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商人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第1個問題:商人起源於東方嗎?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三個術語:一是商文化東漸,二是二里崗文化上層晚段,三是六個類型。
在考古學上,從考古資料可以看出,商文化存在著由西而東漸之勢。
目前,在山東境內所見的商文化的年代最早為二里崗文化的上層晚段,二里崗文化為早商文化。
山東境內商文化可分為六期七段,所見商文化遺址可分為六個類型。
山東境內絕無先商文化,這就徹底否定了商人起源的"東方說"。
2,考古學上的"商文化東漸"是指商文化在中原地區確立了主體地位後,向商王朝統治區外的東方地區,包括今豫東、皖北、蘇北和山東地區傳播擴張的過程(主要指山東地區)。
張國碩的《從商文化的東漸看商族起源"東方說"的不合理性》,該論文發表於1997年第4期《中原文物》。
張國碩認為,這種東漸過程在整個商王朝時期,大約經歷了停滯期、發展期和全盛期三個階段。
3,二里崗文化就是早商文化,二里崗文化來自二里崗遺址,二里崗遺址又稱鄭州商城遺址。
二里崗文化分為四期:二里崗文化下層早段、二里崗文化下層晚段、二里崗文化上層早段、二里崗文化上層晚段。
對於鄭州商城,鄒?明確提出:鄭州商城是"湯都毫"而非"仲丁隞都"。
現在,鄒衡的"鄭毫說"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鄭州商城就是成湯至仲丁遷隞之前諸代商王所居之毫。
4,根據二里崗文化的分期,第四期也就是最後的一期叫"二里崗文化上層晚段",而山東地區出現的最早商文化就是二里崗文化上層晚段。
陳淑卿的《山東地區商文化編年與類型研究》,該論文發表於2003年第1期《華夏考古》。
陳淑卿把山東地區的商文化分為六期七段,並結合甲骨分期,把山東商文化的六期分別與商王位次大致對應起來。
同時,又把山東商文化劃分為六個類型,由此證明商文化的東漸性。
5,陳淑卿論文中所列舉的商文化在山東地區的六個類型中,第1個就是大辛莊類型。
陳淑卿認為大辛莊是"商人作邑",有學者認為是"族邑",又有學者認為是"方國都邑"。
但對於大辛莊類型,陳淑卿論文沒有提到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大辛莊遺址發現甲骨文了!原因很簡單,陳淑卿寫該篇論文時,大辛莊甲骨文尚未發現。
現介紹幾位重量級的甲骨文專家對大辛莊甲骨文的釋讀。
6,自2003年3月18日起,大辛莊遺址陸續出土商代甲骨文。
大辛莊甲骨文的年代介於殷墟二、三期之間,距今3200多年。
商代甲骨文過去只出土於安陽殷墟和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其中後者有學者認為屬於習刻。
因此,大辛莊遺址出土的甲骨文是殷墟以外首次發現的商代卜辭,這是甲骨學史上具有界標意義的重大發現。
7,大辛莊甲骨文和殷墟是一個系統,舉以最大的一片龜甲為例,記載內容是卜辭,其中提到了三種不同的祭祀方式。
從中應該可以看出,大辛莊當地貴族的祭祀對象並非商王的祖先,而是對自己祖先的祭祀。
這種情況在商代殷墟也有發現,這就是"非王卜辭",又叫"子卜辭"。
8,李學勤的《大辛莊甲骨卜辭的初步考察》,該文發表於2003年第4期《文史哲》。
李學勤說:"殷墟的甲骨文主要是卜辭,即在實用的占卜甲骨上刻寫文字記錄。
1953年,在鄭州二里崗曾採集到兩片刻字牛骨,一片肱骨上文字不是卜辭,另一片肋骨文字是卜辭,但肋骨本身是否占卜尚有疑問。
"
9,李學勤說:"這次大辛莊的發現,層位關係和本身性質都沒有任何問題,說是在殷墟之後又一甲骨文——嚴格講是甲骨卜辭的出土地點,當之無愧。
----舉以經發掘者綴合的大片腹甲,正卜說祭祀四位母,分別用野豬、閹豬或家豬,反卜則說不進行這樣的祭祀。
從甲上卜辭的格式看,這些,都接近殷墟出土的非王卜辭,後者大多屬於武丁時期。
"
10,孫亞冰和宋鎮豪合著的《濟南市大辛莊遺址新出甲骨卜辭探析》,該論文發表於2004年第2期《考古》。
該論文說:"在大辛莊遺址出土的卜甲中,有7片刻有文辭,其中4片能綴合為一版較大的龜腹甲,正面殘存卜辭16條,共有34字,兆序數字2個,本文即以此卜龜為研究對象。
另外3塊碎甲刻有少量文辭。
"
11,孫亞冰和宋鎮豪的論文說:"綜上所述,大辛莊遺址這版龜腹甲,大小尺寸可躋身當地的大龜之列,占卜主體是此族邑內上層權貴,卜辭內容主要記"囗四母"以御除災殃、沐浴潔身以祭及卜問神祇是否徙降受享諸行事。
"
12,孫亞冰和宋鎮豪的論文說:"龜甲在整治、鑽鑿形態、正反對貞等方面與殷墟龜甲屬於同一系統,其文字構形及卜辭句法尤其接近於殷墟三、四期甲骨卜辭,而在兆枝朝向、卜辭行文走向、序數契刻位置等方面又有若干差異,體現了大辛莊卜龜的某些地方性特色。
"
13,本層是孫亞冰和宋鎮豪論文的重點,該論文說:"大辛莊甲骨卜辭是鄭州商城及殷墟甲骨文之外首次發現的商代地方性甲骨卜辭,可視為甲骨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新起點和學科新分支。
我們有理由相信,商代王都與東土的占卜文化有如此厚實的共性,表明其時其際的文化影響與交流、控制與滲透是迅速通暢的,文字的使用在商王朝的疆域已有相當大的覆蓋面,並有效地發揮著相應的內聚作用。
"
14,大辛莊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上還發現了族徽,由山東考古研究所和山東大學撰寫的《濟南市大辛莊商代居址與墓葬》,該報告發表於2004年第7期《考古》。
該報告說:"M72和M86出土銅爵上的銘文是大辛莊遺址首次出土的銅器銘文,應該屬於族徽。
該族徽不見於以往著錄,因此這也為商代宗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
15,對於該族徽,方輝的《大辛莊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該論文發表於2004年第1期《山東大學學報》。
該論文說:"此次考古發掘中族徽的發現,為大辛莊商代家族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證據。
兩件鑄有"囗"字銘文的銅爵出自同一墓地,時代屬殷墟三期,比上文提到的卜辭時代要晚一期(大約四五十年時間)。
因為兩者之間這種時間上的差異,我們尚不能斷定大辛莊卜辭是否出自同一家族;而且,現已查明,大辛莊商代家族墓地並非一處,將來很可能會發現其它族徽。
"
16,方輝的論文繼續說:"新發現的這個族徽從辛從又,像以手持辛之形,可隸定為"囗"字。
該族徽不見於以往的銅器著錄。
結構相同的甲骨文,見於《殷墟書契續編》,1965年版《甲骨文編》將其釋為"又辛",因在卜辭中作"小辛"連用,且為受祭對象,故《甲骨文編》謂"疑辛字別體"。
這個從"辛"的族徽,很容易使人將其與"大辛莊"的得名聯繫起來,因為上古地名流傳後世的例子並不少見。
"
17,山東商文化的另一個類型是蘇埠屯類型,蘇埠屯遺址位於山東濰坊青州市。
蘇埠屯得名於其地相傳是戰國時期蘇秦墓所在地,雖然蘇秦墓是否在蘇埠屯目前尚不得而知。
然據相關文獻縣誌記載,蘇埠屯確實是因蘇秦墓而得名。
蘇埠屯有商代大型貴族墓地,氣勢非凡,出土有大量青銅禮器,可與方國遺存相應,對這一點,學術界無異議,這個方國就是"亞醜族"。
"亞醜族"是個什麼樣的部族呢?"亞醜族"就是斟灌氏,它就是姒姓夏人的一支。
18,1965年至1966年間,山東省博物館在蘇埠屯發掘出商代大型墓,其中的M1號墓是一座擁有四條墓道的大墓,墓室中部有木板築成的"亞"字形槨室。
此墓形制與安陽殷墟西北岡王陵區商王的四墓道帶"亞"字形大墓相同,所以墓主人應該是極為顯赫,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人物。
M1墓出土有兩件代表著軍權的青銅人面鉞,其中的一件在正反背面,各鑄有"亞醜"銘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亞醜鉞",此墓同出的其它青銅器也多見有"亞醜"銘文。
19,由山東省博物館署名的《山東益都蘇埠屯第一號奴隸殉葬墓》,該考古報告發表於1972年第8期《文物》,從名稱可以看出,該報告有一股濃濃的文革味!M1號墓為"熟土二層台",墓底又有腰坑和奠基坑各一個,墓內共有殉人和人牲48個----這足令人震驚!另有殉狗6隻、小獸1隻。
此墓早年被盜,但仍出土眾多青銅器、陶器、玉器等。
這種高規格的商代墓葬至今還是殷墟商代王陵之外所僅見。
20,該考古報告說:"蘇埠屯一號墓的規模之大,殉葬奴隸之多,和河南安陽武官村所發掘的商代大墓相似。
據目前知道的資料,除了河南安陽"王陵"之外,這還是屬於最大的商代墓葬。
我們推斷,這個墓里的奴隸主的身份,應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
例如:墓的形制是"亞"字形和兩把大型銅鉞,都是很好的證據。
銅鉞的銘文,屢見於著錄,郭沬若同志以為是氏族族徽,已有考證。
這又證明蘇埠屯原是一處氏族的墓地。
"
殷墟博物苑 基本簡介
殷墟博物苑坐北朝南,建於洹水之濱,仿商代的古建大門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三門並峙,設計簡約,洋溢著3000年前王室的氣息。大門內的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尊大鼎,這就是出土於安陽、堪稱商代青銅器登峰造極...
中國古代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
天文曆法、氣象、醫學……都刻在這些龜甲獸骨上
100多年前的世紀之交,清代學者王懿榮作為鑑定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讓世人知道了甲骨文的存在;100多年後的今天,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驚艷了世界,這對甲骨文及甲骨文研究事業來說無疑是...
我們中國的「甲骨文」——常天書院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人民日報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世界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