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普然:文化產業鑒典——文化是寶貴資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究竟什麼是文化?文明又是什麼?文化與文明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說到底,我們究竟做的是文化還是文明?中國的文化與文明資源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現階段在開發商層面又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張普然先生說,我們國家,一個曾經在幾千年時間裡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優質文明,古代各個方面的發展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
然而,坐擁如此龐大的文化資源,我們卻還沒有形成能夠烙上自家鮮明印記的文化產業生態圈,這不能不令我輩從事文化事業的人汗顏。
可以說,在文化產業方面,中國是一個「捧著金飯碗要飯」的「落魄富二代」,而幸運的是,隨著全球經濟格局重組,尤其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波瀾壯闊的經濟崛起和產業升級,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正一件件地從地下被「請」出來,登堂入室,成為我們這個國家嶄新的名片。
既然決定要大搞文化產業,有一些概念需要弄清楚:
他說,文化是一種寶貴又極富彈力的資源!
資源的概念大家都清楚,是支撐個體及社會存在、運行與發展的客觀要素,囊括了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信息、資本和社會關係。
資源包括了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兩大類別,文化就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人文資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量,同樣屬於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
依託文化因素為生產系統的輸入項之一,我們可以在產出端創造出形形色色的商品及服務等價值來。
比如,一個遺址景區的建成,一部歷史題材電影,傳統金融信用文化漂移嫁接到電商領域催生的支付寶,或者是誕生了一部提高社會某領域秩序與安全的法律。
而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工業化時代主要依賴自然資源消耗、規模化生產各種工業製成品、大肆推進交通運輸設施體系的經濟擴張模式不同,當今資訊時代的各國更加重視科技與文化的力量來占領全球產業鏈分工及商業市場的高端。
形成了一流國家輸出文化、價值觀與高科技商品,二流國家生產常規工業品,末流國家販賣自然資源為生的明顯格局。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二戰前還以日不落帝國的雄姿傲視世界。
然而,二戰後,英國衰落成了「英國病人」,經濟上被德國(當年尚未統一)和法國迅速超越,直到1990年,當驕傲的英倫人拿自家經濟的質量和景氣度與德法相比時都感到鬱悶,甚至人均GDP還落在了義大利的後面。
可是,經過之後二十多年的產業轉型與升級,英國經濟再度雄起了,2015年英國的人均GDP在歐洲三大國中位居榜首,2016年時面對經濟不景氣的歐盟,英國人甚至有底氣宣布啟動脫歐程序。
英國經濟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他們憑什麼反超了德法雙雄?憑的就是文化產業的醒目崛起!靠著對英倫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經營,實現了經濟的彎道超車。
今天,人們談到英國時,核心話題不再是工廠、機器,甚至也不是不朽的倫敦金融街,而是英國的教育產業、英超、天空電視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盛況、英國音樂和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等,我國這些年來最為熱鬧的電視選秀及各類真人秀節目,其效仿的源頭鼻祖就是英國電視台在2001年推出的《流行偶像》(Pop
idol)。
這就是文化產業之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力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英國人圍繞其文化資源的開發經營做了一篇好文章,我們國家的深厚文化資源同樣具有為社會經濟良性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的不俗潛質。
然而,資源本身並不能實現超額的市場價值。
森林中的樹木不如貨場裡的圓木值錢,而後者的身價與宜家出品的家具又有天壤之別!文化資源同樣如此,甚至有時候並不天然具備市場價值,必須通過精心的梳理、開發、加工與包裝等一道道工序,才可能轉化為吸引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專注於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及轉化工作,僅就這一領域而言,必須在產品化與產業化上狠下功夫,畢竟原材料、半成品與精品的市場價值差異是不言而喻的。
一項潛質不錯的歷史文化資源,怎麼才能順暢而有力地予以開發轉化?如何才能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回報的雙重回歸?實踐中,是需要相當的智慧與技巧的。
這本書的核心也正是與大家交流相關的思路與方法,我會在後續的章節逐步展開。
這裡,大家先有個基本概念,文化也是一種資源,但其價值的彰顯需要精心熟慮的布局。
同時,大家還需要注意,相比傳統的物質型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具備一些非常突出的特點:
1、 形態複雜性
首先,文化資源的形態相對複雜,既可能以相對純粹的信息態存在,比如羌族口耳相傳的史詩《羌戈大戰》,又可能是一種橫跨物質與精神領域的複合形態。
2、 價值多元性
文化資源的價值可能是多元的,或者說是分層次的。
比如一處歷史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它,並完成了相關考古報告,這裡可能實現了考古價值、學術價值乃至是文化價值;進一步,當這處遺址最終被有效保護並成功建設為一個開放景區時,它的價值實現了飛躍,遺址被更多的人認識了,開發保護者得到了更多的保護與再開發資金,消費者滿足了自己的觀光慾望,也就是說這個遺址「復活」了。
更進一步,這處遺址通過更深層次的產業化開發,做成更多類型的文化產品時,再通過線上線下的海量傳播和延伸開發的話,這種文化資源的價值更將顯得意義非凡。
3、 社會屬性
文化資源天然具有社會性,有些還屬於經濟學上所謂的公共資源,這種社會性及公共性還可以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關係的。
所以,就開發或應用來說,誰都可以掌握並利用其來創造價值和財富,尤其是針對非物質型的精神文化資源而言。
4、 非消耗性
有形的物質資源會隨著使用而消耗,整個世界的存量也有理論上的定數,而文化資源在這點上卻是截然不同的。
文化本身可能因為落後或過時而被社會進步所淘汰,但人們圍繞一種文化資源的發掘利用卻可能是超越時空而經久不息的。
比如,現代人很少還有人相信魔法仙幻這些東西的存在,可是依託這類舊時代文化創造現代文化作品卻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情,國外有《哈利波特》,國內近些年各種仙俠玄幻風格的小說與影視作品也一直很熱門。
事實上,文化資源能夠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得到永無休止的積累、擴充、繁衍和增殖。
在當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這個特點尤其醒目。
5、 智慧主導性
最後,開發文化資源是一種嚴重依賴人類大腦思維的實踐活動,由智慧去主導,也能誕生出更多的智慧——這種資源是人類智慧與才識的表征與體現,充分彰顯了人類精神層面的特徵。
今天,由於人口爆炸以及二百年間全球工業化浪潮積累的尖銳矛盾和弊端,世界經濟與地球資源都已不堪重負,迫使各國有識之士認真思考我們人類文明的前行出路。
也就是說,人類文明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重新考慮發展與資源的適配問題,一場新的人文革命正在醞釀中。
未來的文明前景必須是更為和諧的,而中華民族傳統的文明內核如世人所知是講求「天人合一」的,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有條件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為世界進步貢獻自己的文化智慧。
以我關注的歷史遺產文化產業開發與復興文明工程為例,在這個令人興奮的時代轉變到來之際,詢問我們的文明曾經如何?又何以至此?在埋藏著我們這個文明基本基因的那些文明遺址中,求索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養料,並用這種來自悠遠時空的力量激勵今人奮勇前行,無疑是件很有價值的事業。
張普然先生簡介
張普然先生,中國文化文明產業復興者。
現任中國復興文明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民生偉業(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西安復興文明藝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安帝陵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宋詞演義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國家發改委文化遺產數字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西北大學歷史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國際文化科學院院士、中國文明促進會會長、中國文明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研究員等職務。多年來,張普然先生在影視紀錄片的拍攝中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親自執導了CCTV10《探索·發現》大型編年體史詩動畫紀錄片《帝陵》、60集大型歷史文化系列故事片《宋詞演義》、中央財政部、文化部專項項目大型光影全息展演《絲路花雨》,也是大型新媒體創意展演國際紀錄片《絲路大遺址》的總策劃、總製片、總導演。
張普然先生多年擔任國家各部委、省市廳局相關部門的各重大項目負責人。
其中擔任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文化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項目、「研究城市文化資源數字化展示技術研發」項目、「城市數字文化資源及應用示範建設」項目 、「地區文化資源數字化應用示範」項目、「西安文化資源數字化與旅遊電子商務協同服務平台」項目、陝西省科技廳科技統籌創新工程「數字內容版權保護、集成、存儲、分發及傳輸技術研發應用與新業態發展—《微時間》」項目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盛唐文化全息虛擬成像協同實景展示系統技術集成及應用」項目、國家出版總署「原動力」中國原創動畫出版扶持計劃項目 、甘肅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復現大遺址》項目、西安市科技計劃「實景物體+真人演員+數字三維三度空間要素數字定點跟蹤匹配融匯技術在新數字影視傳媒產業化應用」項目、國家旅遊總局《數字新媒體智慧旅遊服務平台》項目、文化部創新工程《數字色彩標準化研究》項目、陝西省科技廳《大型全景唐墓壁畫數字化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絲路花雨》實景與數字空間擴展演藝系統及應用示範」等眾多項目的負責人與重要主持人之一。
「為天地立心正氣浩蕩,為生民立命寵辱皆忘,為往聖繼絕學智慧未央,為萬世開太平人類無疆。
復興文明人一直在努力!」
——張普然
為往聖繼絕學,三秦雅士同相聚,共推文化產業發展!
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為促進陝西省文化產業發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特誠邀西北大學歷史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復興文明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張普然先生同陝西文化產業工作者分享經驗。共同挖掘文化資源 ...