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阻止了悲劇的發生,我國首次考古挖掘的是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挖墳掘墓向來難以被人們接受,尤其是皇帝陵墓,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盜挖就是孫殿英盜取清朝皇帝的陵墓,當時孫殿英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險些就被處決了,他也因此成了千古罪人。
而現在人們比較尊重歷史,一般都會進行保護性的考古挖掘。
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發出了一條消息,這條消息的發出馬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
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
這是我國首次考古挖掘皇帝陵墓,當時的歷史工作者們,想了各種方式,歷盡千難萬險才最終打開了這座帝陵,我們現在之所以能一睹定陵地宮和許多珍貴文物,就是因為這次挖掘,否則現在我們是不可能見到的。
但是當時的技術和人才條件其實都非常不成熟,因為我國的考古學,一般是從1921年周口店遺址挖掘開始算起的,到現在還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而在當時也就三十幾年,所形成的經驗實在太少,也沒有什麼知識可以借鑑,甚至相關專著也就那麼幾本。
我們都知道帝陵是我國的重要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打開,相關文物遭到破壞,那麼永遠都無法再恢復原樣,所以對於帝陵的挖掘必須慎之又慎,當時在相關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做這件事情,是一次有意義的探索,但也造成一定的不好影響。
在後來的保護中就出現了問題,挖掘後的定陵遭受了衝擊,萬曆皇帝和兩個皇后的屍骨本來是保存完好的,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沒有保護好,最終被完全破壞了,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和損失。
而在定陵被挖開的消息報導出去以後,全國馬上掀起了考古熱潮,於是很多地區將目光聚集到了漢陵、唐陵、清陵等帝陵集中的地區,考古界的反對開發者馬上上書周總理要求制止,在當時周總理也認為不宜大規模挖掘,最終下令全面停止,這才保住了這些帝陵,保住了中國的一批價值最大的文物。
為何帝王陵墓不能隨意挖掘?萬利皇帝的龍袍現狀,說明了一切!
【導讀】新中國的考古事業,從上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然而我們很難看到報導過帝王陵墓的挖掘。眾所周知帝王陵墓中肯定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但是為什麼一直不作為考古學家主攻的對象呢?原...
此人一意孤行挖掘皇陵,造成考古史上最大的災難,使文物損失過大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明十三陵,大家也許都知道在這十三座陵墓中,有一座已經被開挖過了,你知道是那座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小編就來告訴你吧!那就是萬曆皇帝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是...
定陵之後郭沫若再提開秦始皇陵,領導定下規矩不能再碰皇帝墓!
郭沫若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詩人,他對考古尤為熱衷,曾先後提出挖掘長陵(永樂皇帝陵)、定陵(萬曆皇帝陵)、乾陵(武則天陵)和秦始皇陵等,其中定陵的挖掘得到了真正的實施,...
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申請炸開乾陵做考古研究,被周總理巧妙拒絕
1956年5月,明定陵地下玄宮考古發掘工程正式啟動,負責這次考古的是知名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由於地表堅硬且無法找到入口,郭沫若原計劃最多兩個月不到即可完成考古挖掘,但最後整個挖掘工作耗時三個...
直擊萬曆皇帝龍袍:出土五十年破敗不堪,一接觸空氣就會風化!
對於歷史文物,其實是要好好保護的,不過很多歷史文物都是在陵墓之內,而且這裡面的文物也非常珍貴,非常多,畢竟陵墓大都是帝王之家的,所以裡面東西自然是非同一般,故此很多人想要開挖帝陵。在建國之後,很...
考古學家挖掘定陵,怪事不斷,進去發現大量奇珍異寶
在明朝的200多年歷史中,先後有13位皇帝,這些皇帝死後都葬在了北京北部的山谷中,他們生前為自己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20世紀50年代,一些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的秘密,考古學家經過長時...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