東炸山採石的時候,參與工作的村民工人們發現了一個不大的墓葬,但是有完整的碑文,上書「皇明監國魯王壙志」,經胡適考證,正是朱以海的真實墓葬。

之後這個墓葬被移到了太武山小徑重葬。

滿清潑在鄭成功身上三百餘年的髒水,終於被洗刷乾淨。

這裡再說一個趣聞,因為金門當時不種稻米,只有番薯,因此只能天天吃番薯的朱以海也被稱為「番薯王」。

諸君對鄭成功怎麼看?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由柏舟所撰,獨家原創,非「南北往事」與「柏舟的南北往事」兩號所發者,皆為文抄之賊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