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里的商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商人尊神,青銅雄渾大氣;周人崇禮,青銅簡潔樸拙。

與西方從黃金時代到黑鐵時代的劃分相比,中國青銅時代雖然以器物而非精神劃分,卻用無限繁複的青銅器,殊途同歸地描繪了人的成長曆程。

青銅僅僅是一種紅銅與錫的合金,只有在被製造為一件作品時,才有了社會價值。

禮器作品涵蓋了當時最高超的技術與最珍貴的材料,同時又包含了熟練技工的大量勞動。

司母戊鼎

大克鼎

這個青銅鼎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大。

它通高只有38.5厘米,卻用四面寫實的人臉浮雕營造出顏面碩大、體量宏偉的感覺。

它叫人面紋鼎,1959年出土於湖南寧鄉,是商代晚期的作品。

人面雖然寫實,卻有角有爪,看起來亦人亦神亦獸,與商文化中心區的器物紋樣十分不同,應該是融入了地方宗教特色。

三聯甗(甗yǎn),將三個青銅蒸鍋連在了一起,是商周青銅器中獨一無二的造型。

方彝是商王朝晚期的一種特殊酒器,婦好的方彝器身猶如兩個方彝組合起來,因此被稱為「偶方彝」。

這是個頗具爭議的動作。

相傳為湖南安化出土的「虎食人」卣(yǒu)上,虎真的在吃人嗎?兩者的動作為什麼會如此親密?有人認為這是巫師利用虎來溝通天地。

司母戊鼎的鼎耳(左圖)上,也有「虎食人」的圖案:一個人頭被夾在張口相對的兩個怪獸中間,這與婦好鉞上的紋飾如出一轍。

這種構圖,與《山海經》中記載的巫師操蛇的動作非常相似。

龍是古代文獻中最常見的神話動物,但它的形象卻缺乏確定的描述。

在青銅器紋飾上,凡是與現實世界中的動物對不上,而又與神話形象不相干的紋飾,就被金石學家稱為龍,此圖便是青銅器上的盤龍紋形象。

饕餮紋雖有種種變化,但始終有自己的基本造型:一個正面的獸頭,有對稱的雙角、雙眉、雙耳以及鼻、口、頷,有的還有獠牙和爪。

這個形象的眼睛始終是表現力最強的,往往用誇張而富有力量的刻畫使觀者感受到精神上的震撼。

青銅器上的動物紋,除了神話中的動物如饕餮、夔龍等等,另一類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比如鳥。

在商代,這些動物紋的重要意義便是幫助巫師溝通天地。

這種四耳方座青銅簋,是西周初期獨有的樣式,因為比商代簋多了一個被稱為「禁」的方座,所以有了更加莊嚴華美的氣勢。

這次大豐禮正式宣告了商代神聖王朝的結束,周代禮樂王朝正式開始。

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的春秋蓮鶴方壺,蓋周緣作仰蓮瓣形鏤空裝飾,中立一隻展翅欲飛的寫實之鶴。

在傳說中遞傳夏商周三代的九鼎最終不知所蹤,國君們對九鼎的渴望卻從未停止過。

僭越禮制而私鑄九鼎,以諸侯國國君身份行天子禮,東周時期已不鮮見。

圖為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時期鄭國的九鼎八簋。

春秋中期,失蠟法的推廣使青銅器鑄造技術登峰造極。

失蠟法是用蜂蠟製成模型,在其表面掛泥漿,硬化成殼以後,加熱使蠟熔出而成為型腔,然後以銅汁澆注成型,這可以鑄造出精密度極高、十分複雜的器物。

這件高30.1厘米的戰國曾侯乙尊盤,是失蠟法鑄造的典範之作,尊口的透空附飾變化多端,透出富麗豪華之感。

類似聰明絕頂的器物被《禮記》稱為「奇技淫巧」加以限制,卻阻擋不住貴族們用新的技術享樂生活。

戰國時,具有雕塑意義的人的造型在青銅器中很多,它們多是用作器物支架、燈具、車馬器等。

無論是形象還是用途,青銅器都遠遠偏離了原來的禮器系統。

這件戰國銀手握螭人形燈,完整表現了一個梳髻裹巾、身著雲紋錦袍的男子形象,他的眼睛用黑色料珠鑲成,顯得炯炯有光。

女子輕盈地坐在樹杈上採桑,射手伏在池沼邊仰射天空中的雁群,宴饗歌舞有條不紊地展開,水陸攻戰盛大而激烈……這件戰國時期的宴樂採桑狩獵攻戰紋壺上,神聖與祭祀的痕跡已然毫無影蹤,人的五彩生活猶如一曲新的樂章,在青銅器上悠然奏響。

鳥獸尊是青銅器中最華美的一類禮器,主要用於祭祀,並在祭祀上有不同的使用場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價值連城的酒器 你認識多少呢?

現在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酒器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品類上(以爵、觚、斝、尊等為代表)都可以說占到絕對多數,而且器型精美(以饕餮紋、獸面紋、勾連雷紋為代表),有的更堪稱文化和藝術的精品;而到西周以後,...

「殷墟出土文物珍品特展」在徐州亮相

3月26日至5月25日,一場持續2個月的文化巡展將帶領徐州市民穿越時空,領略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徐州博物館聯合推出的「維商其祥———殷墟出土文物珍品特展」26日...

商周時期邢域的酒文化與酒器

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禮制的成熟期,也是中國古代禮制最為規範的時期。「禮以酒成」,無酒不成禮,因此,商周時期也是我國酒禮最複雜、酒與政治結合最為緊密的時期。正因為酒受重視,酒器發展也最為迅速,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