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帝王陵墓不能隨意挖掘?萬利皇帝的龍袍現狀,說明了一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讀】新中國的考古事業,從上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
然而我們很難看到報導過帝王陵墓的挖掘。
眾所周知帝王陵墓中肯定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但是為什麼一直不作為考古學家主攻的對象呢?
原因還要從1956年那次著名的萬曆皇帝定陵考古工作開始說起。
當時郭沫若等人,決定研究明代的帝王陵墓。
遭到了很多考古學者的反對。
技術條件尚不成熟,冒然研究恐怕會造成一些文物的損害。
最後在周總理的同意下,郭沫若等人組成的考古隊,決定從明萬曆皇帝的定陵開始研究。
在定陵西南的牆上有一道裂口,眾人懷疑是墓門所在,挖開一塊石頭,上面寫「隧道門」三個字,這也就是直通主墓的一條隧道。
隨後歷經兩年,開發工作順利結束。
當時出土的大量寶貴的衣物,玉器、金器等3000多件。
可惜的是,由於當時考古技術比較落後,這些從定陵中帶出的珍貴文物無法完善的保存。
絲質衣物逐漸的硬化腐爛,三口金絲楠木製成的烘漆棺木也逐漸腐朽。
在地下,這些文物與空氣隔絕,能夠長時間保存,帶出來之後,反而遭受氧化,很多都瞬間化成灰燼。
萬曆皇帝身上的龍袍,當時在挖倔的時候,已經開始炭化,往日的色彩已經不復存在,看上去就先一張燒過的紙,一碰就碎。
這次慘痛的代價,讓後續的帝王陵墓的開發工作無奈擱置。
當時反對挖掘定陵的考古學家,立刻請求停止帝王墓發掘工作。
從此,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成為考古界一個規定。
以後的考古工作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在技術尚未成熟之前,一般不進行發掘。
近年來隨著各地旅遊市場的火爆,一些文化特色地區,開始打起來「帝王牌」。
當年兵馬俑的發掘,建立了兵馬俑歷史博物館,每年幾個億的收入,數千萬次的人數,確實給當地農民帶來了生活上的改變。
當時據當時的村民介紹,新出土的兵馬俑五顏六色,生動形象,可如今完全失去了顏色。
「帝王牌」確實是一條帶動農民致富的一條路,但是怎麼把保存好歷史珍寶,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我是歷史長亭,歡迎大家訂閱我的文章。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開國之後的第一場陵墓發掘,由於技術不成熟,讓墓中最貴重的龍袍瞬間破碎
對於古代帝王墓中的歷史文物,因為大多都是陪葬的奇珍寶物,所以不僅有盜墓的千方百計想挖出來,更是咱們的政府部門也想讓這些文物重見天日,這裡面的文物雖然及其珍貴,但是更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建國之後,...
作為考古學家,郭沫若發掘帝王陵墓錯了嗎?
對於郭沫若考古挖掘帝王陵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作為一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對此痴迷無可厚非,但老想著動別人的陵墓也不是什麼好事兒。那麼他都想過去動哪些陵墓?結果又如何呢?
唯一被挖掘過的帝王陵寢!自此再無人敢提挖掘秦始皇陵
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播發了一條震驚世界的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寢後殿里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紅色棺材,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躺在裡面。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
唯一被考古開掘的帝王陵墓,為何結局詭異而悲哀
考古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型墓葬,比如秦始皇陵,雖然發掘的都是陪葬坑,但是引起世界轟動,無數人期待對秦陵的挖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秦陵始終沒有挖掘,其中離不開一個考古國策「萬不得已不准挖帝王陵」,...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結果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為什麼國家明文規定不讓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
國務院曾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正式發文,強調暫不發掘帝王陵。由此,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鐵律」。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是中國主動發掘的唯一一座帝王陵。雖然這座帝王陵的發掘給我...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郭沫若當年挖掘明定陵的嚴重後果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郭沫若發掘這座皇陵,結果文物一件也沒保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想了解歷史,除了可以觀閱歷史遺留下來的史書外,還可以去現在博物館裡面存放文物中進行觀閱,說到文物,那我們就得提到帝王古墓。現在很多文物曾經都是從一些帝王墓葬裡面發掘出來的,這得奈...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這一考古國策
考古是人們對歷史探索的一種手段,雖然不雅,但是也沒有辦法。現在的考古在古代叫做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
郭沫若考古帝王陵墓的是非功過,80年代清理光緒墓時有意外發現
在某搜尋引擎中對郭沫若的介紹是著名的文學家,但是郭沫若更被人們所熟知的是他近代對於很大重大陵墓的考古研究。這事兒要從清朝末年開始說起,受到西方文明的不斷衝擊,中國要想改變清朝長達兩百多年的閉關鎖...
考古史上匪夷所思的一幕 墓門剛打開一陣黑煙飛出 所有人無一倖免
說起郭沫若,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僅次於魯迅的文豪,他博學多才,他精通五國語言,是新詩的奠定人,有是中國當時為數不多的甲骨文研究大家之一。考古是個冷門的學科,但意義非常重大,一不小心還能發...
明朝這位在位時間最長、功勞最多的皇帝,被專家掘了墳,並拋屍!
在歷史上被掘了墳的皇帝並不在少數,而這些掘墳事件,大多是盜墓行為。到了近現代,盜墓幾乎被打擊杜絕。而古墓的發掘工作,單單成為了考古學家搶救性保護以及考古目的在進行的。
北京有座明代古墓,棺蓋打開後洗刷墓主百年污點,發掘者結局悽慘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在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奇特的古代陵墓,一些讀者對陵墓的發掘工作充滿好奇,並想知道在其過程中是否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與定陵有...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史上最離奇的一次考古,參與人員全部神秘死亡,原因至今仍是謎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