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博物館近200件青銅器「整容」面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市民在觀賞這些被修復的青銅器。

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17日訊(記者歐陽春艷 實習生鮮孟芝 通訊員祝晨 丁燕)2014至2016年的兩年間,武漢博物館對300餘件損毀嚴重的館藏青銅器展開保護性修復。

17日,「妙手呈金——武漢博物館館藏青銅器保護修復成果展」開幕,展出該館近兩年修復的近200件青銅器,武漢非遺傳承人、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胡家喜現場向觀眾講解修復故事。

商代銅方罍,修復前底足有一處缺殘,缺蓋。

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唐代銅鏡。

修復前破成四塊。

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西周銅爵杯銅鏡。

修復前流殘,鏽蝕。

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據了解,武漢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原武漢市文物商店移交傳世器物,由於年代久遠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器物已嚴重殘破、變形、鏽蝕,其中相當一部分損毀情況極為嚴重,其蘊含的歷史價值已無法體現。

本次保護修復成果展中有兩件銅盞,器形、大小、紋飾等一模一樣,且兩件銅盞保護修復前均缺器蓋,此外器身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

胡家喜介紹:「經過查閱資料和細緻比對,我們發現隨州博物館藏有一件與此幾乎一樣的青銅盞,所以向他們借來,並以隨州銅盞的器蓋為模,用銅鑄造出了補配器蓋,完成了這兩件銅盞的保護修復。

胡家喜還向大家介紹了一件青銅敦,該青銅敦保護修復前僅存殘片5塊,且殘片變形。

經過修復人員的拼對,發現這5塊殘片僅能拼出器蓋的一部分,於是他們將殘片逐一矯形,焊接成為一整塊,再利用器蓋的對稱性翻模補全殘缺部分。

「通常敦這類器物都是上下一致,打開來可作為兩件一樣的盛食器使用,但這件敦形制稍有不同,它的下半部分是下承三獸蹄形足,而非器蓋部分的三環耳。

為了補配足,我們特意借來麻城市博物館的一件器形一樣但尺寸稍小的敦,以其足為模,製作出了補配足,並將器物完整器形補全。

」胡家喜介紹。

市民在觀賞這些被修復的青銅器。

長江日報記者 彭年 攝

記者注意到,武漢博物館的重要館藏文物「商代鳳紋銅方罍」也出現在本次展覽上。

胡家喜透露:「這件青銅器其實還差一個蓋子,但我們沒有給它配齊。

我們在修復每件青銅器的時候,都會一張張拍照,做出詳細的修復檔案,對於沒有確切資料的文物,我們絕不會隨意修復。

如果未來能有新的史料出現,修復人員一定會幫助它呈現出更加完整的面貌。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市民可免費參觀。

【編輯:高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復活文物 也復活一段歷史

每當我們走進博物館,欣賞著展櫃里精美的文物,每一件都散發著悠久歷史賦予它的獨特魅力,仿佛能將每一位觀者帶入到它曾經身處的年代,這就是文物寶貴的歷史價值。可是,在經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吹雨打...

重慶開縣館藏青銅文物的保護與研究

重慶開縣是重慶三峽庫區重要的文物大縣,文物資源豐富。借開州博物館籌建之際,開縣文物管理所與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開縣館藏青銅器進行了保護修復和研究。此次對青銅器的保護修復工作將現代科學的保護技術...

5塊殘片妙手「拼成」青銅敦

武漢博物館曬青銅器保護修復成果本報訊(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祝晨)青銅器一直是武漢地區珍貴文物中的重要代表,但不少出土的青銅器都存在嚴重殘破、變形和鏽蝕,修復它們成了文物修復師們的重要工作。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